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余
(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5)
DIS实验中的传感器给我们的印象是直观性强、精确度高.但是,笔者在用电流传感器等研究“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阻关系”时,由于电流传感器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险些造成实验失败.
实验内容:研究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阻关系.
实验器材:(1)旧干电池2节;(2)定值电阻10Ω 1只;(3)电阻箱(0~9999Ω)1只;(4)电流传感器(-1A~1A)1只;(5)电压传感器(-12V~12V)1只;(6)开关1只、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在电源外电路中接入电阻R,电源的输出功率P出理论分析表明,当外电阻R与电源内电阻r阻值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实验探究、理论验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用电压传感器测出路端电压U,用电流传感器测出干路电流I,电源的输出功率由P出=IU计算得出.改变外电阻R,记下阻值,在图2中作出P出-R关系图线.
图1
图2
图3
考虑到电源的内电阻r比较小,一般在零点几欧姆到几欧姆,取到与之匹配的外电阻R不太容易,在实验时需要给电源串联一个定值电阻R0,从而构成等效电源,电路图为图3.实验数据记录和相应数据处理如表1.
表1
续表
作出P出-R关系图线如图4所示.
图4
得到的图线不够流畅,点迹似乎都在跳跃,功率最大值的位置不够突出.重复实验,情况大体相似,这就排除了偶然误差的因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仔细琢磨表1中数据,用表中的电压值U除以电流值I计算得出的外电阻阻值,与表中最后一列所列电阻R不能吻合.电流越小,两值偏差越大.原来,是小电流惹的祸.电流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为0.01A,当电流较小时,小数点后面第3位电流数值的取舍,将会带来较大的相对误差.电流值越小,取舍后的相对误差越大,在P出-R图上描点的跳跃性就会越大,得到的图线自然不可能流畅.
由于仪器所限,电流传感器的精度不能改变,所以我们只能提高电路中的工作电流,以便减少小数点后面第3位电流数值的取舍对结果的影响.尝试改串5Ω的定值电阻,重新实验,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如表2.
表2
续表
作出P出-R关系图线如图5所示.
图5
此时得到的关系图线较前流畅了许多,验证了前面的分析.当然,当外电阻接入大电阻时,电流值的相对误差仍较大,只是我们不去关注了.另外,串联的定值电阻R0阻值不宜过小,否则会给图线峰值左面的取点工作带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