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奢侈消费

2012-07-13 04:12赵冲
经济师 2012年7期
关键词:收入分配

赵冲

摘 要:迅速增长的奢侈品消费势头和整体消费不足与奢侈消费爆并存现象,充分暴露了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文章指出,政府应适时制定各种消费政策,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关键词:奢侈消费 整体消费 收入分配

中图分类号:F0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287-01

以2003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为标志,我国居民消费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加快过渡。实践证明,以住和行为标志的消费结构升级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但近年来一股强烈的奢侈品消费风暴在中国的大中城市迅速蔓延。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着全球知名的大品牌纷纷抢滩中国。据统计,中国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奢侈品消费群体,年龄结构在30岁~40岁之间,他们的年均收入在24万元~50万元之间。事实上,中国对高档商品所表现出的旺盛消费能力已引起了世界的瞩目。随着目前人民币升值,而美元欧元的贬值,中国消费者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增强。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值有望达到2480亿元人民币。

面对这股迅速增长的奢侈品消费势头和整体消费不足与奢侈消费火爆并存现象,笔者认为,这充分暴露了收入分配结构失衡。在我国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和谐社会和转方式调结构的大的背景下,未富先奢,不利和谐。

一、消费及其社会影响

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行为理论是以个人为研究中心的,该理论认为如果能保证消费者个人自由,就可以实现效用或满足的最大化。从整个社会来看,只要每个消费者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全社会的福利也就达到了最大化。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消费行为虽然是个人的,但不是孤立的。同时我们也要承认消费者并不是真正自由的,因为消费者几乎完全受生产者的操纵和引导。鉴于此,社会或政府更要引导与保护消费者行为,这就需要政府适时地制定各种消费政策,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消费行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个人消费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为保护社会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就要用一些法律的或经济的手段限制某些消费。例如,以资源保护法禁止和限制人们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费等等。其次,个人消费对社会的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消费与环境的承载力之间形成了现实制约。如小汽车进入家庭,交通拥挤,尾气排放的增加导致城市空气质量的恶化等。第三,个人消费对社会风尚的影响。中国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已成为趋势,尤其是某些年轻人的浪费性高消费,可能败坏社会风气,进而引发社会犯罪率的上升。对过度奢侈消费应进行必要的限制,如对奢侈品加重税收等。第四,个人消费将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在消费升级的直接带动下,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对住宅和汽车的强大需求有力地支撑了重化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居民住宅和汽车业在居民消费需求的拉动下快速发展,不仅这两个产业自身推动了经济增长,而且也推动了与他们相关的其他产业的发展,如钢铁、机械等。

二、奢侈消费应当理性

按照马克思的消费需求理论及消费层次的划分,整体实现小康消费的居民,已越过了生存型消费阶段。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到40%以下。按照联合国的评价标准,我国城镇居民已经进入富裕型消费水平。理论上,从整个社会来看,只要每个消费者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全社会的福利也就达到了最大化。衡量一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国际通行的衡量指标一般可以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医疗卫生条件,健康状况、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等方面来考察。但事实上,在目前我国的贫富差距,收入差距仍然很大的前提下,仅占人口10%的高消费群体是否应当适度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消费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和世界财富的不断增长,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仍未能得到太多改善。单就国际生产体系方面,发达国家占据着国际生产分工的制高点。发达国家一方面通过贷款和直接投资扶持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另一方面支持、鼓励本国厂商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这样一来,发达国家集团就始终占据着国际分工的制高点,主导着国际生产格局。与此同时,各大跨国公司为增强竞争力和拓展市场,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兼并与收购活动,使不发达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投资场所、原材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虽然发展中国家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通过这种垂直性国际分工,有利于本国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要素的开发和利用,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发达国家所主导的这种国际生产体系必将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依附性。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发展中国家的这种依附性将更加严重。众所周知,生产链条的两端即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市场均被控制后,本土的产品将面临怎样的前景。当然,我们不完全排斥“引进”,只是高消费阶层对于奢侈品的消费应该理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面临较严峻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亟需居民消费来拉动新一轮经济成长,尤其是在医疗健康、娱乐教育方面的消费,但奢侈品消费的迅速增长严重制约我国“转方式,调结构”战略的推进。当下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大多是改革开放初期富裕起来的先富阶层。这一群体本应该发挥“先富带后富”的作用,将财富用于投资实体经济,扩大再生产,创造就业机会,但是一部分人却选择将财富挥霍于购买奢侈品。国际经验表明,消费升级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所承担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政府必须应以相应的政策、法规对消费进行引导。消费政策应当做到既能尊重消费者个人自由,又能维护整个社会的利益。一方面可以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进行调节,如开征奢侈品消费税,增加国家税收收入;另一方面,鼓励中国专属的奢侈品品牌的生产和出口,让中国实现从奢侈品消费大国向奢侈品生产和出口大国的转变,这才是最佳选择。当然,政府的消费政策要有一个适度的范围,不管不行,管得太多太死也不行,关键在于恰到好处。我们要倡导理性消费,促进奢侈品消费向本土化和理性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焦玉良.破解消费升级与环境约束难题.宏观经济管理,2004(11)

2.孔庆峰.南北失衡是把双刃剑.人民日报,2003.5.29

(作者单位:中共辽阳市委党校经济与管理教研室 辽宁辽阳 111000)(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收入分配
调节收入分配的财税政策有效性研究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