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乾,张立新,杨守本,金德良,冯玉兰
(1.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人民医院,云南 永胜 674200;2.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永胜 674200)
疟疾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虫媒传染病。永胜县曾经是疟疾高发县,历史上发病率最高达18660.55/10万,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着该县经济的发展。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永胜县的疟疾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疟疾的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至2009年,发病率已降至3.48/10万。但由于疟疾的流行因素复杂,具有传播快、易反复的特点,加上近年来与周边地区经济交往频繁,流动人口增加,以及周边一些地区疟疾疫情对该县的影响,永胜县输入性恶性疟逐渐增多(1998年首次检出境外传入恶性疟6例),在高疟区打工回乡者,回乡后时有病例发生。为了进一步加强疟疾预防控制工作,现将永胜县疟疾媒介监测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按照《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云南省疟疾防治项目按蚊密度监测实施方案》的技术要求,结合《疟疾防治手册》、《疟疾媒介鉴定检索书》、《疟疾的检验技术》、国标或部门标准开展疟疾媒介监测与分析。确定4个媒介监测点,于2010年5月~10月,每月在各个监测点开展疟疾媒介监测1次。 对4个监测点人群开展血涂片检查。 对疑似疟疾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1.2.1 疟疾媒介监测点的确定
查阅近10年疫情资料,综合10年来永胜县疟疾发病情况,结合历史流行地区,按东、南、西、北方位确定仁和镇、程海镇、顺州乡、三川镇4个乡镇。对确定的乡镇,按照监测点要求(居民相对集中,有按蚊孳生地,按蚊密度适中),选定仁和镇高寨行政村、程海镇河口行政村、顺州乡板桥行政村、三川镇睦科行政村作为监测点。
1.2.2 监测方法
(1)按照“捕蚊灯诱捕法”,每次于19:00时~次晨7:00时,将捕获的人房按蚊、畜房按蚊、经蚊种鉴定后,分种计算密度(只/夜),并归类分种做成一定数量的标本保存。(2)对监测点人群开展血涂片检查及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调查当地植被、海拨、河道、沟渠、气候、雨量等自然环境和当地人口数、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流动情况、疟疾发病等社会情况,掌握当地疟疾发病水平,供分析结果时参考。
1.2.3 检测技术
蚊种的鉴定以《疟疾媒介鉴定检索书》为准;血涂片的制作、染色、镜检,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59—2006)》的“疟疾诊断标准”进行病原学检查。
2.1.1 捕蚊情况
采用“捕蚊灯诱捕法”,对三川镇睦科村、顺州乡板桥村、程海镇河口村、仁和镇高寨村进行每月1次的监测,共捕获按蚊5775只,具体见表1。
表1 2010年5月~10月监测点按蚊捕获情况(单位:只)
4个监测点均为金沙江流域河谷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特征为媒介按蚊的孳生提供了条件。监测数据表明:自5月开始,即有大量的媒介按蚊生长繁殖,6月~7月达到高峰期,9月以后逐渐消退,见图1。
图1 2010年5月~10月监测点人房及畜房暗蚊捕获情况
2.1.2 按蚊密度
4个监测点,人房按蚊密度平均为47.08只/夜,时间以7月份为最高,为86.50只/夜,地区以仁和镇高寨最高,为70.67只/夜;畜房按蚊密度平均为193.54只/夜,时间以6月份最高,为1859.00只/夜,地区以仁和镇高寨行政村为最高,为333.33只/夜;畜房按蚊密度明显高于人房按蚊密度(P<0.01),见表2。
表2 2010年5月~10月监测点人房、畜房按蚊密度调查结果(只/ 夜)
2.1.3 按蚊分类
通过对4个监测点捕获按蚊进行鉴定,传播疟疾的媒介以中华按蚊为主(237.29只/夜),其次是微小按蚊(3.08只/夜),再次是库型按蚊(0.25只/夜);各地均有中华按蚊分布,微小按蚊集中分布于顺州乡板桥村,库型按蚊主要分布于顺州乡板桥村、三川镇睦科村。
对三川镇睦科行政村、顺州乡板桥行政村、程海镇河口行政村、仁和镇高寨行政的健康人群进行血涂片检查,共采集血涂片3522份,通过染色、镜检,均未查到疟原虫。 对前来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发热病人采集血涂片300份,通过染色、镜检,均未查到疟原虫。
通过开展线索调查,流行病学调查缅甸等疟区务工回乡人员34人,共查到 8 例感染疟原虫,均为间日疟,为外地感染病例。结合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疟疾病例,2010年1月~10月,永胜县共发生疟疾18例,疟疾发病率为 4.48/10万,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占总发病数的44.44%;其中间日疟11例,占发病数的61.11%,恶性疟2例,占发病数的11.11%,未分型疟疾5例,占发病数的27.78%;所有病例均为外地感染病例,以18岁以上的青壮年男性为主。
云南省是疟疾高发地区, 全省各地均有流行,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气候条件, 使传疟媒介也复杂多样[1]。复杂的疟区分布与众多的按蚊种类, 是云南疟疾流行的特点。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老的传疟按蚊某些生态习性的改变及新的传疟媒介的产生,已成为当今疟疾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在疟疾流行地区进行蚊媒监测非常重要, 它能随时掌握主要传疟媒介的分布及季节消长, 为疟疾防治及制定有效的蚊媒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2~5]。
永胜县疟疾媒介监测结果显示:该县疟疾传播媒介客观存在,传播媒介昆虫以中华按蚊为主(占传播媒介的99.38%),其次是微小按蚊(占传播媒介的0.55%),再次是库型按蚊(占传播媒介的0.07%);该县的疟疾媒介的活跃期自5月开始,6月~7月达到高峰,9月开始减退,10月份消失,调查结果与王丕玉等人对云南省18个县2002 年蚊媒监测分析结果基本一致[2]。
永胜县疟疾媒介的分布以金沙江流域河谷地区为主,并与海拔、温度、湿度等自然环境及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监测表明:仁和镇高寨村按蚊密度最高,人房密度为70.67只/夜,畜房密度为333.33只/只,畜房按蚊密度明显高于人房按蚊密度(P<0.01)。清除按蚊幼虫孳生场所及广泛使用杀虫药物,对阻断传播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永胜县疟疾媒介监测结果表明:永胜县大部份地区均有中华按蚊分布,顺州乡板桥村有微小按蚊分布,顺州乡板桥村、三川镇睦科村有库型按蚊分布。在具备传染源的条件下,存在输入性疟疾传播的风险。高危地区广泛开展防疟知识宣传、加强个人防护,对防止本地感染有重要作用[6]。
通过对健康人群及发热病人血涂片检查,均未查到疟原虫,表明永胜县目前尚未发生本地感染疟疾病人。但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及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病例分析:永胜县疟疾发病以外地感染病例为主,均为输入性疟疾,以到疟区开展劳务活动的青壮年男性为主;疟疾发病率为4.48/10万,其中间日疟占发病总数的61.11%,恶性疟占发病总数的11.11%,未分型疟疾占发病总数的27.78%。强化对输入性病例的管理,消灭传染源,是最根本的控制措施。通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主动搜索到8例间日疟病人,占疟疾发病总数的44.44%。随着人员流动及流动人口增加,有很大一部份疟疾病人未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断、治疗,由于未能及时发现、规范治疗,这部份人回乡后,有可能带入新的传染源,在传播媒介客观存在的条件下,可能诱发二代病例的暴发流行。加强对疟区务工人员的监测,健全疫情报告,规范治疗,根治输入性病例及带疟原虫者,控制潜在传染源,对防止产生二代病例是一项关键的环节。
[1] 董学书.云南省的传疟媒介及其有关的生态习性[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0,(13):144.
[2] 王丕玉,周红宁,顾云安,等.云南省18个县2002年蚊媒监测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5,16(1):32-33.
[3] 齐小秋,郝 阳,杨维中,等.疟疾防治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7-207.
[4] 杨绍基,任 红,刘 沛,等.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2-265.
[5] 中国疾病的防治与研究编委.中国疾病的防治与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7-23.
[6] 蔡立春.慈溪市输入性疟疾现状[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