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师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首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人才。高师声乐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是多方面的,文章对高师声乐教学中性格特征因素进行探析。把握学生个体性格特征这一易被忽视的因素,充分调动教学主体——学生的主动性,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优化个性凸显师范特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性格特征;优化性格
音乐的最早形态是声乐①,声乐教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声乐教学中,有形的发声器官和无形的声音效果相结合,有形的肢体语言和无形的思维调节相结合,致使声乐教学成为一个复杂又难以稳定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如何调动教学主体——学生的主动性尤为重要。性格特征因素作为主导个体意识的潜在的隐性因素,时常会被忽视,以高师声乐教学中性格特征这一因素进行探析。
一、高师声乐教学概述
在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声乐课是音乐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声乐课是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为一体,培养学生艺术感受与表现、艺术创造能力与高尚情趣的一门学科。大多数的高师院校往往忽视了作为教学主体——学生的主观心理因素。教师的教属外因,学生的心理因素属内因,内因受外因的影响,外因受内因的制约,内因与外因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学生的技能提高。心理因素是声乐教学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决定性因素,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性格特征属心理因素范畴,它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性格特征因素
(一)性格
所谓性格,心理学上认为它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个性心理特性,是一个人的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动方式中所表现的那种比较稳固的心理特征。性格有好与坏之分,同时性格也是可塑的。性格对能力和气质具有一定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艾森克1985年对外倾型和内倾型这两种气质类型的特点进行过如下描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了“气质的体液学说”,即多血质——开朗;粘液质——冷静;胆汁质——易怒;抑郁质——忧郁。以上两种学说,是有关气质和性格类型的重要理论学说。
(二)音乐中的性格特征因素
研究表明:性格气质倾向胆汁质的人性格急躁,精力充沛,果敢、坚强,对事物反映迅速而强烈,行动敏捷,爱激动又难于控制自己,他们多喜爱贝多芬和亨德尔的宏大激昂;性格气质倾向多血质的人反应灵敏,活泼热情,善于适应环境与社交,但不够稳重踏实,他们多喜爱莫扎特和门德尔松的热情明朗、优美华丽、富于活力;性格气质倾向粘液质的人沉着稳重,冷静安详,达观平衡,情绪不外露,但反映迟缓,他们多喜爱巴赫的深刻、内在、富于哲理、逻辑性强,给人启示,引人思索,但也会在类似蓝色多瑙河这样欢快生动的作品中,使内心的火热情感得以释放;性格气质倾向忧郁质的人感受性强,善于观察别人不易觉察的细小事物,情感深刻强烈,执着专注,但心胸不够开阔,易多愁善感,他们多喜爱柴可夫斯基的深刻、内在,感人至深,令人心眩颤动,沉郁动人。②
三、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性格特征因素
(一)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各因素
在整个高师声乐教学过程中,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因素共同配合,内因与外因紧密合作,互相促进。生理因素包括学生个体的发声器官,嗓音条件,健康的体魄等方面;心理因素包括学生个体的性格特征,价值取向等方面。在循序渐进的声乐教学过程中,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是可以改变的,生理因素靠心理因素的支配,有意识的完成发声肌体的各项活动,心理因素在良性的声音状态下得到满足,进而激励心理因素各方面的优化。
(二)顺应性格特征因素,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
与前面相对应,现以女高音为例,例举适合声乐演唱者性格特征的曲目。性格气质倾向胆汁质的人适合演唱宏大激昂、气势磅礴、情感强烈,戏剧性强的曲目,如《艺术家的生涯》中穆瑟塔的唱段等;性格气质倾向多血质的人适合演唱灵活多变、旋律跳度多变的曲目,如《唐璜》中采琳娜的唱段《鞭打我吧》、《魔笛》中帕帕吉娜的唱段等;性格气质倾向粘液质的人适合演唱层次清晰、哲理性强的曲目,如《春思曲》、《唐璜》中安娜的唱段等;性格气质倾向忧郁质的人感受性强,适合于演唱含蓄细腻、情感内在深刻的曲目,如《唐璜》中艾尔维拉的唱段、《叶普盖尼奥尼金》中塔基亚娜的唱段等。从上面的举例不难看出,胆汁质与多血质的区分不是很明显,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区分也不是很明显,但胆汁质、多血质与粘液质、抑郁质的区别就很大了。同时,单纯为一种性格类型的学生极少,大多数具有中间型,故在选择曲目的时候,没有固定的某首作品只适合于某一学生,如《艺术家的生涯》中咪咪的唱段,适合于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学生选用,但肯定不适合与胆汁质和多血质的学生选用。
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充分的考虑能将 “动机”结合在教学中,结合个性性格特征因素,从发声练习曲到完成声乐作品的演唱将是一个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性的过程。从顺应学生性格特征,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到学生对技能知识的渴求,是一个良性的教学过程,能够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拓展性格特征因素,优化个性,凸显师范特色
富于鲜明个性的声乐表演是歌唱家在艺术上是否走向成熟的分水岭,歌唱家要想获得全面的成功,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在声乐的教学中,歌者要寻找个性的声音,发挥个体的性格特征因素,更好的磨练,体现个性,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作为高师院校的声乐教学中还要渗透的是,拓展学生的性格特征因素,凸显师范类特色。今日的学生是将来的教师,在顺应自身的性格特征后,还要驾驭适合多种性格类型的作品,学以致用。另外,对学生本体而论,自身有好坏之分,性格虽具有稳定性,但仍然具有可塑性,可以从不同气质、性格的作品中吸取新的东西,与自己的性格进行互补,将自己的性格特征优化,以某种突出的性格特征为代表,融会贯通其他性格特征,从而使有代表性的性格特征更加完善,取长补短,尽显个人的人格魅力。
(四)性格特征如何把握
学生性格特征的了解与把握,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大量的深入细致的工作。声乐教学的一对一式授课模式正是增进了解的有利时机,教师可以从行动中观察,通过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参加活动的态度等等;还可以从言语中观察,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学生说话的多少、言谈的风格,能够判断出一个人的性格类型;还可以从学生的外貌上观察,学生的外貌是性格的自然流露,可以通过眼神的交流更好的了解学生;同时,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有内隐性,教师需要长期系统的观察与了解。性格特征因素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尝试的。
综上所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性格特征,在高师的声乐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性格特征因素,不要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不要千人一面的教学成果,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
注释:
① 《欧洲声乐史》,刘新丛、刘正夫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1999年6月第1版,第2页。
② 《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张前,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作者简介:康瑛莹(1982-),女,蒙古族,音乐学硕士,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