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艳琳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信息技术内容浩瀚、广博、瞬息万变,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应用于学习、生活之中,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本课例的设计中,基于“边讲解边演示”、“边讲边让学生上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操作的交流评价模式被融为一体。教师教学不再仅仅是一再重复基本操作技能,而是更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方法的培养。
关键词:合理处理信息;合作交流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9-0093-02【教学设计理念】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探索信息、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处理运用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可知大部分知识点集中在基本概念与基本操作之中,所以笔者利用学生喜欢听音乐、看FLASH动画的特点,把教学内容嵌入其中,采用“边讲解边演示”后以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给予学生有效的学法指导,组织小组协作交流,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空间;以评价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对信息合理处理的良好习惯。
【教学对象分析】初一学生通过资源管理器简介、文件及文件夹的合理存储两次课程的学习,对资源管理器已有所认识,但进一步科学地存储管理信息的方法,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熟练,可通过同学间分层互补交流学习得到帮助。
【教学内容分析】《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是武汉市教科院、华中师大组编写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教材主要是通过“资源管理器”来建立、移动、剪切、复制、删除文件等基本操作的活动学习,使学生熟悉Window98的操作环境及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教学难点:对复制、剪切和粘贴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资源管理器中移动、复制、剪切、删除等基本操作。②熟悉鼠标和右键用法。
2.技能目标:以具体的任务为外驱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②培养学生分级、分类保存信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边讲解边演示”、“边讲边让学生上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2.对于许多“快捷方式”、“小技巧”等,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启发、动员学生主动探索学习。
【教学媒体】
1.硬件:服务器一台,教师机一台,学生用机50台组成局域网。
2.软件: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
【教学过程】如下表。
【教学评价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从而有效的引导学生掌握技术。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了资源管理器里复制、剪切、删除的方法,除熟练操作外,还了解了多种操作方法。
从发展性教学理念出发,教学过程中不仅关心学生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把发现性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鼓励学生之间团结合作、互相交流,让学生的“与他人的交际合作能力、集体的荣誉感、主人翁意识”这些潜在的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学生完成综合任务后的体会交流,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操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操作方法哪种更便捷,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通过交流反思,提高学习水平,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