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竞争机制保障高校体育类学报质量的研究*

2012-07-26 06:56文/董
中国出版 2012年18期
关键词:竞争机制体育类学报

文/董 宁

目前我国有52种体育类期刊,其中有约1/3是由体育类高校主办的学报。高校体育类学报由于自身特殊的固有属性和社会功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依附于所属高校生存,独立于市场竞争之外,市场机制难以对其发挥调节作用。[1]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国际交流频繁,全球资源共享的时代环境对高校体育类学报的固有生存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一方面,国外的先进期刊不断争夺国内读者群和优质稿源,而高校体育类学报则由于缺乏对国外重要文献检索系统的吸引力,无法与国际接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关体育学研究的期刊有150余种,其中被收录在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索引)中的共73种,其中英语期刊67种、德语期刊3种、法语期刊1种、意大利语期刊1种,以及多种语言期刊1种,而我国体育类期刊没有一种被A&HCl收录。[2]

另一方面,国内的各类体育期刊接受市场竞争的刺激,在市场规律的调节下蓬勃发展,一些专业性强的体育期刊目前以出版周期短、国际化程度深、信息技术先进等符合市场竞争的优势与高校体育类学报进行竞争,结果是高校体育类学报节节败退。大多数高校体育类学报陷入了发行量缩水、质量滑坡的恶性循环。因此,近年来,关于高校体育类学报如何走出困境的研究引起关注。在现有研究中,具有一致性的研究结果为:提高学报自身质量,是高校体育类学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

目前,国内相关刊物上,对高校体育类学报提高自身质量途径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学报编辑的编辑能力和水平,确立学报的功能定位,进行学报的特色性、创新性建设这三方面上。[2]而对于是否应当运用并如何运用市场竞争机制来保障学报质量的提高的研究还有待于拓展和深入。

笔者采用文献参阅法、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三种方式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并对高校体育类学报以及期刊市场进行了调研。研究认为,高校体育类学报在坚守自身特殊的固有属性和社会功能的情况下,并不排斥市场机制。学报可以在内部管理、出版发行、办刊理念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市场标准成为一种“实践标准”,用“市场力”来对学报的质量进行检验,并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描述性统计

高校学报作为高校的附属性产物,长期以来将自己屏蔽于市场之外,更谈不上参与市场竞争。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国8家高校体育类学报的常务副主编及其编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43份,其中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为80%。调查对象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对象情况统计表

高校体育类学报专业针对性强,所包含的小专业种类广泛,交叉学科较多,导致了高校体育类学报在涵盖内容上的“大杂烩”现状。同时作为主要面向自己高校师生的高校学报,其稿件来源受到一定的限制,大部分高校体育类学报的稿件数量都不足以支撑起学报将内容分栏编排的要求。因此,目前高校体育类学报普遍呈现出内容庞杂、读者群针对性混乱的现状,相比于竞技体育和科技专业性期刊毫无竞争力。其中部分高校为适应新的传媒发展现状而对其学报进行了管理调整。为将学报推向市场、参与竞争,部分高校的体育类学报在经费来源上有所变化,由原先的完全依靠拨款,变为了按比例接受资助,部分经费靠创收。本研究将问卷的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将不同经费资助比例下学报发行量的变化进行量化描述,从一个方面来反映高校体育类学报参与市场竞争、形成竞争机制的条件。统计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自1996年到2001年,学报的发行量总体上呈现出下滑趋势。其中,1999年发行量整体提高。分析其原因,第一,该年度新闻出版总署对高校学报的测评标准刺激了学报发行量的提升;第二,在本研究所调研的8所体育类高校中,有5所高校将学报发行量作为高校对学报下一步制定支持标准的一个重要测评指标,从而也刺激了该年度学报的发行量。从发行量的总体趋势看,受高校经费资助越多的学报发行量下滑趋势越严重。在调研中笔者了解到,受高校经费资助100%的学报,其发行量主要是由高校之间以及和相关科研院所的互换为主的,针对征订户的发行则少之又少。由于受到高校的资助,学报运行经费无忧,因而其竞争机制的形成受阻。

二、高校体育类学报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条件和表现形式

1.形成条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校体育类学报竞争机制的形成条件有两个:其一,尽量斩断学报对高校的依赖,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只有在面对生存发展的困境而又无所依赖时,学报才有可能积极地去参与竞争,自觉地去接受市场的选择。当然,由于学报本身的公益性以及推动高校学术发展的特殊功能,完全断绝学报与所属高校之间的依赖关系尚有难度。那么,高校可以通过政策和财政的调节,慢慢合拢保护伞,迫使其参与竞争。其二,高校体育类学报应当成为一个有偏好、 有意图的行为体而去参与市场竞争。[3]如果学报有参与竞争的愿望,却无法在保障固有属性和功能的前提下,对自己做出特色性、针对性等的调整,那么参与市场竞争就无从谈起。

2.表现形式

高校体育类学报市场竞争机制形成以后,在宏观上表现为学报与其他相关期刊之间的竞争。竞争的对象为作者群、读者群、发行量、期刊等级等,也即是竞争行业地位和声誉。良好行业地位和声誉的形成能帮助学报进行资源拓展,比如吸引优质稿件和高素质编辑人才,扩展审稿专家资源库等。学报自身资源的拓展则会促进学报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而质量的提高又推动了学报行业地位的再次提升。在如此的良性循环中,学报的质量不仅得以保障,而且会稳步提升。[4]

高校体育类学报市场竞争机制在微观上的表现为学报内部部门之间以及成员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目的是提高效率,将外在压力条件下提高质量的要求内化到自身的出刊行为中。这种竞争可以通过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得以实现。竞争的结果是学报内部高效运作,学报竞争实力增强,学报质量在竞争机制下得以保障和提高。

三、高校体育类学报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方式

1.在对学报的各级政策引导上引入竞争机制

高校体育类学报的市场竞争机制不会自发产生,需要通过行政力量来引发。

宏观上,国家要进行政策上的引导,运用市场手段来培育高校体育类学报的市场,鼓励竞争。笔者建议的具体措施为:

(1)把高校体育类学报纳入高校考核评估体系。即设置测评指标,区分学报档次级别,明确学报级别对学校排名的贡献,利用高校与其学报之间共生伴生的密切关系,迫使学报参与行业竞争。

(2)引导开展同类竞争。即国家依据相对标准,让处于同层次、同类型的高校体育类学报之间展开竞争,以调动各学报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将竞争压力内化为自我质量提高的动力。

(3)建立动态竞争体系。国家实施对高校体育类学报等级定位的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通过动态竞争,给学报加码施压,让学报有危机感,从而时时刻刻将严把质量关放在第一位。

微观上,高校通过对学报管理政策上的引导,为学报引入竞争机制。笔者对实施此类引导的具体措施的建议为:

(1)改革财政扶植策略,变直接拨款为资金资助。高校将对学报的拨款改为运行支持、发展资助和奖励资金三部分。后两部分资金与学报竞争力的构建状况和既得绩效挂钩,有差额地发放。确立对学报资金上扶强不扶弱的原则,迫使学报进行自我构建,争取社会认可,保障和促进学报质量的提高。

(2)引导自产稿件流向,让学报适度开放。学报固有的在稿源上的内向性既局限了学报的发展,也滋养了学报游离于市场竞争之外的惰性。学校可以一方面用期刊级别的杠杆来衡量本校人员的职称评定、津贴薪酬以及博硕毕业等,对自产稿件进行适度引流,另一方面,让学报进行开放式办刊,拓展稿源,吸引外稿。[5]如此,参与市场竞争,争取社会认可,就成了学报稿源建设的前提、生存发展的必需了。在这个过程中学报会逐渐适应竞争,完成自我建设,最终进入自身质量逐步提升的良性循环中。

2.在学报对自身属性与行为的构建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

(1)确立学报的商品属性。学报在坚守固有的政治属性、文化属性和信息属性的同时,确立对学报商品属性的定位。在某些方面,将学报作为一种商品的定位会迫使学报在市场机制的大环境中生存发展,自觉地从市场的角度去审视自己参与竞争的身份和地位,从而适应并吸收先进的行业文化,发展并构建适应时代潮流的行业行为,最终推进自身刊物质量的提升。

(2)确定竞争性的办刊观念。学报确立竞争性的办刊观念,变被动地接受市场、无奈地被推入竞争,到主动寻求市场、渴望迎接竞争。通过市场的开发,接受市场的检验,通过竞争的锤炼,实现自我的优化。

3.在学报的内部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1)在栏目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在学报栏目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用国家的测评标准、读者的认可程度来衡量各栏目的绩效,可以激发栏目个性化建设,提高栏目编辑水平,推进学报整体质量的提高。

(2)在编辑人员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学报的质量与编辑人员的编辑能力和水平密切相关。在编辑人员之间开展竞争,能激发编辑人员的活力和创造性,有效地推进学报的质量提升。本研究认为,开展此类竞争的有效方式有:

确立竞争上岗机制。在学报编辑部合理规划资源的前提下,实行编辑人员的岗位竞聘。让编辑通过与周围同事的竞争磨合,寻找到自己最适宜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

确立激励机制。将编辑人员的绩效考评结果与薪酬和晋级相挂钩。激发编辑活力,促进编辑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确立促进机制。为避免激励机制造成编辑人员之间的对立、恶化学报工作氛围,编辑部要确立促进机制,保障适度竞争。[6]即对于绩效相对较差的编辑,要留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有机会采取措施和办法予以补救,提升自己的工作绩效。

四、结 语

目前已有的关于高校体育类学报市场竞争机制的研究还不完善,如被试太少、跟踪研究的时间相对太短等。本文探讨了市场竞争机制对高校体育类学报质量保障的实施途径,明确了高校体育类学报只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便能迫使学报自觉产生提高质量的内在要求的观点。随着对高校体育类学报市场竞争机制研究的深入,必将积极影响高校体育类学报的发展状况,从而营建一个和谐健康的学术传播氛围。

[1]王小飞,戴昌桥.高校体育类学报困境及其社会化发展模式探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28(1):137-139

[2]李爱群.国内外体育核心期刊评价的比较研究[C]//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7

[3]陈敏华.国家行为与属性的模塑——种社会化视角的分析[J].国际关系理论,2004,1:17-23

[4]袁祖望.运用市场竞争机制保障高等教育质量[J].高教探索,2002,(2):34-42

[5]刘为清.论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体育类学报竞争力[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0 ,26(2):78-80

[6]祝波.竞争机制、和谐文化与绩效[J].上海企业,2007,(11):57-58

猜你喜欢
竞争机制体育类学报
浅析体育类短视频的传播策略——以抖音为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体育类高校学生党支部优化建设研究
致敬学报40年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如何调动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