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观课 重效果

2012-07-09 20:57瓮玉莲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2年7期
关键词:效果

瓮玉莲

摘要:公开课教学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教研形式,本身固然兼有教学评比和示范的功能,但更多的是为观课者提供了教学研讨的机会和平台。作为普通教师,我们应如何在观课过程中更有收获呢?本文从公开课教学的观课目的、观摩重点、内化整理及探索实践四个方面入手阐述对观课的认识。

关键词:普通教师;观课;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9-0106-02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去观摩别人的课。在欢欣鼓舞、欣然前往的同时,耳边教师们的抱怨与抵触之声也越来越多了——抱怨所观之课作秀者居多、花样多于实用等。之所以出现这些状况,原因有很多,通过与同伴们交谈,再结合在网上查阅的各种有关观课议课的文章后,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观课者在观课理念、目的、准备、参与、实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甚至是盲区)。

要提高观课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观课前,明确性质,做好准备

要观摩的课堂教学无非有两种——引路课和比武课(日常的教研活动本文暂不讨论)。

所谓“引路课”,是组织者和讲课教师共同向观摩者呈现某种教学思路或教学理念的一种课堂教学类型。在某种程度上讲,引路课是源于课堂教学的现状、而又高于现实课堂的一种具有前瞻性、目的性的课堂教学。它是教学思路上的一种导向,是观摩者要通过思考、实践而努力达到的一种课堂教学过程和效果。如迁安市2007年9月份所做的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材培训就属于这一范畴。虽然有的教师认为某些环节如课件的使用、让学生独立初读课文等环节的设置还是要求偏高(当时,有很多教师都是持这一观点的,因为种种客观原因导致迁安市的英语教学还处于初级的单词教学阶段,教师们习惯于提炼课文中的单词串讲课文),但是阅读教学的三环节Pre-reading,While-reading and Post reading还是旗帜鲜明地让我们感到了高年级语篇教学的基本流程和高年级英语教学方式上的转变,而这就是教研员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

“比武课”是组织者想通过教学比武、素质大赛或是优质课评比这样的形式来了解各地区对新课标、对先进教学理念的实施情况,是对参赛教师的综合素质的一个全面考察过程。同时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来鼓励先进,带动他人,进行一定范围的教学研究的过程。比武课可以使那些努力实践、不断创新的教师,有展示自我的舞台,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可以使参赛教师和尽可能多的观摩教师通过参与比武课来获得更多的教育教学经验,让所有参与的教师都能够在其中重新审视自我,从而达到扬长避短、不断提高的目的。

二、观课中,有的放矢,按需提取

知道了引路课与比武课的不同,那么观摩的时候就要有的放矢,根据所要观课的性质来确定观课的重点。

对于示范引路课,要尽可能地吸收其所传达出的教学理念。因为那是各级教研人员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认知经验,针对本地区的现实情况形成的一种对课堂教学理念及实践的认识。它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现实性、针对性、代表性和先进性。因此,在观课过程中,要根据引路的主题有所选择,把关注焦点集中在预先设定的主题上,要围绕主题尽可能全面地收集课堂信息,多思考引路课所要传达的主旨,多观察执教者采用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取得了何种程度的效果等。观察力求精细,尽量理解,多感受其先进的好的一面。要尽量详实地记下师生间的对话和精彩的教学细节,以便研究和借鉴。

而对于各种形式的比武课,参赛的教师可能良莠不齐,再加上现场氛围的影响,所呈现的赛课水平也肯定是各有千秋。观摩的时候就更需要我们能客观理智地去认识。一是要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看待所有的赛课和参赛教师。绝对不能上去就牢骚满腹,抱怨赛课水平低等,这样只能为观摩设置障碍。二是要尽量以接受的心情去看赛课。人都是习惯性的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以自己的评价标准去判断事物的好坏,这对于教学研究和个人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最好的办法是先敞开胸怀,尝试着接受授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教材处理方式、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教学风格,即先站在肯定的基础上,以讲课人的角色进入观察。然后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学生的学习活动、状态和效果都是我们感受的对象。我们要对所观察到的一切做忠实的记录,要通过观察推断执教教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支撑,判断其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的联系,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感悟与想法,加以特殊标记。最后在评委的点评和大赛的结果中,在与他人的评议中寻求对一位参赛教师和一节课的最后评定。这样做看到的东西可能会更多,思考的东西也会更深刻。

三、观课后,思考内化,探索实践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作为观摩者,就是要边学边思,边思边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察人不足,免蹈覆辙!在思考中,在不断的与自我的对比中,不断的理念印证中,提高自我!

佐藤学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指出教师的专业知识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默会性、情境性等特点。这种专业知识不是通过学习教育学理论和学科知识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像医生那样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对实践的反思,需要像律师那样对大量案例的研究才能逐步获得的。教师在实践中发挥实际作用的不是从大学课堂或书本中学来的知识,更多的是在实践和研究中积累的“实践性学识”,是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的产物。

因此,观课归来,我们还须静下心来回头重新审视观课记录。换一种心境,换一种角度重新定位所观、所想、所记,对之加以理性的思考与提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再结合自身实际内化升华,使之成为符合自己特点的有用的教学理念和活动设计。

之后便是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因为只有经过自己的实践,才能准确的知道学来的是行之有效。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还需注意:

第一,不能完全照搬别人的成功经验,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彩的教学环节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去,用属于自己的、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去进行尝试;

第二,不能急于求成。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观摩回来的东西,也并不一定能短时间内就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这种实践的效果要受我们内化的程度、教学习惯及学生的学习习惯、接受能力、已有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不要急于否定,急于出成效。要循序渐进,逐步改变,慢慢提高。

最后,笔者想说:观课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生涯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形式,是教师成长进步的重要动力支持和营养宝库。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获得专业发展,在观课时我们要带着研究的目光、带着问题意识去观察和捕捉课堂中发生的大小事件和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然后把自己所看到的一部分带到教师集体中去交流研讨,在集体中寻求补充、印证与启迪,从而更新自己的“实践性学识”,只有这样,教师的专业性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大伟.怎样观课议课[M].成教: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商旅校,尹俊. 变“听课评课”为“观课议课”[EB/OL]. http://www.hpe.sh.cn/ShowNews.asp?ArticleID=43875.

猜你喜欢
效果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当上课忘了带笔……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小画匠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慢跑是有成果的
巧手DIY家用吊灯
事关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