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兆銮
我国科研单位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属性。科研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占用了大量的社会公共资源,需要国家财政部门对其投入必要的基本经费和科研项目经费,以获取社会效益。同时它又可以依靠自身的资源和技术为社会和企业等提供技术服务来获取经济效益。随着科研体制的不断深入,财政拨款力度不断加大,科研单位存在大量的资金运作,经济活动也日趋复杂。但是科研单位的会计监督的功能却相对薄弱,这也是造成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浪费严重,成本过高的原因之一。
会计监督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也是抵御腐败滋生的第一道防线和确保资金安全使用和提高效益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各项经济活动中,会计监督都应该渗透到位。
当前,很多科研单位在资金管理上,还基本属于“谁争取的钱,谁就说了算”。即使有管理制度也是难以操作,尽量要满足课题组的要求,所以形成没事的时候是课题组说了算,有问题的时候就是财务部门的问题。国家财产遭受损失、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科研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重科研,轻管理,这是现在科研单位的普遍现象。科研单位当然科研工作是重中之重,这点毋庸置疑,但是财务部门服务于科研以及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不能看成是对立的。如果过分强调服务科研,不要会计监督,就不可避免的造成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违法乱纪的现象和大肆浪费的现象,难以保证科研资金的有效使用,更难以发挥财务管理对科研单位资产、经费等的分析、监督和控制职能。无视会计监督在科研单位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对国家和社会的不负责任。
科研单位的领导人通常将工作重心放在科研项目和争取项目资金上面,对单位的管理缺乏重视,对财务制度更缺乏全面的理解。这是重科研,轻管理的重要原因。有的单位虽然建立起了财务管理制度,但其难以体现科研单位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缺乏可操作的量化指标,不利于培养广大科研人员的意识和理念,也难以保证执行。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风气,财务部门想要加强会计监督,也会显得孤掌难鸣。
科研单位由于和生产性企业的差别,领导成本意识薄弱,使得对于会计监督的认识不够,所以对于这方面的工作并不重视,这也使得部分财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加上长期不注重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于新的财务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较低,影响了工作的质量。从而也只是关注财务工作的表面运作,难以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针对目前科研单位会计监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会计监督是从本单位经济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全面监督,使单位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国家的财政政策进行,保障该单位经济活动的健康运行。会计监督的对象和内容是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对其经济活动的合法合理性进行审查。
部分科研人员由于对会计监督概念的片面理解,认为接受会计监督,就是妨碍了自己课题组的权利,所以对于会计监督特别抗拒,为此给财务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为此科研单位应该做好会计监督的宣传工作。首先,领导要转变概念,加强责任意识,明确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行为的主体。其次,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宣传力度,使他们意识到会计是有制度的,是要遵守国家会计法的。为此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独立地位,制订措施确保会计人员对单位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的监督地位,保障会计监督的有效性。会计监督制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财务收支的监督。这是会计监督中难度较大、问题较多、茅盾较为集中的环节,财务人员应该对手续不全、违反规定不纳入单位统一会计核算的财务收支以及违法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
(2)加强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包括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和监督、对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的监督。
(3)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监督。建立账簿、实物、款项核查制度,对账实不符的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并予以纠正。无法处理的,要及时向领导汇报。
科研单位一般缺乏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财务分析制度,由于业务相对简单,对资金使用效益概念的缺乏,很大一部分领导和财务人员认为科研单位财务分析报告是可有可无的,无非就是走形式,完成工作而已,利用价值不高。实际上,科研经费在使用上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来发现,比如:非科研性质的开支占多大比例,计划外支出比重问题等。在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中,财务管理首当其冲,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最直接的参考意见。这就需要科研单位的财务部门不但要注重科研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还要注重监督按预算规定用途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财务分析恰好可以为此提供相应的财务信息。
因此,在目前改革的新形势下,科研单位更要转变观念,加强财务分析。以财务基础数据为依据,定期进行投入产出分析。逐步建立和完善实行以业绩为导向的科研项目考评办法,把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实际利益同他们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联系起来,增强科研人员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内在动力和压力,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并通过分析发现问题,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为对决策者有用的信息。讲究“投入产出比”,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能够对堵塞日常工作中的漏洞、防止腐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起到积极的作用。
首先,应该规范使用会计科目。目前,部分科研单位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会使得反映出来的经济事项完全变样(如将超支挂往来,收入不用收入科目挂应付款)。导致往来账目的数字会越来越大,最后虚增资产和负债,使会计信息失真。
其次,要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特别是借款的管理,当前,科研单位的借款管理不严,并且款借出后无人跟踪管理,有些借款甚至借出后长期不核销,也无人问津,造成国家的资源浪费。对长期挂账的借款、往来款一定要及时查明原因,增强资金的流动性,避免单位资金被占用,甚至损失。
另外,还要加强资产管理等工作,应该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建立规范的资产审批、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管理制度。并对实物定期清查制度,避免资产不清、重复添置、随意处置以及自行变卖等行为的出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通过加强各个环节的成本计算控制,可促进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和资金的良性循环,这是科研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会计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性强,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是搞好会计监督工作的不可少的条件。要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对会计人员思想,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会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讲原则、讲正气,帮助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工作中必须要求会计人员严格履行职责,坚持原则,按《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办事,认真履行会计监督的职能。
第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在积极做好岗位培训的同时,还要求财务人员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服务科研的能力,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得力助手。
第三,加强财务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的沟通,这样更有利于财务工作的开展。比如科研管理部门通常负责项目的争取、申报、立项及最后的结题等,而对于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却不够关注,财务部门却对科研资金的筹集、使用等各种情况缺乏了解,使得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相互脱节,及其容易造成资产资金的流失。
总之,科研单位应该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制定计划和规划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发挥好会计监督的职能,努力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为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
[1]李丽霞,聂菊玲.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J],研究与探索.2011(06).
[2]张立峰.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与服务[J],经济监督.2011(15).
[3]李慧丽,王扬.加强和改进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新思路和对策[J],财政金融.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