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沉默症

2012-07-10 03:28实习生翟小雨
民生周刊 2012年35期
关键词:亲友助人精力

□ 实习生 翟小雨

下班沉默症

□ 实习生 翟小雨

家庭原本是一个能够让人全身心放松的温暖港湾,但在生存压力日益加重的今天,很多上班族在工作时间里消耗尽自己的激情和精力,回到家后便倒头就睡,一言不发,甚至把与家人的交流看作负担。

这些在上下班时间判若两人的人群体,被称作“下班沉默症”患者,他们躲避与家人的正常情感交流,漠视亲友的抚慰。

沉默的白领

2012年8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中国雅虎网,对275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83.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有“下班沉默症”。其中,34.7%的人认为自己有“下班沉默症”,48.4%的人认为自己“有一些”。

孙云是一位从事销售行业近三年的销售员,他告诉记者,通过长时间的历练,他早已能在陌生的客户面前做到滔滔不绝,能够很好地与客户交流。但是,他觉得最舒服的时间还是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两眼放空地望着窗外,什么事都不用想。

某大网站以此发起微博话题,短短三天已有139万网友参与。网友“烟视媚行”发帖说:“下班后我就成了哑巴,家人有时和我说话还觉得烦。”还有很多网友争相更贴表示有同样的感觉:“变得沉默暴躁,感觉自己好可怕”、“下班回家真的一句话都不想说……”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王芳分析说,十几年前,最容易“下班沉默”的人多从事“助人”行业的工作者,如老师、医生和警察。现在,从事技术性工作的白领也有类似的症状,并且严重程度与从事“助人工作”的人不相上下,如从事IT行业的工程师、程序员,以及销售员、设计师等。

另外,统计还显示,在患有“下班沉默症”的人群中,“80后”占50.1%,“70后”占30.9%;45.5%的人居住在大城市,28.9%的人住在中等城市。

为什么不说话?

导致沉默的原因多种多样。据调查显示,有60%的人认为是因为工作压力让他们身心疲惫,回到家后难以兴奋;约50%的人认为长时间疲劳,使他们形成了排斥情感交流的惯性;40%的人认为,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对陌生人客气,而忽略了亲友的感受;37%的人认为工作和交通环境太嘈杂,人们迫切寻求安静空间,导致在家不愿开口说话的状况发生。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董海军认为,在工作、应酬和家庭中,人们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角色转换时,人们往往会忽略家庭角色对人的期望,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休息方式,没有很好地考虑家人的感受。此外,每个人精力都有限,工作繁重或急切希望有所成就的人,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充足精力去关注家庭生活。对安静环境的需要可能导致他们对亲友表现出沉默、冷漠的态度。

别把沉默带回家

如果在下班之后,因为“不想再伪装开朗”或者“太累了”、“需要安静”等老套的借口而让自己变得沉默寡言,不仅不会感受到家的轻松和愉悦的气氛,反而可能形成逃避情感交流的惯性,破坏必要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而导致抑郁症等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引起消极的生活态度、诱发身体疾病。

据调查显示,63.4%的人担心“下班沉默”会让人无心关注生活细节,对生活失去热情;59.6%的人认为“下班沉默”会让人缺乏情感交流,引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58.5%的人认为“下班沉默”会让亲友间产生隔阂和矛盾;58.3%的人认为“下班沉默”会让真正关心自己的人受到伤害。

有心理专家建议,人们首先应该明白自己的压力来源是什么,是工作量太大、职业不合适,还是人际关系太复杂。然后,人们应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选择对自己真正有效的解压方法,而不要总是通过独处或喝闷酒等方式排解压力。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恰恰是补充情感资源最有效的方法。

另外,董海军还认为,用人单位应提高对人性化管理的重视,给员工更多的休息放松时间,或者组织一些让员工及其亲友共同参与的活动或聚会,以促进情感交流。

猜你喜欢
亲友助人精力
非法集资类案件中亲友认定问题探析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
3步曲之精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