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正据,张 柘
(1.咸宁学院临床医学院外科,湖北 咸宁 437100;2.咸宁市中心医院脊柱关节外科)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是老年人的常见损伤,患者平均年龄70岁,比股骨颈骨折患者高5~6岁。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甚易发生髋内翻,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病死率为15% ~20%。动力髋及伽马钉手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可避免老年患者全身情况差及手术耐受力差引起的并发症。
选择咸宁市中心医院2007年8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粗隆间骨折患者94例。其中男48例,女46例,年龄45~92岁,平均71.5岁。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Ⅰ型79例,Ⅱ型15例。平地跌伤58例,车祸致伤22例,高处坠落14例。伴颅脑损伤3例,其他部位骨折11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2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9例,合并糖尿病7例,同时合并上述两种疾病或两种以上者6例。伤后入院时间1h至7d。其中DHS组50例,伽马钉组44例。
本组患者入院后行皮牵引或股骨髁、胫骨结节牵引1~7d,调整全身情况达到手术要求,实施气管插管或腰硬联合麻醉。
DHS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于矫形床固定,臀部垫高,根据术前C臂透视情况再次牵引复位直至满意。复位满意后自大转子尖下2横指处向下做股外侧直切口,长8~10cm。切开皮肤、髂胫束、阔筋膜张肌、股外侧肌,至股骨外侧骨面,于大转子下2~3cm处下压钉尾约15°,用颈干角定位器向股骨头方向钻入导针至股骨头软骨下1~1.5cm。剥离股骨外侧骨膜,安装髋螺钉侧板,使其紧贴骨面并与股骨纵轴方向一致。C臂透视满意后扩髓、攻丝,选择合适长度的动力螺钉拧入,以同样方法拧入远端皮质骨螺钉数枚固定,最后上尾钉使骨折端加压,术毕。如果术前牵引不满意,则需要手术中剥离骨膜直视下复位断端。
伽马钉手术方法:患者体位与复位同上。在体表触及大转子尖,过转子尖在体表固定克氏针各两根,分别与股骨纵轴平行、垂直,以确定大转子尖和主钉进针方向。C臂透视满意后,在体表划线标记。于大转子尖上方约2横指处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大小2~4cm。用手指钝性分开转子窝间肌肉,用开口器于大转子前1/3与后2/3交界处插入导针,电透确认开口器进入髓腔后,根据患者体型、骨质等情况扩髓,满意后插入主钉,通过导向器向股骨头方向钻入导针,至股骨头下软骨0.5~1cm,电透满意后拧入合适的拉力钉。最后于主钉远端垂直于股骨干拧入一皮质骨螺钉,安装防旋钉帽,术毕。
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并对随访病例就下地时间、并发症进行统计,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制定疗效标准[1]评定两组关节功能,计算出优良率。数据以表示,作t检验,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手术时间DHS组长于伽马钉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血量及输血量伽马钉组明显少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比较
本组94例,82例获得随访。5个月内骨折均愈合,无感染情况,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3例轻度髋内翻。
按Harris标准评定,DHS优良率92.5%,伽马钉优良率92.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比较(n)
DHS优良率92.5%;伽马钉优良率92.9%。
本组94例,82例获得随访。5个月内骨折均愈合,无感染情况,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3例轻度髋内翻。
转子间骨折老年人好发,一旦骨折如不手术,其并发症往往比骨折本身更严重。大小粗隆处是髋部肌群附着点,除了少数非常稳定的骨折类型外,保守治疗达不到骨折愈合所需的牢靠的固定,常导致髋部内翻畸形或患肢缩短等并发症。手术是粗隆间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案。
DHS是目前治疗稳定性老年粗隆间骨折的金标准[2]。根据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小粗隆缺损后,其对侧的张应力增加60%,小粗隆广泛缺损后,其对侧应力将增加370%[3]。粗隆部骨折稳定程度主要取决于后内侧皮质是否完整。如果后内侧没有接触失去完整性,股骨头颈部会发生内收及后倾[4]。尽量重建小粗隆,因为DHS允许早期部分负重的基础是内侧支持结构完整,形成加压,促进骨折愈合。小粗隆粉碎无法复位者,后内侧植骨,防止后期钢板断裂。
DHS适合顺粗隆间骨折,具有张力带的作用。测试显示DHS能承受280kg的抗弯能力,有效对抗内翻剪力,并且DHS能有效转化内翻剪力为骨折断端压力,从而始终维持骨折的轴向加压,固定可靠;但是Gurtler证实DHS无抗旋转作用,其对大转子外侧皮质完整性要求较高[5];钉板一体,应力集中于顶板结合部,长时间后容易造成钢板疲劳变弯或折断;且手术安置侧板有一定困难,往往切口较大,出血较多。本组的经验是:①需要通过X片确定粗隆间骨折是稳定型还是非稳定型,手术是否能恢复内侧及后侧皮质骨的稳定性、完整性。只有在保证内侧及后侧皮质骨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方可采取DHS固定,不可勉强实施;②术前及术中要在牵引床的持续稳定牵引下复位,在对比双侧髋关节后充分估计下肢轴线,前倾角及颈干角,达到解剖复位;术中只切开股骨外侧骨膜,保护血供;螺钉位置应尽量置于压力与张力骨小梁的交汇处;勿放在股骨头上1/3处,头上1/3为负重区,螺钉易从负重区穿出;适当外翻位固定,减少螺钉切割股骨头;DHS抗旋转功能较差,术后需持续皮牵引或穿丁字鞋,术后2周前可以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为主,4周后根据骨折稳定程度不同及复查X片的情况决定是否可让患者扶拐下地行走。
伽马钉具有很好的力学和生物学特性,对于DHS难以奏效的EvansⅢ-Ⅳ型骨折有良好的适应性。“AO内固定手术原则”推荐: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首选伽马钉内固定[6]。即使粗隆部位粉碎性骨折碎骨块较多,用伽马钉也是最合适的,术后骨折部位稳定性也是可靠的;有报道指出,伽马钉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都是最少的[7]。本组伽马钉手术时间在2h左右,平均出血量<500ml,切口大小<4cm,主钉处切口甚至可以控制在2cm,大大减少了患者手术麻醉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老年人骨质疏松,更适宜用伽马钉;从生物力学上看,伽马钉比DHS更接近重力线;伽马钉远端可以进行静力或动力加压型固定,横行骨折比较适合动力型固定,对于非横行骨折,本组采取静力固定,防止骨折移位;伽马钉是根据欧美人体型设计制造,因而相对国人较粗,如果操作不当容易使皮质骨劈裂造成进退两难的局面,本组所用伽马钉均为改良后第三代伽马钉。其直径较细,长度较短,适合体型相对瘦小的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即使如此,手术时仍需要根据患者体型胖瘦、骨质情况选取直径适宜的扩髓器扩髓,在安装主钉时,切不可暴力锤击,应由助手固定股骨干,术者用恒定力量缓慢旋转插入;由于伽马钉和骨质弹性模量不一,容易造成钉远端应力集中,从而易发生继发骨折。所以本组患者术后均再次C臂机电透,了解主钉远端情况。
本组试验两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手术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及其他人员配合默契程度有关。在出血量和输血量上,伽马钉作为微创手术,有着明显的优势。由于二者适用的粗隆间骨折类型不是完全相同,且都具备自身针对该类型骨折的特点,所以本实验在手术优良率都达到90%以上,均令人满意。
[1]Harris WH.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J].J Bone Joint Surg(Am),1969,51:737
[2]Radford PJ,Needoff M,Weeb JK.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mparation of the dynamic hip screw and the gamma locking nail[J].J Bone Joint Surg Br,1993,75(5):789
[3]Leung KS,So WS,Shen WY,et al.Gamma nails and dynamic hip screws for peritrochanteric fractures.A randomised prospective study in elderly patients[J].J Bone Joint SurgBr,1992,74(3):345
[4]蔡迎峰,陈胜,张维.股骨小粗隆缺损的生物力学评价及临床意义[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16(3):178
[5]Mohan R,Karthikeyan R,Sonanis SV.Dynamic hip screw:does side make a difference Effects of clockwise torque on right and left DHS[J].Injury,2000,31(9):697
[6]Gurtler RA,Jacobs RR,Jacobs CR.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the Ender pins,the Harris nail and the dynamic hip screw for the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J].Clin Orthop,1986,206:102
[7]Boldin C,Seibert FJ,Fankhauser F,et al.The proximal femoral nail(PFN)-a minimal invasive treatment of unstable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s:a prospective study of 55 patients with a follow-up to 15 months[J].Acta Orthop Scand,2003,7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