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种子

2012-07-13 01:27陈向阳
江苏教育 2012年16期
关键词:气象课程学校

【作者简介】

陈向阳,江苏省宿迁中学校长。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第三层次培养对象”,首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我的主张】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记得是2008年我刚做校长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校长:“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为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和发展空间,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这个故事对我触动很大。我们的教育究竟是面向“精英”学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只着眼于高考,还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再看看目前大多数学生的表现:学习生活终结于毕业之际。很多学生在高考结束的时候,将高中的教科书,连同那些曾经为之付出了巨大心血的复习资料付之一炬,学生从此很少再以读书为乐,很少有人会让书香伴随一生;学习热情随学龄增长而式微。学生的学习热情随年岁增长而呈降低趋势,成年之后视学习为乐趣的人更是少数。人们或许对于为文凭与职称的“学习”不敢放弃,但对于那些为了精神的滋润而进行的学习却热情式微,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薄弱。离开了教师,学生们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力不足,学习依赖于教师的规定与部署。离开了学校与家长的监督,学生不能自我学习,说明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普遍形成。

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从学习目的来看,是为考而学。考试是学习的目的,“毕业”自然就是学习的终结。从学习状态来看,是被动学习。学习内容被无限地窄化,由学习而变为“读书”,由“读书”而变为“读教科书”,由“读教科书”而变为“做题目”。生动的教学关系就变成了“布置题目——完成题目——批阅作业”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被动而又被动,自然就没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他的学习过程就自然不会伴随着成长的幸福。

从学习方式来看,是机械学习。虽然新课改要将教学方式的转变视为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但事实上,机械的单一“满堂灌式”的学习方式依旧“独霸天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展望学校教育的发展走向,作为校长,我作出了这样的抉择:学校教育,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种子,都潜藏着不可估量的能量。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铺设平台,把每一颗种子都激活,实现“各成乃器”。

那么,怎样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呢?我觉得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办学理念。因为办学理念是关于学校整体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理性认识,它决定着学校群体的教育行为,指导学校办学的方向,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学校教育不但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才干、胆识、开拓思维和创新精神,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高尚道德品质、广阔的眼界和胸怀及崇高的理想和目标。只有这样,学校教育才能适应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自身的可继续发展。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发展的意识,并教给学生实现终身发展的能力。必须要在终身教育的科学理念中去改革课程、教材、教法,充分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就是要让学生在和谐开放的学校环境中,不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不断弘扬人的主体性,在品味成功的愉悦中不断发挥潜能,努力开拓创新。经过全体宿中人孜孜不倦的探索,我们在承传学校办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从人本、校本和发展三个角度出发,经过精心概括和提炼,升华成富有时代内涵的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校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知识,更重能力,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和发展潜能,把全面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我的行走】

1.德育为先育好人

学生的发展、成长,什么最重要?道德品质。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先成人再成才的育人原则,确立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以公民道德教育为基础,以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工作思路,提出了“树文明观念,做文明学生,建文明校园”的要求。校内从常规工作入手,抓好“五个一”的训练,即整顿“一个阵容”,抓好升旗仪式和课间操,塑造学生良好精神面貌;建立“一种秩序”,即课堂秩序、课间秩序和集会秩序的文明有序;养成“一种习惯”,即语言文明,待人接物大方礼貌;坚持“一项制度”,即包干区清洁制度,确保学校环境的整洁优美;树立“一个观念”,即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讲究团结,刻苦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宿中人;校外要求学生争做“三员”,即做一名宣传员,一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做好社会公德、法纪法规等的宣传;做一名文明员,文明乘车、文明行路,不进网吧,成为一名文明小公民;做一名志愿者,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者活动,为建设文明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学校编印了《宿中学生必读》,举办“知与行”大赛、十八岁成人仪式、“军营一日”等活动,并通过广播校会、主题班会、电视专题节目“校园生活”等途径进行养成教育。学校还以重大活动、重要节日和重要事件为依托,以宿北大战纪念馆、雪峰公园等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宿迁武警支队为学军基地,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以“文明礼仪教育”为主题,以常规管理“流动红旗”评比为抓手,提高学生文明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学校还通过建立文明值周岗和文明督察队,建立风纪检查组和领导干部值班督查制度,强化对学生早操、课间操、宿舍整洁、食堂就餐等的管理,强化对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监督和检查,先强行入轨,再反复抓、抓反复,保证了学习和生活的正常有序。

2.建设特色课程促提高

学生群体的成长发展愿望和发展潜力,对传统的单一课程体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只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选择机会充裕、特色鲜明的学校多元化课程体系,才能支撑全面提升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办学目标,才能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条件。几年来,我们在构建特色课程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我校的课程开发和课程建设,以“地方特点、学校特色、教师特长”为基础,坚持“课程规划学校管理,课程开发教师参与,课程质量教研组把关”的原则,形成了一套动态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更新的管理机制。学校实施三类课程:①夯实基础知识的学科课程,即国家规定的课程和地方安排的课程;②提升能力的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③发展个性的校本课程,《宿迁名人故事》、《洋河酒与酒文化》等一批校本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学校还多次邀请国内外教育专家开设讲座,聘请外教上课,充分利用校友、校史、网络等课程资源。每年的高一军训、消防支队一日体验、到市农业示范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成了学校的传统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技节活动,开展演讲、书法、美术、声乐、小发明、课本剧表演等比赛。

2008年以来,学校先后有40多位教师被选派到英、加、韩、新等国修学、培训。2009年8月,在江苏省教育厅指导下,学校成立了苏教国际班,聘请外籍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2010年举办了韩语班。学校还与澳大利亚坎宁学院、韩国又松大学等国外院校合作办学,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针对学术类课程,构建了国际交流课程,进行校本的英语能力测试,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课本剧大赛系列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思维能力、行为能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学生的升学提供多元选择。学校的苏教国际班,每年都有一批学生直升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大学。

2011年,我校成为江苏省首批普通高中气象课程基地,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要紧扣高中课程标准,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我校申请的气象课程基地从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科学实践能力等六个目标设计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气象学习模块、气象观测模块、气象产品加工模块、天气预报模块、气象活动模块、气象实验模块等六大模块。围绕六个目标,结合六大模块,我们开发了以下课程资源:一站,即校园气象观测站。一心,即校园气象活动中心。气象活动中心引入宿迁市气象局天气预报中心的卫星云图及多普勒雷达观测数据,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的平台。一廊,即气象科普知识长廊。气象科普知识长廊将以整个校园教学区的廊柱为背景,形成浓郁的校园气象文化。一网,即校园气象网。一赛,即气象科技竞赛。一刊,即《气象万千》刊物。一报,即校园天气预报。开设的校本课程有:《气象与农业》、《气象与工业》、《气象与渔业》、《气象与航空》、《气象与军事》、《回归年长度的测定》、《气象中的数值运用》、《英译<水经注>》、《气候在黄河改道宿迁中的原因探究》、《校园上空的云》、《古代气象仪器介绍》、《项羽失败与气象的关系探究》、《简单气象仪器的制作》、《气象与政治》、《气象与占星术》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进行交融;通过开展实验、实践、实证的“三实”教学,来解决学生各科学习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并在愉悦充实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出有“气象”的宿中学子。

应该说,校本化的选择性课程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活动类课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3.建好队伍求突破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学生发展,关键靠教师。打造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我校的具体做法,一是加强师德教育,优化师资队伍。为了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学校实施“3334工程”,即培训好三支队伍:行政管理队伍、班主任队伍、青年教师队伍。完善三项师德规范:《宿中师德规范要求》、《宿中八条禁令》、《宿中教干标准》。健全三项评价机制:职工评教干制、学生及家长评教制、专家评校制。开展四类先进人物评选活动:感动宿中十大人物、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班主任。通过模范人物、典型力量感召全体教职工提升师表形象,弘扬爱岗敬业的师德风尚。二是加强校本培训,优化师资队伍。学校以“周末研修”为抓手,采取教研组、备课组和全校大组活动相结合的灵活机制,以“反思论坛”、“名师讲座”、“专家培训”等方式,通过“周周有活动”、“同课异构”“推门听课”“专业水平测试”等措施,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通过论文评比、课件制作、教学设计、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大赛等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还通过“室校共建”请市教研专家结对指导,通过“青蓝工程”以老带新,通过“新人杯”、“五四杯”等搭建教学实践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其逐步成长为名特优教师。利用和淮阴中学、徐州一中、盐城中学、新海中学、沛县中学等学校组成的六校联谊会,每年互派教干、教师听课、研讨,交流、学习,共同促进科学管理、内涵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加强发展规划,优化教师队伍。学校制订了《江苏省宿迁中学师资培训规划》,保证教师培训有目标、有措施、有经费、有时间、有保障。利用《宿迁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书》,引导教师科学合理地制定个人的发展目标,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价值。建立“特级教师工作站”、“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努力成为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学科领军人物、教学名师、特级教师,乃至教育名家。

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德高、业精”的优秀教师群体,其中教授级高级教师1人,江苏省特级教师6人,宿迁市名教师6人,宿迁市学科领军人物9人,宿迁市学科带头人27人,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共63人。中、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8%。现有16位教师取得了教育硕士学位,同时有在读研究生35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43人。袁东升、季源、陆威、陆明明等100多位教师获得国家、省、市优课一等奖。

猜你喜欢
气象课程学校
气象树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有象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