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秉奎
郑州市儿童医院,河南郑州 450053
变应性鼻炎(AR)是临床一种鼻粘膜慢性炎症疾病类型,由易感个体与变应源接触导致。以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制定科学方案及时治疗是提高预后的效果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变应性鼻炎的患儿,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内吸入治疗,回顾治疗前后病情改善情况,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选择的患儿共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12岁,均符合《中华耳鼻喉科杂志》制定的诊断标准。病程0.1~6年。伴慢性鼻窦炎1例,支气管哮喘3例。流清涕、鼻塞、鼻痒等临床症状常年反复发作。
均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应用,协助患儿头微向下低,将喷瓶摇匀,右手拿瓶对左鼻孔行喷药操作,喷口向鼻腔伸入,稍向外侧壁转,每侧鼻孔每次给予1ug完成鼻内吸入,2次/d。起效后行3个月的维持,调整后每侧鼻孔1ug,1次/d,治疗1个月后再作调整,减至每侧鼻孔1ug,隔天1次,行2个月维持用药后停用,共治疗6个月。患儿合并支气管哮喘时治疗期经口吸入糖皮质激素需停用,疗程结束后可继续应用。
依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于1997年11月海口会议修订的标准,对临床症状进行分级,分值越低,效果改善越显著。同时评价临床效果,由治疗前后总分之差得出改善百度率,效果显著为≥51%,有效为51%~21%,无效为≤20%。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3.0,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40例患儿均行6个月随访,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和体征总评分显著降低,改善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24例,占60%;有效14例,占35%;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为9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总评分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总评分比较(s)
注:*P<0.05。
时间 n 总评分治疗前 40 16.5±2.1*治疗后6个月 40 3.2±0.4
耳鼻咽喉科疾病中,变应性鼻炎比较多发和常见,多为机体吸入变应原后,造成的多种细胞因子、免疫活性细胞参与和IgE介导的炎症介质释放的慢性鼻粘膜炎症反应性疾病。变应性鼻炎采用糖皮质激素鼻内治疗的具体作用机制为,通过使炎性基因的转录减少和抗炎基因的转录增加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为目前一线效果获得肯定的药物[2]。应用鼻内吸入方案,可使药物直接在鼻腔内起作用,对鼻腔血管内皮屏障和鼻黏膜上皮屏障起到稳定作用,使鼻黏膜中肥大细胞、嗜碱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数目减少,进而使鼻黏膜血管扩张和炎症性水肿的程度减少,效果较为直接。鼻内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对大部分常年性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鼻部症状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且可缓解支气管及眼部症状[3-4]。
本次研究中,给予糠酸莫米松对变应性鼻炎的小儿治疗,行6个月的随访,临床效果显著,症状及体征呈基本消失表现。糠酸莫米松具有较高亲和力,为一种局部用糖皮质激素,在起到局部抗炎效果的同时并未导致机体不适及引发不良反应,有较低的全身生物利用度。糠酸莫米松可使患儿单个鼻症状计分和鼻症状总计分减轻,包括鼻痒、鼻塞症状等,且使哮喘发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结果显示,40例患儿均行6个月随访,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和体征总评分显著降低,改善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24例,占60%;有效14例,占35%;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为95%。综上,小儿变应性鼻炎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内吸入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症状及体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40(3):166-167.
[2]Patel P,Philip G,Yang W,et al.Randomized 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montelukast for treating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05,95:551-557.
[3]顾之燕.新一代鼻腔局部应用类固醇药物—丙酸氟替卡松和莫米松的临床研究[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02,37(6):472-475.
[4]解晓帅,李亮内.内舒拿与雷诺考特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比较[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8,22(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