范智凌,林桂松,谢玉国
解放军第一八八医院烧伤整形科,广东 潮州 521000
深Ⅱ度烧伤创面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尽量多保留真皮成分可减轻瘢痕挛缩程度,改善创面功能及外观,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用于深部引流和处理各种复杂创面的全新方法[1]。因此,探讨VSD治疗小儿深Ⅱ度烧伤的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特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入院的60例深Ⅱ度烧伤患儿,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入院的60例深Ⅱ度烧伤患儿。致伤原因:13例为火焰伤,47例为热液伤;深Ⅱ度烧伤在2%~22%体表面积,平均8.4%体表面积。采用随机抽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中,男18例,女12 例,平均年龄(4.0±1.8)岁;实验组 30 例中,男 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0±1.7)岁。两组患儿治疗前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烧伤常规治疗:即包括视全身情况抗感染、补液、剔除毛发、包扎清创等。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VSD,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准备引流物,清创后根据引流区的深度、长度和形状大小,修剪VSD材料,可以用多块VSD材料行大创面修复,修剪时须注意VSD材料内应包含所有侧孔以及VSD的多侧孔引流管的端孔。使材料与创面、材料与材料连成一整体,便于封闭。②填充和封闭,引流区置入带有引流管的VSD材料,确保需要引流的全部创面与VSD材料充分接触,没有空隙。可以从创缘或切口直接引出引流管,也可经周围正常组织戳孔引出。擦净创面周围皮肤,采用生物透明薄膜粘贴密封整个创口。③开放负压,将引流管接通负压装置后开放负压,采用医院中心负压吸引装置,维持450~125 mm Hg(1 mm Hg=0.133 kPa)负压值(即0.060~0.017 MPa),持续行负压吸引直至VSD治疗结束,疗程为7~14 d。
治疗后随访1~2个月,方式为通过患者每周1次上医院复查。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即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变化,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低血压、呼吸道梗阻、苏醒延迟等)[2]。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访期间两组间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常规(即WBC,NC,RBC,Hb)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对比()
组别 WBC(×109/L) NC(×109/L)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11.26±5.8715.88±6.932.5930.00910.07±4.6613.96±5.662.9060.005 RBC(×1012/L)4.02±0.764.98±0.764.8920.000 Hb(g/L)121.50±22.66138.14±20.863.7640.001
两组间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为(76.5±4.8)%,创面愈合时间为(18.9±2.6)d,均优于对照组[(67.8±4.1)%、(23.9±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疗效变化()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疗效变化()
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组别 例数3030创面愈合时间(d)18.9±2.623.9±2.82.2230.012创面愈合率(%)76.5±4.867.8±4.12.0380.019
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瘢痕生长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 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瘢痕生长率比较(例)
随访期间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不良预后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烧伤治疗可为创面愈合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创面自行愈合。而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多次换药来完成的,既增加了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又增加了治疗难度。VSD能够充分隔绝外界细菌再次污染的途径,避免二次打击所致的“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同时其密封性可使开放创面变成闭合创面[3]。通过负压作用,促进局部血流量显著增大,刺激组织新生,疗效显著。
Roeder等[4]研究认为,目前临床上治疗深Ⅱ度烧伤的基本原则便是及时封闭创面,其主要靠皮肤的残存附件,消除坏死组织,加快创面上皮化。Potokar等[5]认为创面感染和皮片下血肿已成为植皮失败的重要原因,而由半透膜和VSD材料所组成的密闭系统可将开放的创面转换成闭合性创面,保持创面的湿润环境,同时,可使创面原有的坏死物质和细菌在持续负压吸引下得到有效清除,而单向性半透膜形成了防止细菌入侵的屏障,有效地预防了引流和开放换药导致的感染和污染。本研究中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瘢痕生长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表明VSD技术通过减少创伤,从而使瘢痕增生程度明显减少。王楷等[6]的研究报道将VSD技术应用于严重的深Ⅱ度伤创面疗效更佳,本研究中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而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相对于常规的换药、清创、植皮修复方法来说,可以对感染进行有效控制,去除坏死残留组织。清创次数减少,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病程缩短,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同时使换药次数减少,甚至无需换药,使患儿痛苦被极大地减轻,减少发生交叉和医源性感染,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此外,在植皮之后继续使用VSD技术,在适宜的负压作用下,可以将皮片良好地黏附于创面,使植皮成活率增加,加强创面引流。本研究中,笔者将首次换药的时间由感染创面植皮术后3~4 d延迟到5~7 d,VSD材料打开后,植皮效果良好。
本研究中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常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Klein[7]的血常规结果类似,一方面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常规治疗亦能起到一定的积极治疗作用,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其机制在于创面局部缺血或血运障碍,使得创面修复过程中必需的营养物质和氧不能通过血流运输到创面,反而使局部产生的大部分代谢产物和毒性物质淤积。而Flammiger等[8]的报道表明:VSD能明显改善创面血流灌注,使创缘毛细血管数目得到有效提高,引起创面毛细血管管径增大,加快血流,从而促进内皮细胞和毛细血管恢复到正常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创面微循环血流速度的提高,进而使创面血供增加,血循环改善。此外,该结果可能还与VSD减轻水肿[9-10]、抑制细菌繁殖、减缓机械牵拉作用[11]等因素关系密切。
总而言之,早期应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VSD治疗深Ⅱ度烧伤患儿,可有效改善其血液循环,增加创面愈合率,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减少瘢痕组织生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孙永华.Ⅲ度烧伤面积>50%患者抢救和创面修复手术方法的思考[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07,2(1):7-9.
[2]Wolcott R,Dowd S.The role of biofilms:are we hitting the right target?[J].Plast Reconstr Surg,127(Suppl 1):28S-35S.
[3]刘政军,林才.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烧伤创面的应用进展[J].中华烧伤杂志,2008,24(4):313-315.
[4]Roeder RA,Schulman CI.An overview of war-related thermal injuries[J].J Craniofac Surg,2010,21(4):971-975.
[5]Potokar TS,Prowse S,Whitaker IS,et al.A global overview of burns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forming networks with the developing world[J].Burns,2008,34(1):3-5.
[6]王楷,吴学建,肖鹏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换药技术治疗高能量软组织损伤[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4):522-523.
[7]Klein MB.Overview of day 2:burn rehabilitation [J].J Burn Care Res,2007,28(4):586.
[8]Flammiger A,Maibach H.Sulfuric acid burns (corrosion and acute irritation):evidence-based overview to management [J].Cutan Ocul Toxicol,2006,25(1):55-61.
[9]Albertyn R,Bickler SW,Rode H.Pediatric burn injuries in Sub Saharan Africa--an overview[J].Burns,2006,32(5):605-612.
[10]黄巧洪.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研究进展[J].微创医学,2010,5(5):512-514.
[11]裘华德,宋九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