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用的饮食

2012-06-27 06:57韩松落
八小时以外 2012年7期
关键词:舌尖纪录片美食

主持人: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中国人的肠胃蠢蠢欲动。大家一边手拿遥控器馋涎欲滴,一边按“屏”索骥疯狂地寻找画面中的美食,俨然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云南的一种火腿因在纪录片中出现,在淘宝网上的销售业绩飙升;一些餐馆因为在该片中露面爆红而引致店铺租金暴涨……

总导演陈晓卿说,自己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这部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触动的不仅是中国人的味蕾,作家韩松落说,舌尖上也有禅意。

偶然在《舌尖上的中国》重播的时候看了一段,就再也放不下。它好在哪里?它的好处是,抛弃了我们美食领域日益膨胀的奢侈无度、奇技淫巧,专注讲述“我们日用的饮食”——那些基本的,不可缺少的。

到国外旅行,或者看国外的美食电影,每每会下意识地为我们的美食骄傲。电影《香料共和国》里的外公说,希腊语里,“美食家”一词藏在“天文学家”一词里,“辣椒,代表热情与火爆,像太阳不可缺少;金星是美丽的女人,像肉桂甜蜜中带点苦涩;地球承载着生命,就像盐,而食物和生命都要加盐,才会更有滋味。”尽管他们用宇宙景象来比拟美食,但他们在饮食上的用心用力程度,与我们相比,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每每看到国外的美食电影,讲述厨师在历经艰辛和各种觉悟之后终于完成成长,制作出了美味佳肴,却也不过是一盘较为复杂的通心粉,或者各种奶油蛋糕——例如《外欲》,简直让人不知所措。所以,《舌尖上的中国》风行之时,也是调侃别国饮食如何单调的微博段子最盛之时,尤其几位近邻——韩国、日本,全都躺着中枪。

是啊,清苦简单的生活未必滋生美德,适当的享受,反而催化我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丹麦电影《芭比特的盛宴》讲的就是这回事。从巴黎归隐的著名女厨师,为了让村民从灰暗的生活中略微抬起点头来,用中彩的钱招待全村人享受了一场盛宴。尽管盛宴过后,所有的人必须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承受空幻之感,但心头的尘埃从此就剥落了一点,生活中从此多了一点念想。

只是,过犹不及。这十年时间,每临饭桌,贾元春的慨叹不由得涌上心头:“如今竟是太奢靡过费了”。东方卫视的新闻连续几期讲述当下渔业的艰难局面,近海捕捞越来越困难,捕捞船越走越远,渔业资源濒临枯竭……我想起的却是当年在机关工作时,每天海鲜饭局过后的“剩况”,那些注定要倾倒进泔水桶的,是多少次远行,多少次捕捞?不剩可以么?一定要剩,否则招待者认为自己没有尽心。与奢侈同时发生的,是食材的千奇百怪,《此生未完成》的作者于娟就曾在遗著中对自己饮食上的无尽追求做出反思。

金钱,一旦和“吃”联系起来,也似乎变得异样了,用在“吃”上的钱仿佛来自异度空间,和现实的金钱是两回事。我们这个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过一千过一点的城市,平素一顿饭吃个五百八百,招待人的饭吃个三五千,是平常事。有段时间旅居异乡,那个上班族月薪过两千就值得称道的小城,普通人请客,也有一盘螃蟹一千多的豪迈。

与吃的花样百出、挖空心思、挥霍无度同时出现的,却是吃的质量的日益下降,食物的有毒、造假日甚。我们的美食,像干露露的着装,没底裤,不舒服,却骇人眼目。我们的境况,有点像匈牙利电影《人体雕像》,电影中有三代人,第一代人在毫无尊严和毫无希望的生活中压抑自己的欲望,第二代人则在虚幻的盛世景象中进行培欲,开始虚胖起来,尊严、欲望,全都迅速膨胀,膨胀到成为泡沫,膨胀到泡沫破裂,最终,枯瘦的第三代在回忆中把父辈和自己都做成了人体雕像。

《舌尖上的中国》就在这种奢靡背景下,试图返回那个简单深重的中国,它聚焦的是基本的饮食,深究的是饮食的基本,植物的生长,米面的香,炮制过程的缓慢有爱,制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根深叶茂。它不像常见的饮食节目,剔除“食”的一切来历,一切背景,毫无顾忌地将“食”物化,将“食”的过程机械化。《舌尖上的中国》恨不能讲述所有食物的来龙去脉,恨不能描绘植物生长所经历的所有谷雨清风,让食物像人一样有了身世来历,性格情绪,以及文化属性。

面食那一集,伴随着陕北老农近乎无争生活的,是窑洞窗前的阳光里一声慵懒的猫叫。豆类那一集,米豆腐作坊的姐妹在镜头前相拥而笑。它甚至将植物生长时的风声鸟声,食物制作时的滋滋油声、淡淡雾气,以及油皮微微的褶皱和波纹,都悉心收集,那些食物因此是活的、立体的,是入口时怀有不舍的,下肚时带点虔敬的。

本地有俗语:“吃了五谷想六谷。”五谷,是生活之必需,六谷,是余情余孽,是奢望,是虚幻的、不切实际的一切。《舌尖上的中国》却意在说明,“五谷”中就已蕴含“六谷”,舌尖上也有禅意,它接通了耕种、收获和烧火、烹饪,强调了饮食中的土地意识和脚踏实地。它有点像日剧《深夜食堂》,饮食是简单的,讲究的是附在上面的一颗真心。

《舌尖上的中国》在赢得赞美的同时也受到质疑,有纪录片制作者认为,它更接近“专题片”而不是“纪录片”,它修饰过度,是较为标准的央视审美传统下的产物。还有知名网友写微博,质疑它出现的时机,认为它骤然出现在人们大力责问有毒食品的当下,有转移视线的嫌疑。但一个如此篇幅和容量的专题/纪录片,显然不是几个月时间能够制作完成的,《舌尖上的中国》肯定不是为了堵住微博网友的嘴而匆忙上马的急就章。人们对《舌尖上的中国》的热爱,意外,而又毫不意外,在各种奢求中挣扎着,终有厌倦的时刻,需要知道最基本的人伦日用还在别处普遍发生着。《舌尖上的中国》因此同时赢得口水和泪水。

想着,念着,却未必奉行,我们拴在高速运转的时代之轮上,惦记着生活最朴素的质地,却照旧身不由己向着奢靡狂奔。《舌尖上的中国》真正的主角,是沦陷的故乡、沦丧的乡愁,以及正在沦亡的旧式生活。

猜你喜欢
舌尖纪录片美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美食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