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君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0053)
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在教育质量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的深化改革,在教育质量建设上必然存在一些短板问题。一是教育质量的意识缺失与观念陈旧;二是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价标准体系不科学;三是教育质量建设的体制与机制不健全;四是没有广泛应用现代化教育质量建设手段;五是没有形成教育质量建设的文化保障氛围。教育发展要求必须继续加强质量建设,并在观念、体系、机制、手段和保障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观念,才会付诸于正确的行动。高职教育质量建设必须改变陈旧的质量观念,如分数高就是好质量、听话就是好学生等。必须根据新世纪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要求,遵循现代高职教育的规律,要更新质量观念,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质量观。高职教育质量建设总的创新理念是:树立育人为中心观念、服务社会为宗旨观念,质量评价要形成以激励为核心观念、以评价学生“学”为主观念、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本位观念、以社会评价为主观念,质量评价必须与网络信息化相结合观念等。高职教育质量建设则要坚持发展性、适应性、多元性和特色性的教育质量观。
质量是动态的、发展的,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时代特征,在高职教育质量建设中,要求树立发展质量观。一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质量。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各类教育也在与时俱进,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是发展的、变化的、相对的,要从特定的时空特点出发去正确对待质量,而不能一成不变地、僵化地看待质量。二是要用发展的观念去建设质量。发展是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发展是首要任务,有了一定的数量变化,才能谈得上质量;反过来,有了一定的质量发展,才能确保数量的稳定和有效发展。要为教育发展服务,为发展进行教育质量建设。三是要以逐步性、渐进性的质量观来评价教育质量。教育具有很强的继承性,而相对社会经济及技术发展又具有较大的滞后性。所以,只要是不断改革、不断提高、不断发展就是质量。
教育的适应性就是教育质量的本质。适应性也就是需求性,教育要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满足不同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发展的需求。教育的适应性包括外适应性、内适应性和个适应性。外适应性是指教育质量要适应国家、社会的需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内适应性是指教育质量要适应教育内在的需要,适应学校教育环境、资源和办学定位的需要。个适应性是指教育质量要适应学习者个体的需要,适应主体的实际状况。教育是社会的产物,是为社会服务的,只要从整个社会的需求出发,就是适应性,就是质量。社会、行业和个人的需求是发展的、变化的、多样的、千差万别的,高职教育质量建设要为社会、行业和个人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层次,才能适应社会和行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适应各类学习者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多元化在不断地增强。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各类学校也不断增多。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培养目标的学校,应有不同的质量标准,人才培养规格、层次、目标等也不一样。就一所学校而言,也要从不同专业出发,从学风、教风、校风方面;从教师素质、学生素质、管理水平方面;从课程考核成绩、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技能方面;从社会和企业对学校及其毕业生评价方面等,全面综合地考查和评价教育质量。必须要用多元性的质量观来指导多样化的教育质量建设。
特色是学校求生存、求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职教育最基本的特色应体现在学校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密切结合地方和行业需求,多种模式探索,多种途径结合,培养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每所学校都要正确地进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定位,把自己放在同类学校的平台上去比较,然后再向优质、特色方面发展。高职教育质量建设就应当坚持“规格+特色”的有机统一,坚持没有特色就没有质量的观念;从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实际条件出发,确定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和标准;并善于利用最强的师资、实训和实验设备,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加大质量建设力度,从而形成自身优势,打造出特色。特色质量建设贵在自觉、重在投入、难在实践、成在坚持。一旦形成特色质量,就会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
高职教育质量建设体系创新的总体思路是:在坚持育人为中心、服务社会为宗旨办学理念指导下,通过评价学生的“学”的质量来评价教师的“教”的质量;通过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质量来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水平;通过社会评价来引导学校评价;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进行和实现教育质量的客观有效评价,从而形成高职教育质量建设的组织体系、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学校要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质量建设体系,建立质量决策、质量评价、质量保障三个委员会,构建质量决策、质量评价、质量保障三个系统,从而形成纵横交错、分工合作、相互制约的教育质量建设体系模型。体系创新是质量建设的前提。
学校要建立与教学工作委员会相应的质量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设在高等教育研究所(室),直属于校长管辖;定期召开学校教育质量分析与建设工作会议,分析研究学校在教育质量方面存在的亮点与不足,并提出加强学校教育质量建设的意见和措施。其下设质量决策、质量评价、质量保障三个委员会,并相应形成三个系统。
质量决策委员会由学校高教研究所(室)牵头,负责学校办学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质量标准、管理标准、质量评价标准等的制定。具体任务是提炼办学理念、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专业建设、进行课程开发、建章立制、建立激励措施等。重点是形成学校办学目标、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学校质量标准、学校质量评价标准等体系,以此形成学校教育质量决策系统。这是质量建设的决策机构,是灵魂,是根据。
质量评价委员会由学校教育督导室牵头,负责学校质量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建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形成合适的评价结论。重点是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教育环境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上报学校质量建设委员会。重点是建立一系列制度,如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网上评教制度、用人单位评教制度等,形成质量信息收集体系;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之上,形成质量信息分析体系;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育环境等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学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由此形成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系统。这是质量建设的执行机构,是核心,是关键。
质量保障委员会由学校教务处牵头,负责将评价信息反馈给当事人或相关部门,对质量事故进行认定与仲裁,对师生进行激励奖惩,对教育环境和设施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等。重点是形成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信息反馈、质量事故认定与仲裁、质量建设激励和教育环境建设等体系,由此形成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系统。这是质量建设的保障机构,是纽带,是保障。
其间要形成有机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质量决策是进行评价与保障的基础,质量评价与保障均要根据质量决策来进行。质量评价是质量决策的实践,是质量保障的依据,同时也要验证质量决策和指导质量保障。质量保障是质量决策和质量评价的继续与巩固,是对质量评价结果的回馈与处理。所有信息汇聚到学校教育质量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经过综合分析研究后,每学期或每学年向学校质量建设委员会写出综合报告,作为学校新的学期或学年质量建设的参考,从而切实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建设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建设体系模型如图1所示。
高职教育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学校运行规律和师生成长规律,要细致入微地审视教师的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或服务的过程,把质量建设的着力点放在细节上,实施精细化教育质量管理。通过对细节的监控与指导,把细节的要求内化为师生的认真负责行为,并转化为师生群体把每件事做成、做优、做精的敬业、精业精神。教育质量建设要体察和研究学校教、学、管、评的流程,要确定合适的教学流程细节,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流程和管理模式,要形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管理和质量评价的科学工作机制。
图1 高职教育质量建设体系模型图
一是教师理念要先进。要不断学习现代高职教育理念,坚持科学理念的指导,切实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二是教师道德要高尚。要以育人为本,德育优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既教书又育人,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立志要为人才强国做贡献。教师教学要科学。教师要深入社会与行业,认真开展市场调研,掌握社会发展必然,弄清行业发展趋势,并以此作为教学基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适应社会与行业职业要求。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模式,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三是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在改革,人才在成长,要求在提高,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进步,绝不能固步自封。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素质,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机制。
一是学生学习态度要端正。学生是教育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程度至关重要。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多半原因在学生的情商问题,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情绪低落、经受不起诱惑、不把学习当回事、生活懒惰涣散等等。要提高教育质量,首要的是开展学风建设,要借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优良学习氛围。其次要采取措施,真正激励先进,引导学生纠正不良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严肃处理违纪学生。只有正面教育与严格管理两方面同时有机进行,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二是学生学习方法要科学。从客观而言,学生经过10年应试基础教育,养成了学习方法简单,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况。进入大学后,学生普遍存在不适应大学教育问题。因此,对大学生要强化学习方法训练,要把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作为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才能事半功倍,学生才能终身受益,教育质量才能真正提高。三是学生要追求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生,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具有追求发展的欲望。发展必须科学,就是要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要达到发展目的,就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必须构建全面发展的基础。合格的大学生,就是要具有全面发展的欲望与追求,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技能,具有良好的发展素质与基础。只要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科学,追求全面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机制就能形成。
一是管理理念要人性化。作为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学校的管理,特别需要以人为本。既要依法治校,又要具有人性化。二是管理制度要创新。学校所有的规章制度,要建立在尊重教师、相信学生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管理理论,要在制度建设上勇于创新。三是管理程序要民主。民主不是口号,民主体现于程序。学校的管理一定要具有民主的程序,如管理制度的形成,一定要有上下反复磨合的过程,才能为师生所接受并认真贯彻执行。民主的程序,就是贯彻落实的过程,要改变我定制度、你照办的错误行为。特别是对师生的处理,必须严格遵守民主的程序。四是管理手段要科学。管理的效率,主要体现在手段的科学上。学校的管理手段,要追求公正、公平、公开与合理,要对事而不对人,要充分应用客观的手段,少用人为的主观手段。五是管理目标要正确。学校的管理目标,就是要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要提高教育质量,要培养适应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校的管理必须始终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只有坚持这一点,才能建立学校的管理机制。
一是树立全面质量观念。质量评价是在一定的质量观念指导下进行的,质量观念更新是很重要的。要以高职教育质量观为指导,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树立全面的质量意识与质量观念,借以开展质量评价。二是学生学业评价机制。质量评价要以学生的学业评价为主题,要形成科学的学业评价标准与体系。特别是要高度重视课程考核与学籍管理两个环节。课程考核要重过程而轻结果,要消除课程分为考试与考查,改革期末统一考试等。学籍管理制度要合法,学籍管理执行要严格,特别要去掉人情化管理。三是教师教学评价机制。教师是教育主导,要重视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个体性较强,教学评价比较困难,但教学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师的教学要遵照教育规律,制定的质量标准符合教育规律,教师的教学是可以评价的。教师的教学评价要以学生的质量为基准进行反评价,即用学生的学业评价结果来反推教师的教学评价,用学生的质量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并形成正比关系。四是学校质量评价机制。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要以政府和社会评价为主。政府的评价要以学校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情况为标准,着重在学生就业质量上进行评价,不要过多去强调就业率。社会评价则以企业评价为主,着重于学生在企业的表现与发展状况,用事实进行评价。学校自身的质量评价则要在政府和社会的评价标准指导下进行,要彻底改变学校质量评价的自娱自乐现象。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时代,网络、信息和控制是高职教育质量建设的技术手段。高职教育质量建设的手段创新,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建立学校教育质量建设专网。
一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务网络系统的资源来构建质量建设专网。二是要让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干部评教与评学、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质量建设与质量督导相结合。三是要让全校师生员工能够在专网上充分发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内网与外网要分开,实行实名评价。五是要有专人对质量建设专网进行管理,及时统计数据、收集信息,上报有关领导与相应部门或当事人。
一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让其发挥质量评价与监控的客观作用。二是要在教务网络系统资源基础上,让学生、教师、干部和员工均能够积极参与质量网络评价与被评价。三是要建立学生评教、学生评学、教师评学、教师评教、干部评教、干部评学、员工评学、校友评教、社会评价、督导之声、建言献策、专家咨询、师生互动等栏目。四是要在校园网上采用实名登录,开展网上评价。五是要使评价结果在网上自动生成,进行网上公布。
一是有效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二是公布学校教育质量标准与质量评价标准及相关文件。三是明确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组织体系及相关评价要求与程序。四是通过相关栏目实现教育质量全面客观评价。五是评价结果自动生成并具有警世作用。六是对师生员工进行教育质量评价的自动考核并提示等。
高职教育质量建设必须树立人性化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创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人性化的教育质量建设就是要从教育内部去考察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其核心就是:一要发现和重视每个人在质量建设中的价值;二要发挥每个人在质量建设中的潜能;三要发展每个人在质量建设中的个性和创造性。从教师和学生及环境等三方面去思考与建设。
对教师而论,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发展其个性,关注教师的情感与价值体验,充分发扬民主,注重人文关怀,采用多种多样、公平合理的精神与物质激励,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本位,要确保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专业设置的针对性、课程设置的实用性、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实践教学的技术性、双证书和多证书获取的保障性、素质培养的全面性、学生就业的指导性。要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内化于教学过程,落实于人才培养质量,展现于学生快乐就业、发展于企业的敬业和精业。要尊重个性化的管理和教学,要鼓励创新,讲究特色;要尊重和鼓励因就业市场需求、学生需求、教学资源需求对管理流程环节或细节进行动态调整和改革;要尊重和提倡教师个性化风格的备课、授课、成绩考核等教学活动;要鼓励教学创新,推广个性化的特色教学活动,以创新和特色丰富高职教育的质量内涵,打造高职教育的质量特色。
对学生而言,就是要根据其不同特长、兴趣、爱好、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尊重其个性,拓展其才能,发掘其潜能,促进其发展成才,实现其人生价值。要全面关注其人生生涯和职业生涯的发展,促进其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坚持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要以高素质高技能的要求,提高职业素质,强化职业技能。
对环境来说,就是要形成质量建设特色与质量文化氛围,为提高教育质量塑造文化保障。教学质量建设是一个多要素、多环节、多变化的复杂动态系统,有效的质量建设必须是有组织、有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学质量建设又是一个不断实践、创新、发展的反复循环过程,长效的质量建设必须是有实践、有理论、有创新地进行。只有将许多人对许多事物的质量建设活动,规范、有序、有效地协调组合起来,建立一种质量建设机制,才能完成预定的质量建设目标,达到期望的质量建设效能,形成质量特色文化环境。
高职教育质量建设任重而道远,只要抓住教育质量建设的重点,在理念、体系、机制、手段和文化等方面有所作为,就能够逐步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就能够为人才强国做出贡献。
[1]赵居礼.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陈中永.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问题[EB/OL].http://www.Yzpc.edu.cn/zdjc/jcjy/jxzlpjll.html.2011-06-20/2011-09-16.
[3]扬德广.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N].中国教育报,2007-01-29(05).
[4]王纪安,邵军,张连生.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管理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5,(15/16).
[5]周长春.ISO标准能否让教育管理更加科学规范[N].中国教育报,2008-01-07(05).
[6]华康清.一个职业学校校长的教改观[N].中国教育报,2007-11-25(03).
[7]陈玉详.从标准内涵看我国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建立[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8]浩歌.把高校管理提高到新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7,(3/4).
[9]徐向东.坚持人本立足校本关注成本[J].上海教育,2007,(05A).
[10]徐传德.以管理的精度谋求教育现代化的高度[N].中国教育报,2007-11-26(06).
[11]陈玉君.试论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长效机制的构建[J].职业时空,2008,(10).
[12]陈玉君.高职教育质量建设问题的思考[J].中国周刊,2008,(8).
[13]陈玉君.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的创新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3).
[14]陈玉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问题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7).
[15]陈玉君,孔元发.教学督导在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保障作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16]陈玉君,孔元发.强化核心技能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