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敏,沈月秀,章红萍
(长兴县人民医院,浙江长兴 313100)
新护士是指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内的护士。由于新护士缺乏工作经验、操作技能不熟练,且工作能力和心理成熟度较低[1,2],给护理质量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为了使新护士能在1年内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带教,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减少和避免护理缺陷,2010年起,本院护理部对新护士尝试“一对一导师制”带教,经2年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2009年、2010年到本院工作的新护士77 人。2009年33 人均为女性,年龄18~24岁,平均(21±2.08)岁,其中本科5人、大专13人、中专15人,按传统方法带教;2010年44人均为女性,年龄18~25岁,平均(22±2.03)岁,其中本科2人、大专16人、中专26人,按导师制方法带教。
1.2 带教方法
1.2.1 传统带教 新护士完成岗前培训后进入临床各科,无固定带教老师,跟班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逐步熟悉工作环境和各班职责,期间由护士长不定期指导工作,并协助解决具体疑难问题。
1.2.2 导师制带教
1.2.2.1 导师选定 导师条件: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事护理工作5年及以上,护师及以上职称;政治素质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娴熟,临床经验丰富;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和语言表达能力,乐意承担导师职责。采取竞聘上岗,聘用方法为自荐或科室护士长推荐,护理部组织理论和技能考核、民主测评、竞聘答辩等,最后根据综合成绩择优录取,聘请导师44人,聘期1年。
1.2.2.2 导师培训 护理部对聘用导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导师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如何树立导师良好形象,基本技能和专科技能操作规范,临床带教方法,带教计划制定和带教方法选定,如何制作PPT。培训形式有外请专家讲座、优秀带教老师带教经验交流、带教演示等。
1.2.2.3 制定导师职责 护理部组织部分护士长讨论,制定导师职责。导师承担新护士1年内的带教工作;按带教计划要求认真向新护士传授知识和技能,帮助新护士尽快达到带教目标;定期了解新护士的工作、学习情况,帮助新护士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掌握新护士的知识、技能状况,提出考核鉴定及指导意见,及时指出新护士的缺点及弱点;做到“六个一”,即每月与新护士谈心一次,每月向科室医生与护士了解新护士工作状况一次,每周向新护士提问专科问题一次,每季对新护士考评一次,每季向护理部汇报新护士状况一次,笔记一本,记录新护士1年内成长的过程。
1.2.2.4 导师与新护士一对一组合 由科室上报,护理部审核确定。新护士统一岗前培训后,导师与新护士见面,确立师生关系。
1.2.2.5 带教计划实施 带教时间以1年为期,按照护理部制定的新护士带教计划,结合专科特点、工作性质,科内制定相应的新护士带教计划,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1个月):帮助新护士尽快熟悉工作环境,指导新护士做基础护理,关心新护士工作、生活和心理情况,让新护士尽快融入病区的集体,使新护士有归属感,安心工作。第二阶段(3个月):要求新护士掌握专科常见病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护理记录的书写。第三阶段(8个月):在巩固基础护理操作的基础上,每月带教1~2项需考核的操作,护士长从第5个月开始安排新护士操作考核,1年内考核中心吸氧、吸痰、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囊使用、静脉输液(留置针输液)、更换引流袋、微量注射泵使用、口腔护理等8项护理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成绩必须在95分以上。要求新护士做到记笔记,即记录导师提问的问题及临床遇到的问题,需要记忆的内容;写心得,每季度写跟师心得1篇;作评价,每季度由护理部组织座谈,对导师进行评价;多提问,每周向导师提问一个临床专科问题。并要求新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复习护理学基础及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课程。
1.3 评价方法 由护理部主持对新护士的考核评价。理论考核内容为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及妇产科护理学;操作考核为8项护理操作。2009年新护士于2010年6月考试,2010年新护士于2011年6月考试,同时统计新护士1年内护理缺陷发生情况。
新护士不同方式带教1年后考核评价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新护士不同方式带教1年后考核评价指标比较
3.1 导师制带教有助于新护士更快适应护理工作 新护士从学校进入医院,不熟悉医院环境、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护理专业所需的态度、信念还未完全形成,加之年纪轻、阅历浅,对能否胜任护理工作常持怀疑态度,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严重束缚了工作积极性。与传统无固定导师的带教方法相比,实施导师制带教,能及时为新护士提供指导和帮助,使新护士有了精神支柱,有利于新护士快速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从而强化专业思想和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心。
3.2 导师制带教有利于提高新护士的护理理论和技能水平 传统带教是跟班学习的方法,边干边学,无规范的学习计划,效果难以保证。导师制带教根据新护士及专科特点制定带教计划,导师根据计划分阶段重点指导、落实带教,严格质量控制,定期考核评价,促进新护士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本文资料显示,实施导师制带教,新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都优于传统带教的护士,提示导师制带教为新护士快速掌握护理理论和技术提供了保障。
3.3 导师制带教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率 本资料显示,2009年新护士护理缺陷发生率39.39%,略低于来鸣等[3]报道的54%,分析原因与新护士临床经验缺乏、业务技能掌握不熟练等因素有关。实施导师制带教,加快了新护士角色的转变,能顺利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导师的言传身教使新护士树立了自信心,能灵活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和方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导师及时指出新护士工作中的不足、缺点及弱点,向新护士传授自己所掌握的各类知识和技能,加速了新护士的成长进程,提高了新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从而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
3.4 导师制有利于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 导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业务技能、学习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4]。新护士最期望导师应具备的素质是熟练的临床操作,其次是精湛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第三是较好的教学能力[5]。因此,本院实行了导师竞聘上岗,有严格的导师条件;为了达到带教目的,对导师进行培训,同时导师自身加强学习,提高了综合素质。
[1]徐爱华,刘小琴.新护士培训细则的制定和实施[J].护理与康复,2010,9(11):992-993.
[2]陈晓玲,姜贤政.系统培训在提高年轻护士操作技能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9,8(6):531-532.
[3]来鸣,泮淑慧,杨明丽,等.临床护理缺陷分析与危机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22-923.
[4]毛莉芬,李惠玲,董淑萍,等.对护理本科生实施双导师制带教的实践与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3):256-267.
[5]梁赤波,张桂英,李碧光,等.不同学历新护士对导师培训制需求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