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农户兼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2-07-03 07:47郭翠恩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非农产业业户承德

王 平, 郭翠恩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农户是农村地区的主要经济和社会活动单元,在农村现代化发展途径中,无论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还是农业产业化,均离不开农户的参与[1]。农户既是农业生产的经营单位,又是农村广大市场的消费个体。农户消费能力取决于农户劳动力的从业构成。农户兼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农户兼业是指农户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也从事非农产业,是世界范围内较为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90年代乡镇企业的兴起,工业化与城市化、“民工潮”等社会经济背景下,农民非农就业行为普遍,农户兼业现象十分突出,兼业农户增加态势明显[2]。这为我国农户兼业研究提供了现实的需求。

我国农户兼业研究早期以参考国外研究为主,国外研究农户兼业的历史较长,有关农户兼业的理论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以前侧重分析如何促进农民从事农业性生产,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以侧重分析如何促进农民转移和流动为主,20世纪中期至今以如何促进农民收入整体提高为主[3]。我国对农户兼业的研究起步较晚,以借鉴日本、美国、德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为主[4],目前,向国内研究转变,以分析农户兼业的影响较多,学术界研究成果和事实普遍表明,农户兼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农户家庭收入的提高,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和差异性[5]。农户兼业利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强城乡交流,实现城乡一体化[6]。农户兼业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之间的劳动力收益差别,农户家庭成员人力资本的比较优势是农户兼业的基本条件[7]。

这些研究从宏观上分析农户兼业,由于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大,不同地区农户兼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为了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需要从微观上即立足于市域或县域空间尺度分析农户兼业,这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经济,促进农村现代化。

本文从微观角度通过分析承德农村地区的调查数据,对承德农户兼业的状况和影响因素做了较全面的认识,以期为发展承德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构建承德均衡型社会提供决策参考。

关于农户兼业的类型,采用国家统计局(2006)标准,将农户分为纯农户、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纯非农户四类。纯农户指农户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并且不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兼业户指农户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同时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经营,但收入中以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非农兼业户是指农户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产业,同时从事农业产业的生产经营,但收入中以非农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纯非农户为农户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业,并且不从事农业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一、研究区域特点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全市辖八县三区,总面积3.95万km2,总人口369.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1.33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3.46%。农民人均收入不高,2008年承德农村人均纯收入3656元,同年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795元,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761元。由此可见,承德农村地区农户收入水平低,属于河北省的贫困地区。

承德市农业资源丰富,耕地总资源33.59万hm2,常用耕地面积 26.41 万 hm2,人均 0.124hm2,山地占较大比重;林地、草场、水资源总量均占河北省首位,森林覆盖率54.8%,草场面积178.87万hm2,占河北省43.7%;承德一直以来是河北省药用植物、干果类作物及畜牧产品的主要产地,因此,农业结构齐全,农产品种类多样,这是承德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但受山区地形条件复杂和旱涝自然灾害频繁等自然条件限制,农业机械化、水利化水平低,2008年有效灌溉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3.3%,机播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3.9%,机收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7.7%,受农业收入低,农业投资不足和自然条件限制,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以传统的雨养农业为主,丰富的农业资源与较低的农业收入之间存在不协调的现象。构建均衡型社会需要发挥农业的发展潜力。

二、数据来源及农户兼业状况

(一)数据来源

承德籍农村学生对家乡所在地进行的农户经济抽样调查是本文数据来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成员构成、就业构成、农业生产状况,共调查了7个村,76户,涉及农村人口236人,平均户规模人口3.1人;从区位条件看,包括了城市郊区农村、县域农村和环首都经济圈农村三个类型,调查的范围包括了围场、平泉、滦平、承德县、双桥区、营子区等,样本数虽然较小,但由于相近地区农业经济共性突出,仍然能准确地反映出承德农户兼业状况,数据具有代表性。

(二)农户兼业状况

调查的76农户中纯农户21户,兼业农户39户,非农业户16户,占调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7.6%,51.3%和21.1%。农户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以初中及以下为主,从事非农产业的职业类型以个体、打工和工人及服务员、美容师等职业为主,兼业农户和非农业户占总统计农户比重为72.4%,数据说明农户兼业是承德农村经济的普遍现象。由于农户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兼业类型多以体力劳动为主。兼业的农户农业经营方式多样,基本上一个调查样本村就代表一种地区类型,如平泉县的样本村以食用菌,蔬菜棚和果园为主,粮食作物玉米突出,城市郊区的耕地多数被占,少量耕地种植自给水稻、蔬菜和建成养鱼池,承德县农业经营以玉米为主,饲养家畜。与各县农业经济发展政策的主导方向一致,平泉县在全市的优势就是食用菌和蔬菜花卉生产。从全市整体农业结构看,农林牧渔业均占有一定比例,农产品类型齐全。这些调查结果显示了山区农业资源的复杂多样性,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因地制宜性。

三、农户兼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区位条件的影响

调查样本的农户兼业率与农户所在的区位条件有密切关系,不同的区位条件下农户的兼业率不同。我国区域经济存在明显的城市和乡村的差异,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集中了资金和人才优势,农村是城市发展的腹地,农村和农业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农产品和劳动力,城市和农村经济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对农村而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离城市距离的远近直接相关,即靠近城市的农村经济较发达,农户收入水平较高,受城市经济影响明显。承德市地域面积辽阔,有着特殊的区位优势,南部和西南部的丰宁、滦平和兴隆从行政区域上隶属于承德市,但距离首都北京较近,经济上属于环首都经济圈,农业发展受北京的辐射作用,成为北京农产品的重要来源地;中部地区的平泉、隆化等农业基础较好,在承德农业发展中特色农业突出,北部围场地广人稀,离城市距离较远。中部和北部地区属于县域农村。通过表1可见,农户兼业率存在区位条件的差异,环首都经济圈农村,纯农户比例最低,纯非农户和兼业农户二者合计比例最高,是城市化影响剧烈的地区;县域农村纯农户比例最高,纯非农户比例最低,兼业农户既包含了农业兼业户也包括了非农业兼业户,这点不同于城市郊区和环首都经济圈内的兼业状况,城市郊区和环首都经济圈的农村农户兼业不存在农业兼业户,农户兼业以非农业兼业突出,反映了农业收入低于非农业收入,即使有的农户有两个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也不及一人从事非农业收入水平高。这种农业和非农产业收入的差距对农户兼业是一种推力,可以促进农户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对农业生产起消极作用,降低农户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表1 不同区位条件的农户兼业率(%)

(二)农户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影响

表2 不同区位条件下从业劳动力素质及职业类型比例

表2统计了农户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三个区域的初中及以下劳动力占所在区域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均在75%以上,从总体来看,农户从业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其中县域农村的劳动力文化素质更低一些,高中及以上的劳动力占样本劳动力总数的比例仅为15%。从职业类型来看,农户劳动力的就业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农民和从事二三产业的非农业类型,具体到样本类型中包括打工、个体和工人等,职业类型的区域差异较为突出,环首都经济圈农村的农户劳动力就业类型以打工个体等非农业类型为主,农民占总就业劳动力的比例最低,为26%;而县域农村的职业类型以农民为主,占总就业劳动力的比例为56%,城市郊区的农民占就业类型的比例为31%。

从农户劳动力文化素质构成来看,城市郊区和环首都经济圈内的劳动力文化素质相近,但职业类型构成却有差别,环首都经济圈内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低于城市郊区,即环首都经济圈内的非农化就业突出。说明农户劳动力文化素质对农业兼业化影响不大,区位条件是影响兼业水平的主导因素。

(三)农业经营方式的影响

农业增长的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金和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稀缺,农业走上资金、技术集约化的道路,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农业生产使用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这就为农户兼业提供了条件[8]。农业生产因此由传统农业阶段向现代农业阶段转变,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城市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趋势明显。承德农业目前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户对农业生产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商品率低,农户农业收入水平低。为了发展区域经济,特别是提高农业人口的生活水平,政府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农村农户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政策的引导和资金的扶持下,自然条件优越和交通便利的地区出现了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形式,如滦平县引进外省市农业企业建立养殖场,蔬菜基地,平泉县建成了全国食用菌栽培基地等,农业经营方式改变了传统雨养农业的被动特征,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较多,农业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这些地区农业兼业人口相对于城市郊区较少,对农业生产是有利的。而雨养农业为主的其他地区,农户依托农业生产满足不了收入的需求,从事兼业的劳动力较多,在调查的样本中,农户兼业的分布都是非农业兼业户为主,农业兼业户的数量较少,农户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多于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然而从收入上却是非农业兼业户高于纯农户,这种现象反映了农产品的价格较低,两个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收入不及一个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的收入。农业收入低对农户从事非农产业经营活动是一个推力,这种作用下促使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而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对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不利因素。

四、结论及建议

农户兼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营主体自发地进行行业选择的必然结果,对我国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意义。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目前的农户兼业更多是农户自发的行为,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诸如劳动力就业的不稳定性、在二三产业方面就业创业的跟风性等。在承德多山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农户是否兼业及兼业的状况受农户的劳动力素质、农户所在农村地域的区位条件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影响,承德市正在加快城镇化建设,这种发展战略对农户兼业是一种促进。

为了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缩小与其他地区农户收入水平的差距,建议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农户兼业工作,实现农户兼业的有序发展。第一,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第二,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有效地技能培训,提高其兼业的能力和适应性;第三,对农村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进行科学分析,指导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第四,结合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安置,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第五,引导农民完成农业生产资源的整合,发挥纯农户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和多样化经营,既提高纯农户的收入水平,又能够实现农产品的稳定供给和多样化供给。

[1]李小建.经济地理学中的农户研究[J].人文地理,2005,(3):1-5

[2]余维祥.论我国农户的兼业化经营[J].农业经济,1999,(6):27-28

[3]李娜.国外农户兼业有关的理论研究进展[J].世界农业,2007,(11):17-20

[4]高强.发达国家农户兼业化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1999,(9):77-79

[5]向国成,韩绍凤.农户兼业化:基于分工视角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8):4-9

[6]高强.农户兼业的本质及发展途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4):195-196

[7]郝海广,李秀斌等.农户兼业行为及其原因探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3):14-20

[8]高强.农户兼业化动态发展机制探析[J].农村经济,1997,(7):4-6

猜你喜欢
非农产业业户承德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汽车维修档案电子化助推业户经营规范化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全国首家农贸市场
———沈阳北行农贸市场
农村非农产业就业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
“四项服务”聚起“兴业”正能量
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实现农民收入多途径增长
中国城镇非农产业区位布局的省际变迁──基于2005—2013年城镇地区的就业数据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