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凤
建筑业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行业,对农民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业之所以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行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农村有自建房的传统,有一批能工巧匠,可以成为向建筑业转移就业的领头人。第二,建筑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线操作人员仍以手工作业为主,对有一点操作技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衔接空间。第三,改革开放后,农村乡镇企业得到发展,一部分早先进入建筑企业的农民工有了一些经济和技术积累,以农村劳动力为主体的乡镇建筑企业不断壮大,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第四,建筑业全方位改革后,建筑企业实行“两层分离”的经营方式,也为以提供建筑劳务为主的农村建筑队和集体建筑企业提供了吸纳空间。第五,国家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第六,劳动力的流动总是从边际效益低的区域流向边际效益高的区域规律的显现。农村劳动力外出到建筑业就业,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建筑业成为了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领域。
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就业能力,其中包括使他们顺利进入建筑业,逐步从农村劳动力转化为现代建筑工人,增加劳务收入,从而实现城市反哺农村,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而,这是建设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多年来进城农民工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工伤赔偿等权益受损害的问题比较普遍,工业、城市得到了发展,而农民工经济权益受损害的状况没有多大变化。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管理,无序流动矛盾突出,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的稳定。从这个层面上看,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强劳务输出服务和管理工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这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建设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前的增长主要是靠增加生产能力、扩大队伍规模取得的,管理方式依然很粗放,还没有转变到依靠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上来。近年来,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政府和企业更加注重施工一线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伤亡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目前在建筑业就业的农民工90%以上文化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下,绝大多数是农民工,且大多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许多质量安全事故都与没有经过培训有关。建筑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科技进步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对进入建筑业就业农民工的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
为确保农民获技能、得实惠,义务培训实施全免费。结合实际,积极在当地争取国家阳光工程财政补贴。在建筑业转移培训工作中,共建优质服务“绿色通道”,做到服务“三到位”:一是培训服务到位;二是就业转移服务到位;三是就业跟踪服务到位。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培训基地和建筑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使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有组织、成建制输出。这种培训输出的联动机制,不仅对培训基地有利,对建筑企业也有利,还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一线操作人员技能水平不高的问题,对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村劳动力向建筑业的转移输出,无论从劳动者个人,还是从建筑企业来说,都希望通过组织化的方式进行。对输出量大,且有一定基础的地区来说,通过发展建筑劳务企业,使之成为建筑劳务输出平台,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供给必须是针对性的、符合农民工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并逐步从技术上解决农村社会保障和城镇社会保障的自由衔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