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蒋 勇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永远要弘扬、示范善举,批评、抵制丑恶。但在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有些媒体越过道德底线,导致一些报道道德取向失范,出现导向错误。
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媒体传播不仅是对各种各样信息的传递,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情景,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媒体传播的道德取向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民族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水平。因此,全媒体时代正确把握好新闻报道的道德取向已成一项重要任务。
美国学者麦库姆斯从受众心理学角度对媒体议程设置功能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他认为,媒体之所以能为公众设置议程,是因为受众对于媒体存在着导向的需求。他解释说,在每个人心里都有理解周围环境的需求,比如说你刚搬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或者说刚进入一所大学开始新的求学生涯,你会渴求了解新环境的一切情况。需要有媒体帮助了解社会和公共事务,理解社会上最新发生的一切。公民对理解社会和公共事务的这种导向需求使得媒介报道产生了议程设置的效果。
媒体的任何传播都同时在向公众指引着各种方向。这种方向是复杂而全方位的,有政治的,也有伦理的,还有文化的,帮助受众构建自己的审美观;当然还有生活的,提高人们生活情趣、形成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如今,道德取向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体的重视。近日,浙江新闻媒体围绕诸暨市消防英雄群体进行了大规模深入宣传报道,在省内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3月11日,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当日《钱江晚报》头版作出重要批示:“诸暨消防战士奋不顾身、英勇救火的事迹感人至深,值得大力宣传表彰……”
媒体的道德水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几代人的社会风尚。2011年上半年,一些地方的情感类、相亲类电视节目低俗之风愈演愈烈。这种因媒体传播道德取向出现的偏差,造成了受众特别是青年人价值判断的混乱,引起社会有识之士的尖锐批评。
这种因媒体传播道德取向出现严重偏差,导致在受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例还有很多。例如某民工子弟学校一名五年级女生在学校厕所产下男婴,引起当地多家电视媒体连续3天对该事件进行跟踪报道。这些电视媒体几乎都有采访这位女生的哥嫂、学校校长、任课老师及门卫的画面,公开披露了
图1 2012年3月10日,诸暨市艮塔东路一家义乌小商品超市突发大火,9辆消防车赶往现场。图为消防官兵正在火灾现场扑救。
图2 2012年3月14日,《钱江晚报》记者史春波在消防官兵追悼会现场采访。
这种因媒体传播道德取向出现严重偏差,导致在受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例还有很多。例如某民工子弟学校一名五年级女生在学校厕所产下男婴,引起当地多家电视媒体连续3天对该事件进行跟踪报道。这些电视媒体几乎都有采访这位女生的哥嫂、学校校长、任课老师及门卫的画面,公开披露了其所在学校和就诊的医院。个别频道甚至将镜头对准医院住院登记薄,将女生的姓名清晰展示给观众。有一频道的栏目组居然对小女孩本人提出质疑:“孩子的父亲到底是谁?女孩是否像她自己所说的遭受了一次突如其来的凌辱?为什么她会做出独自生下孩子的决定?”作为负责任的公众媒体,对新闻事件的选择和报道应有更多的利弊权衡和社会伦理考量,尤其对一些涉及未成年人的新闻事件,更要从是否利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审慎处置。一味哗众取宠炒作反映出当下一些媒体法制观念淡薄、职业操守模糊和社会责任的缺失,从而使新闻报道的道德取向严重失范。
不过,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更多的正面案例。例如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青年报》刊登的《回家》是一篇感人肺腑的好报道。文中讲述了一对中年夫妇翻山越岭、不畏艰险把从废墟中扒出来的儿子遗体背回家的故事。“你想过回家的路上会有多危险吗?”面对记者的提问,父亲程林祥回答说:“我只想,我每走一步,他(儿子)就离家近一步。”震后的映秀镇余震不断,路滑难行,脚边就是湍急的江水,正常人走路都很艰难,而程林祥背着近百斤、比自己高出2厘米的儿子呢!
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给灾区民众带来了一种平复悲痛、暖人肺腑的力量。业界人士认为,《中国青年报》这篇文章“找到了一个适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价值的角度”。
再如一户普通农家的感人故事:父亲办企业欠下上百万元债务无力偿还,陈家六兄妹发奋读书考取成人高校,毕业后各自办厂经商,终于连本带息还清了债务,陈家兄妹5人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这件事经媒体报道后,由于新闻情节生动感人,道德取向正确,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首先是受新闻娱乐化的影响。如一些报纸不断压缩严肃新闻的比例,而将各种煽情性、刺激性新闻作为报道重点,热衷各类淫秽色情报道,宣扬低俗、庸俗社会现象,甚至从严肃新闻中挖掘所谓的娱乐价值。一些情感类、相亲类电视节目存在着嘉宾身份造假、自我炒作、言行低俗甚至公然讨论涉性内容,宣传不健康的婚恋观,社会危害甚大。
其次是一些新闻媒体在产业化进程中,处理不好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导致舆论导向包括道德取向出现严重偏差。一些媒体全然不顾应有的社会责任,只要有利于收视(听)率或能提高阅读率的专栏、专题就刊播出去。其结果往往是媒体的经济效益暂时上升,但威望在受众心目中大打折扣,在社会上出现不良影响,而这种不良影响在受众心里一时半会很难消除。
再次是媒体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道德自律的缺失。新闻伦理很大程度上依靠道德自律,需要媒体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约束自己。只有采编人员从新闻源头等各个环节层层严格把关,自觉抵制与媒体道德取向背道而驰的不健康内容,媒体的道德取向才会形成良性循环,弘扬人间真善美。
一是增强媒体管理者的把关能力。媒体传播道德取向的迷失和混乱很多情况是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媒体处理不好自身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的正确处理,关键在于管理者。增强媒体管理者对于传播道德取向的把关能力,核心问题是教育、督促他们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媒体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二是提高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低俗之风,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时代责任和历史责任,以“八荣八耻”为新闻道德建设的新标杆,追求新闻传播真善美的统一。而在新闻界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是当前提高全体新闻从业人员道德素养的重要保证。
三是建立科学规范的传播效果评价体系。有些东西可能一时让人感到新奇,但只要有悖于美好人性很快就会让大部分受众反感乃至厌恶。所以,运用现代受众调查分析等手段,建立科学规范的传播效果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媒介发展生态环境,对于正确把握媒体传播的道德取向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