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红 周秀敏 刘 霞
(安徽省寿县中医院妇产科 安徽寿县 232200)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少见部位异位妊娠(包括宫颈、宫角、残角子宫、输卵管间质部、卵巢、腹腔等部位)因发病部位特殊、症状各一、体征出现晚且不典型而致早期诊断困难,极易误诊,甚至有时造成
不可收拾的局面。2004年3月~2012年2月我们收治了罕见部位异位妊娠28例,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8例少见部位异位妊娠患者,占我院同期异位妊娠4.94%,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除2例初次妊娠外,其余均为已婚且有1次以上的人工流产史,子宫内放置节育器13例。见表1。1.2 治疗 本组病例均为手术治疗。12例卵巢妊娠者,其中卵巢破裂9例,3例淤血渗血,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腔内出血,均行卵巢楔形切除术。4例宫角妊娠中,1例妊娠至39周,剖宫产3500g女活婴,均行子宫角楔形切除术。2例腹腔妊娠,其中1例为原发性大网膜妊娠,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均未见异常,行大网膜部分切除术。另1例在直肠窝处。4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均发生破裂,且出血量较多,均行患侧间质部切除。2例残角子宫妊娠,行残角子宫切除。3例宫颈妊娠,行清宫术,1例子宫瘢痕妊娠,行子宫部分切除。
表1 28例少见部位异位妊娠临床特点
本组28例术后均痊愈,术前确诊者仅5例,误诊23例,误诊率为82.1%。12例卵巢妊娠中,3例误诊为黄体滤泡破裂;8例误诊为输卵管妊娠,1例误诊为盆腔炎;4例子宫角妊娠中,2例误诊为宫内妊娠,1例误诊为输卵管妊娠;2例腹腔妊娠中,1例误诊为盆腔包块;2例残角子宫妊娠中,1例误诊为卵巢肿瘤;4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3例子宫颈妊娠、1例子宫瘢痕均误诊。
少见部位异位妊娠是由于孕卵在输卵管运行受阻或外游,在少见部位着床发育所致。其发生率占同期异位妊娠的4.85% ~10%不等,且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其发生率亦可能随着上升[1]。本组占4.94%,与文献报道相符。其发病可能与生殖器官感染、生殖器官畸形、妇产科手术史、宫内放置节育环等有关。但由于妊娠部位迥异,症状不典型,临床上极易误诊。现结合文献报道分析讨论如下。
3.1 卵巢妊娠 是一种较少见的异位妊娠,发病率占异位妊娠的0.36% ~2.74%[2]。由于卵巢的组织学特点,一旦胚胎植入,无论皮质和髓质均不堪滋养细胞的侵蚀,破裂后可引起腹腔内大出血甚至休克。因此,术前很难确诊,往往诊断为输卵管妊娠或卵巢黄体破裂,术中须仔细检查方能明确诊断。
3.2 子宫角妊娠 指胚囊植入子宫角部,向子宫腔内生长,尚未达到间质部,由于植入部位距子宫腔较近,常误诊为宫内妊娠。本组4例中仅1例术前由阴道B超检出,并在B超引导下成功行吸宫术。
3.3 腹腔妊娠 指位于输卵管、卵巢及阔韧带以外的腹腔内的妊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原发性腹腔妊娠少见,临床上多为继发性腹腔妊娠,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异位妊娠。腹腔妊娠早期与输卵管妊娠极相似,有下述病史者应想到腹腔妊娠可能:①有多年不孕史;②患者年龄较大;③常伴有可疑输卵管妊娠流产、破裂、药物流产失败、人工流产失败等;④在妊娠早期有一般异位妊娠的症状但时间较长:⑤妊娠晚期可出现假临产等症状。
3.4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指受精卵种植在输卵管间质部,由于该部管腔周围肌层较厚、血运丰富,妊娠时间较长,甚至可以到胎儿成形后破裂,其破裂如同子宫破裂,往往短时间内即可出现失血性休克。因此对怀疑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者,结合B超检查尽早做出诊断和治疗。
3.5 子宫残角妊娠 残角子宫属女性生殖器发育异常,是由于一侧副中肾管发育正常,而另一侧发育不全形成残角子宫,其发生率约为1~2.5/万。子宫残角妊娠是指受精卵于残角子宫内着床并生长发育,其发病率为1~8/万。其典型体征是在子宫一侧可触及圆形或椭圆形质软的包块。由于残角子宫肌层较厚,血管密度大,且与正常子宫相比,大多肌层又发育不全,故破裂较输卵管妊娠要晚,多在妊娠16~20周,往往伴有严重的大出血[3]。本组2例子宫残角妊娠,平均出血量为1600mL,可见出血量之大,所以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残角子宫妊娠一旦确诊,或具备开腹探查指征时,应立即手术。为防以后由于精子或孕卵外游引起该侧输卵管妊娠,在行残角子宫切除的同时,切除同侧输卵管。
3.6 宫颈妊娠 多见于经产妇、反复行人流术及宫颈损伤者,主要表现为妊娠早期的无痛性不规则阴道流血。妇科检查或刮宫可诱发宫颈大量出血,术前能确诊者很少。若能早期发现宫颈特异改变,争取早期诊断,可获取保守治疗机会。
3.7 子宫瘢痕妊娠 指孕卵种植于既往子宫切口瘢痕处。目前国内报道不多,但随着剖宫产率上升,可以预见该病发生率将随着上升。该病主要表现为妊娠早期反复阴道流血及刮宫时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早期与早孕及先兆流产表现非常相似,医师可能对该病认识不足,极易误诊。相信随着对该病的不断认识,阴式B超及其他诊察手段的广泛应用,确诊率也会随着上升。
[1] 王英军.异位妊娠126例分析[J].实用妇科杂志,2008,24(11):701
[2] 丰有吉,沈 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2
[3] 王揖蓉.残角子宫妊娠1例报告[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5):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