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儿童早期否定词语义获得个案研究报告

2012-07-13 02:00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语料性状汉语

李 香

(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否定意义获得的研究是研究否定获得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否定意义早期获得的情况,来窥探整个儿童语言获得机制。此项研究使用一名说普通话的长沙儿童的长期跟踪收集的语音材料以研究儿童获得普通话儿童言语中早期否定意义的获得。研究发现在词汇获得方面,儿童早在1岁零8个月之前所掌握的否定词涵盖几乎所有所需表达的否定意义。

一、文献回顾

综合Bloom,Choi,李行德等学者对否定概念的获得及其顺序都做了很多研究。但这些学者对否定概念的定义不统一,所以无法得出母语儿童获得否定的普遍顺序。李行德提出,语义的发展和认知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否定语义的发展过程应存在普遍发展规律。范莉研究成果将否定概念基本分为:否定“拥有”,否定人或物的“存在”,否定五天的性状或习惯性的行为,表达拒绝或否定意愿,表达劝阻,否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否定状态已经存在或过去行为的发生以及否定状态或行为将发生或持续八类。不同的学者对每种否定概念出现的时间和顺序有着不同的意见。此前绝大多数的研究缺乏长期语料的支持。本文将依据以上划分标准,将研究个案长期跟踪语料中否定意义出现的时间、顺序和意义的获得来考查儿童汉语否定习得机制。

二、研究方法

此项研究的语料来源于湖南大学李行德、宁春岩教授的湖南汉语儿童语言习得研究HNCELA项目。本文的研究对象是LSY,男,家中独子,生活在长沙,长期接受普通话,偶尔接触湘方言。

研究使用的素材从LSY01;07;11开始,一直到跟踪项目结束LSY02;03;06。在儿童言语中包含否定词的否定结构排除以下不参与讨论的情况,其他五百多个句子均参与讨论。不参与讨论的含否定词的情况有:不讨论发音不清晰无法辨明内容的词语;不讨论借助否定词来表达非否定语气,比如疑问句等;不讨论含否定词的专有名词,如不倒翁等;不讨论儿童背诵或朗读的话语。其中,儿童重复同一个答案回答同一个问题,被看作是运用否定词一次。符合标准的话语共565句。

三、语料分析

我们从否定概念与语言形式的关系、否定概念出现的时间、主要否定词的使用频率等这几个层面来综合分析语料。如以下四个表格所示:

?

?

四、发现

综合分析LSY的语料,我们发现:

第一,早期汉语习得的过程中,LSY能够借由五个否定词或词组,表达汉语中的八种否定意义。

第二,在所有否定概念最先出现的是“否定物体的性状和行为”。这与先前范莉提出的“否定人或物的存在”以及“否定物体的性状或行为”是最早使用的概念这一说法相符。说明在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核心概念是儿童普遍最先获得概念。

第三,儿童早期使用否定概念所借助的语言形式在表达否定概念的时候基本不出现重叠情况。就LSY的数据来看,只有在表达劝阻时,我们发现儿童既使用了“不”帮助表达“不准阿姨见别人”,也使用了“莫(冒)”来帮助表达劝阻不要做某事。这和此前范莉研究的内容有所出入。范莉的研究中都是一个词组专用与表达一种否定概念,没有重叠现象的产生。而我们数据中,出现用“不”来表达劝阻,体现了儿童早期语言发展过程中,当他还没有掌握我们常用表劝阻的“别”时,他常用能够表达多种否定意义的词代替。LSY此时用“不”、“莫(冒)”代替了“别”。

第四,在语料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超过五百多条有效数据中,LSY使用“不”和“没有”的频率最高。其中使用“没(有)”表达否定出现了197次,而使用“不”表达否定出现了363次。其中,否定词“没有”帮助表达“否定人或物的存在”,“否定行为的发生”,“否定拥有”三种否定概念。在这三种否定概念的表达中,“否定行为的发生”出现频率最高的。否定词“不”帮组表达“否定物体的性状或习惯性的行为”,“表达拒绝或否定意愿”,“否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否定状态或行为将发生或持续”以及“劝阻”这五种否定概念。其中,“否定物体的性状或习惯性的行为”出现频率高达57.30%,出现了208词,恰好在所有否定概念最先出现的也是“否定物体的性状和行为”。这说明语义越丰富的词越早获得,且使用频率很高。

[1]Chomsky,N.Syntactic structures[M].The Hague,Mouton&co.,1957.

[2]范莉.儿童对普通话中否定词的早期获得 [J].现代外语,2007(30):144-154.

[3]李行德.儿童语言否定词的发展 [J].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1982.1,3:269-81.

猜你喜欢
语料性状汉语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9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真伪鉴别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