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毅
11月8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邀请有关专家对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河南省煤矿区水文地质综合研究”成果和“中原经济区沿黄城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勘查研究”成果进行鉴定。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国务院参事王秉忱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河南理工大学等有关领导和专家,经过认真评定,认为这两项研究成果在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我国煤矿区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水害”和“水荒”的双重困扰和制约。河南省煤矿以井工开采为主,多属大水矿区。据统计,河南省矿井排水量达129.2×104m3/d,大量排水常造成矿区和周边地区主要含水层破坏、地下水资源枯竭,同时造成环境污染,使矿区及周边地区产生水荒。随着煤炭需求的不断加大,建井、生产规模的持续攀升,开采深度逐年加深,这一问题显得愈加突出和严峻。为此,河南地质调查院自选开展了河南省煤矿区水文地质综合研究。
该研究是在河南省主要煤矿区区域水文地质、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坑充(突)水水源与充(突)水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水文地质勘探类型研究。对不同类型矿区地下水补给资源量、矿井涌水量和水质模拟与评价方法、岩溶大水矿区防治水方法进行区划,对矿井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开发利用进行综合研究。首次系统地依据地下分水岭、地质构造线展布与含水层系统的埋藏条件、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等因素对岩溶水系统进行了划分;依据地下水渗流场特征对部分岩溶水系统进行了子系统划分,将河南省煤矿岩溶充水矿区地下水划分为20个地下水系统。系统划分了河南省煤矿区主要充水含水层和隔水层,研究了岩溶充水矿区充水水源、充水通道、突水机理,进行了突水频率预测和突水强度预测。
该成果是目前河南省第一份全面、系统的煤矿区水文地质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原经济区矿区水文地质研究的空白。该研究成果可直接为地质勘探、矿山企业提供矿区水文地质服务,同时可为国土资源管理、矿山安全管理、科学利用矿井水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管理及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经专家组评定,该研究成果基础资料翔实,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研究方法先进,技术路线正确,结论可靠。研究成果在突水机理研究、突水模式建立与突水预测方面具有创新性。经鉴定,项目成果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河南省沿黄一带的城市是河南省经济最发达地区,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供水安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沿黄城市的水资源开发与黄河水资源息息相关,随着黄河中上游来水量的减少和日益严重的水质污染,河南省沿黄地区成为我国主要缺水地区之一。“中原经济区沿黄城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勘查研究”项目为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公开招标采购的“2008年省级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地勘基金)地质勘查项目”的招标项目。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中标。该院调集水环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按项目要求,在充分收集、利用大量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综合性勘查试验工作,首次全面系统开展了黄河下游沿黄地区地下水水源地勘查方面的研究工作,初步查明了研究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水文地质条件,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为中原经济区的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济源、濮阳等7市城市发展规划提供地下水资源依据。研究报告建议,本次研究提交的10个大型特大型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条件较优越,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规划需要,尽快开展进一步的水源地勘查评价工作,解决河南省沿黄城市的后备水源及城市供水安全问题。
经专家组评定,该项目研究成果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方法先进,技术路线正确,结论可靠。在地下水系统划分、黄河影响带宽度和地下水循环深度确定、地下水与黄河水转化、地下水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泵吸反循环下桥式滤水管成井工艺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方面具有创新性,对保障河南沿黄城市群安全供水作出了重要贡献。经鉴定,该项目成果整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悬河水文地质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