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动机激发策略研究

2012-07-13 02:00:08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程度

刘 颂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广东 增城 511370)

一、二语学习动机过程模式

20世纪90年代二语学习动机研究开始从静态向动态转向。Dornyei与Otto在1998年提出关于动机过程性的学习模式,该模式包括3个阶段:选择动机、执行动机与动机的回顾。选择动机是动机激发、导向学习目标设定的阶段,包含融合型动机与工具型动机,语言自信,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执行动机是动机持续的阶段,学习的品质最大程度上提供学习的动力,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父母及学习者集体的影响都将影响目标的达成或调整;动机的回顾是学习者评估学习结果,规划未来的学习任务的阶段,学习者的归因方式[1],学习者对自我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决定着学习者将来的活动。

二、动机研究

(一)研究问题。本研究通过小样本的调查分析,探索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相关性,即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努力程度有怎样的关系。依据高一虹等人的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分类,选取内在兴趣、个人发展、学习情境、成绩激励、信息媒介和动机行为等因素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其一,受试者。本研究调查了某普通高校独立学院2011级非英语专业的109名大一学生。表1显示了全部受试者的性别、专业分布情况。其中男生54名,女生55名;理科35名,文科74名。

其二,研究工具及数据处理。研究工具是问卷调查。问卷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调查英语学习动机类型,第二部分调查动机行为强度,第三部分调查英语效价。全部问题采用从“很不同意”到“很同意”的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全部数据收集完成后用SPSS软件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然后取各因子均值与努力程度做相关性分析。

其三,研究结果和讨论。一是努力程度的一般情况。努力程度的测度是10个问题项的均值;其中负向的题值已反转。表1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努力程度的具体情况,其中在时间投入、单词积累、主动课外阅读的学习者人数未达到40%,各项问题的努力程度均值普遍低于中值,仅完成英语作业的选择题得分较高。这一结果现实地反映了独立学院普通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兴趣偏低,在行为上投入较少的状况。

表1 努力程度各题的选择和均值

二是努力程度与动机类型。根据可控性因子分析将学习者的动机类型分为内在兴趣、个人发展、学习情境、成绩激励、信息媒介,取各因子均值与努力程度均值作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内在兴趣、个人发展、信息媒介与努力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p〈.01,r〉0),其中内在兴趣的相关强度最高 (r=.596),个人发展、信息媒介则达到中度相关。这似乎说明,对英语语言本身和异国文化的内在兴趣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原始动力,寻求职业发展、提升个人修养的个人发展动机也是影响学生行为投入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是,成绩动机与努力程度之间呈负相关(r=-.025,p=-.216),可见片面追求成绩的动机并不能对英语学习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学习情境在调查中与努力程度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p〉.01),可能与学习者目的语文化接触较少,国内英语学习环境相对单一有关。

表2 努力程度与动机类型的相关分析

三、动机激发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因素是信任和尊重学习者。通过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渠道与学生建立个性化的交流空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肯定学生的努力。其次,教师对教学本身投入的激情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应展现出自身对于二语学习的热情,用教师自身的行为给学习者树立榜样。

(二)兼顾学生的内在兴趣与个人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内在兴趣,使用真实的生活语料、鼓励学生讨论文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视野,以此发展学生持久、深刻的学习动机。同时,将语言学习纳入学生的个人发展目标,通过与学生的讨论确定相关的语言学习话题,将课堂讲授内容与学生的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外语学生的目标设置方式直接关系到动机的高低。从长远来看,精通目标比行为目标更有利于提高动机水平;从实效来说,设置具体的、近期的目标能激励行为的持续性。教师在课堂内应创造鼓励自我提高、积极参与、重视努力胜于结果的学习环境,促使学习者更看重自身的努力和学习方法。同时,可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协助学生确定更为具体的近期学习目标,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专注,直至目标完成。

(四)寓教于乐,提升教学质量。富有乐趣的学习活动能带给学生生理的、认知的、心理的快乐,使学生保持深度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应注重让学习活动充满乐趣,如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经历相联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计活动、引发相悖观点的讨论、融入幽默故事或趣闻轶事、设计发散性问题、灵活变化课堂组织形式、适时改变语速和音调等[2]。

(五)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的自信。如何增强学习者语言学习的自信、减少语言使用焦虑,教学实践中三种有效的方法:1)以目的语参照为主,母语参照为辅。在初学阶段加强母语和外语的比较,使学生能跨越初期的语言使用焦虑;2)课堂问题的设计多采用开放性、发散性、推理性问题,问题难度由浅入深。教师及时对问题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增加学习者语言使用成功经验;3)把大的学习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分给不同的学生小组去完成,通过互补合作的方式互教互学。

(六)培养学生自主语言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从两个层面着手:课堂教学中,教师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对其进行学习策略的培养,学生实现对学习过程的计划、监控与调节;课外实践中,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及应用语言的机会,语言学习与语言实践相辅相成,促使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体。

(七)促进学生正确归因。Weiner的归因理论认为,学习者把成功归因为能力,能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信心,提高动机水平;失败时的努力和学习方法归因有助于学习者坚持努力。对于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可以把原因归结为努力不够或学习方法不当,督促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或精力,采取措施调整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成功的学生,教师可以肯定学生的能力和语言天赋,同时也要让其意识到自身付出的努力,增进学生对未来学习的掌控与信心。

(八)及时进行课堂评估。把学习成绩作为单一的衡量学业成败的评估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努力程度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单元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宜采用课堂评估。课堂评估侧重于考察学习过程的进行情况而非最终的学习结果,包括课堂活动参与程度、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教学内容掌握情况、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学生自我评价等内容。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观察和学习效果的适时反馈,教师可以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学生也能更好地监控自身的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结论:1)内在兴趣、信息媒介和个人发展的动机因素对动机行为有积极的影响;2)成绩动机过分强化,对动机行为产生消极作用。调查数据说明,动机激发策略应兼顾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发挥作用,发展学生长远、深刻的学习动机。本文基于动机的发展循环过程,对应用于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的动机激发策略进行了探讨,以内部激励策略为主,外部激励策略为辅。英语学习动机因素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基于小样本的定量研究及激励策略的理论探索仍有其局限性。未来的动机激发策略研究可以在本研究的基础上,从动机激发的各个阶段展开定性与定量考察,以便证实激发策略的实效性。

[1]Weiner,B.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Attribution Theory[M].General Learning Press,1974.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33-35.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程度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意林(2021年2期)2021-02-08 08:32:47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44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44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34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断块油气田(2014年6期)2014-03-11 15:33:53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来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