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经济统合之中日关系浅析

2012-07-03 07:47唐钰滢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东北亚二战日本

唐钰滢, 赵 珂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外语系,河北 承德 067000)

G20首脑峰会,于美国时间2009年9月21日在纽约市内召开,当夜,胡锦涛主席与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进行了会谈,会谈中,鸠山前首相提出了创建东亚共同体的构想。鸠山前首相把它定位为:在亚洲建立与美国和欧盟并驾齐驱的世界经济 “第三极”[1]。同月28日,中日韩三国外交部长会议在上海举行。会议中,日本前外务大臣冈田克也进一步阐述鸠山前首相观点:应仿照欧盟的形式,建立一个东亚共同体。其观点得到中韩两国外长一致认同。

在这种大背景下,必然形成以中日韩为中心的东北亚经济关系网,而中日两国作为东北亚的核心国家,更是起着举足重轻的的作用,只有两国真正意义上的和解及合作,东北亚经济统合才会有得以实现的基础平台。也就是说,若想建立东北亚乃至东亚共同体,中日两国携手同心,去除互不信任的因素,共同建立一个安定、和谐的合作关系是必不可少的主观因素之一。

一、经济统合的诸类型

地域经济统合的产生和扩大的背景,通常被认为冷战体制结束,国际贸易以WTO的形式运行,进一步扩大为经济一体化,现为两者同时运行。所谓“经济一体化”简而言之是指各国均取消彼此间的贸易关税,相互开放,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使人员、物品、资金能自由化移动,整个区域内融合为统一的经济体。

在论述东北亚地域经济统合之前,我们先分析一下经济统合的成因及目前各区域存有的统合类型。二战之前,有以英国为中心的英镑圈,以法国为中心的法郎圈,以及美元圈、日元圈等等。各国都以本国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设有各种关税壁垒,因此全球经济急剧下滑,毫无疑问,这也是诱发二战诸多原因中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由此反省,二战后,大部分国家以“GATT/WTO”为基础,世界统一规范,并为保护发展中国家制定了最惠国待遇政策,使全球贸易公平化、自由化。在这个基本框架的定位下,“经济一体化”应运而生。

表1 经济一体化的六大阶段

正如表1所示,NAFTA(北美自由贸易区)和EU(欧盟)都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阶段。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体系相比较,东北亚地区多为两国之间经济贸易合作,其地域统合程度明显处于落后位置。

二、东北亚中的中日关系

自1972年中日两国恢复邦交到中国改革开放,日本一直是中国的第二大商品输出国和最大商品进口国。改革开放后,1992-2003这11年间,对于中国,日本一直是第一贸易伙伴,而中国又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在此期间,日本对中国的贸易总额由182亿美元增加到了1324亿美元,扩大了63倍。2007年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对日本的贸易总额达2366.4亿美元,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统计,2010年中日两国间的贸易总额为3018.5亿美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率为30%。同某一贸易国的贸易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在日本历史上尚属首次[2]。

2006年10月,随着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的友好访问,中日两国关系急剧升温,次年12月,前首相福田康夫访华受到了我国领导人最高级别的接待,并与我国领导人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时值中日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2008年以胡锦涛主席5月访日为开端,两国首脑频繁的进行互访及对话,大大改善了两国之间的关系。2009年4月末,麻生前首相对中国进行公式访问,得到了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的亲自接见,会谈中,再次确定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特别在推动经济贸易,环保能源,人文交流等方面,双方观点达成一致。在多边领域问题上,胡锦涛主席指出双方要把促进东亚区域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全球性挑战作为合作重点,共同促进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东北亚地区持续了30年的和平与发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但是威胁和平发展的因素也是客观存在的。中日关系可谓一波三折,对于日本来说,最让其头疼的莫过于此了。虽说二战日本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但此时的日本却是想和中国接近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地理上,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经济方面,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且贸易额呈稳步上升趋势。根据日本内阁府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万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至此,中国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治方面,中日美形成三角关系,既相互合作与依存,又相互竞争与制约。军事安保方面,如果没有中国的加入,朝鲜核武器问题是断然不能和平解决的。

历史的长河中,中日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和平发展的。周恩来总理曾将两国交往历史精辟概括为“两千年友好,五十年不幸”[3]。经过中日两国历届领导人和各界人士不懈努力,尤其近年从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破冰之旅”开始,到温家宝总理的“融冰之旅”,前首相福田康夫的“迎春之旅”,至胡锦涛主席的“暖春之旅”,中日两国关系可以说已经冬去春来,两国“政热经热”指日可待。

三、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中障碍及其克服

全球GDP总量中,东北亚地域的中日两国分别占第二和第三位,东北亚有条件也有能力与欧盟、北美一起,成为左右全球政治经济走向的另一个轴心。2011年4月末,在杭州举办了“东北亚名人会”,其间,出席与会的中日韩三国学者一致认为,东北亚地区应效仿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推进区域一体化。但众所周知,东北亚贸易协定进程要远远落后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

究其落后原因,中日两大核心国家难辞其咎。影响两国沟通最大的障碍,莫过于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历史纷繁,万人便有千种观,但事实只有一个:二战期间,日本侵华犯下了滔天罪行,中日战争为侵略战争。当然,故意篡改中日战争性质的右翼分子也是存在的,但绝大多数日本民众是承认侵略战争性质的。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小泉纯一郎曾在2001年参拜靖国神社之际发表讲话:日本将于8月15日迎来第56个终战纪念日。在2l世纪初回顾二战,难以抑制心底的肃穆之情。在二战中,日本给包括我国国民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尤其是对亚洲邻国,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基于错误的国策进行了殖民侵略,强加给了他们难以算计的伤害和痛苦。至今在受害国的众多民众中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在这里,我承认我国令人悔恨的历史,在深刻反省的同时,对于所有在战争中的牺牲者,谨献上深切的哀悼之意[4]。对于小泉这种明知故犯行为,笔者留学日本其间曾与教授有过探讨,日本人更倾向解释为,如果小泉因中国的批评而停止参拜,会给日本人留下软弱的政治印象,屈服于中国,会使今后中日的平等关系受到损害。但事实证明,小泉之后的历届首相,都没有公开参拜靖国神社,两国平等关系非但没有受到损害,反而了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

中日两国领土争端则是围绕钓鱼岛 (日本称之为尖阁列岛)主权问题展开。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主权是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是无可争辩的事实。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明朝永乐年间便有书面记载——《顺风相送》中称该岛为“钓鱼屿”。美国和日本所谓的从日本手中取得对“归还”给日本,无论是主权还是行政权都是不能成立的。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访日期间,在两国首脑的记者见面会上,前首相福田康夫就明确表示 “不感情用事而是在利益分配时冷静地达成交易,不搞零和博弈而是建立双赢的关系”。

如何促进两国友谊的发展,解决两国之间固有的矛盾?中日两国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日本方面应借助学校、媒体等客观的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国民尤其是日本年青一代了解其真实的历史经过。尤其是战争的起因、侵略者的残暴以及对亚太各国人民的伤害;与此同时,中国也应该客观详尽地介绍战后的日本——和平、民主的法治国家,以及战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物质人力支援。从而减少甚至消除两国国民间彼此否定的印象,使中日两国达到正真意义上的和解与尊重,携手共进,成为东北亚经济统合中的领军人。

[1]刘瑞常,鸠山.欲建世界经济“第三极”[EB/0L].(2009,09,25)[2009,09,23].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9/25/content_12109404.htm

[2]蔡成平.中日2010年贸易总额达3018.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EB/0L].(2011,02,17)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yzjj/20110217/20579392289.shtml

[3]王晨.携手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向前发展[EB/0L].(2010,08,30)http://news.sina.com.cn/c/2010-08-30/113121001607.shtml

[4]高原明生.日中韩三国间合作的障碍及其克服[J].当代韩国.2010,(1):15-19

猜你喜欢
东北亚二战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二战那些事(连载)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扎实推进东北亚旅游胜地建设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