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军 杨克泉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学院 上海 201620)
跨国公司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使得通晓国际会计、投资和理财的人才供不应求,对会计教育水平和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加拿大等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会计职业组织对会计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会计职业组织往往对高等会计教育如知识结构、课程体系以及核心课程的设置面等提出比较具体的要求。符合会计职业组织要求的会计教育项目的毕业生才能够获得报考以及加入职业组织的资格。会计职业对会计教育的推动,或者通过提高和完善职业准入标准,迫使高等会计教育机构调整教学方案如美国;或者是由会计职业组织本身全面开发高层次会计教育项目并依靠职业组织自身的力量在本国乃至全世界推广,如英国的公认会计师全球职业培训和考试项目以及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全球职业培训和考试项目。澳大利亚的职业培训项目及考试要求起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英国的公认会计师资格考试也与高等院校的学位教育建立了联系,推动了高校会计教育向注重实务方向改革。全球有重大影响力的会计职业组织几乎都设有行业准入标准和相应的课程及职业资格报考要求。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注册财务分析师、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管理会计师、注册财务管理师、注册舞弊审查师等资格考试正逐步介入高校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一)国际资格标准的引入 2010年初,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整合发布的《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框架》,旨在为各国制定职业会计师资格要求和教学大纲提供了一套国际标准。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理事会发布了国际教育准则、国际教育实务公告、国际教育论文三个与会计教育相关的文件。该框架确立了基于《国际教育准则》的教育概念。对会计人员能力具体要求提出了:
(二)专业能力 根据《职业会计师估计教育框架》,专业能力是从培训和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价值观。专业知识包括会计、财务及相关知识、组织和企业知识和IT知识。会计、财务及相关知识是获得职业资格的关键。在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要求日趋严格的环境中,尤其是要熟知国际交往过程所遵循的国际会计准则,掌握最新行业知识,始终站在专业、行业的前沿。组织和企业知识是与职业会计师运用核心知识的环境有关的知识,如金融市场、法律、经济、营销和战略管理等。IT知识是指职业会计师运用其达到预定目标的工具知识,如会计信息系统等等。专业技能通常是通过教育与执业经验相结合所获得的,包括智力技能、技术和功能技能、个人技能、交流和交际技能、组织和商业管理技能。专业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承诺保持公正、客观、独立,遵照职业准则,关注公众利益、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终身学习,满足良好的声誉、职业精神、服务质量和保守秘密。ACCA课程设置是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征询了政府部门、学员、大学和各行各业雇主的意见综合而成;CGA的课程体系融合了会计、审计、商业、职业道德、金融、管理、税务、计算机以及IT技术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充分反映了一个优秀的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三)胜任能力 胜任能力指会计人员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按照既定标准,合理运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价值观履行工作。从《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框架》可以看出,能力成为衡量是否是合格会计人才的最终标准,也成为大学本科会计教育的导向。
(一)调查对象 笔者做过关于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建设现状的调查,调查的对象是山东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法政学院、山东财政学院等等十二所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的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本文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搜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会计学生专业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现行会计学专业的课程尚未提供可满足现状需求的知识和技能要素
(1)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和评价。在问卷中列示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各7门,让学生们选择各自应包括的课程。调查结果显示,专业基础课按照认同度排序依次包括:基础会计、计算机、数学与统计学、经济学、操行、行为科学、交际;专业课按照认同度排序依次应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职业道德与责任、税法、审计、信息系统、实习与合作性教育计划。可以看出,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同度基本与现行的教育部的规定相同;而对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操行、行为科学、交际等课程等认识不足。这说明各学校在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有所不同。学生对公司财务、企业法、经济学、企业面临的法律和社会环境、商业道德等课程给予较高的认可度;给予数量分析法在企业中的应用、交际能力、市场营销三门课程较低的认可度。大部分的学校没有设置这三门课程。教育部(2002)公布的本科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基础、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重要程度的打分排序依次为财务会计、基础会计学、管理会计、税法、职业道德、成本会计和审计等。这与教育部公布核心课程有一定的差距。这表明各学校的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微、宏观经济学、会计信息系统、统计学等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个别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将重点放在准备专业资格考试上,导致会计教学上忽略了会计基础知识的教学,关注的是按照准则怎样处理,至于为什么应该这样并未加以重视,学生疲于应付会计考试,四年的本科学习并未真正把握会计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精髓。孤立地传授会计专业知识。教师授课时没有重视与相关学科的交融,学生不能站在整个管理学科、经济学科的高度理解、把握会计准则,影响了职业判定力的提高。
(2)学生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素框架的认识。(表2)列示了学生们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知识结构进行打分的结果。(表2)显示,学生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要素的排序依次是会计知识、财务知识、审计知识、管理、金融、税收及法律知识、计算机知识、外语水平。而ACCA的要求是专业知识、企业管理知识、投资与市场营销知识、纳税筹划知识以及内部控制等列为较为重要的知识要素。学生对管理、税收、金融等知识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对业内人士进行的调查显示,能够适应新环境的会计人员在掌握基础知识、企业管理、会计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以及在不熟悉的环境下解决各种不同的非结构性问题的能力。会计人员还应重视自学进取的能力。只有善于接受和运用新知识,才能在会计知识不断更新的环境下更好的生存。(表3)列示了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人员所需具备的技能要素的重要性的评价。按照重要性依次是职业判断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资源管理能力、运用计算机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位于最末两位。这说明学生也已经意识到会计人员的角色已由简单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企业提供决策模型与目标的管理者。但对资源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认同度偏低。业内人士较看重职业判断力、逻辑分析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会计专业学生对职业判断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技能重视程度较高;普遍认为创新能力对会计人员来说并不重要,认为会计可以发挥的余地不大,会计处理更多地是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度的约束。对创新能力的认识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3)教材等教学资料的选用单一。目前大多数同学认为应选用国内名牌高校的教材作为教材。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得分最低,说明学生并不希望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是因为近年来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会计准则调整和制定不断加快,而国家债编教材没有反映会计准则等相关最新内容。一些学生为了学习不得不自己另找CPA等教材来学习。一些高校自己编写出版的教材中,不乏基础扎实,能反映会计专业最新内容的。而且不少高校自己有出版社,出版的进程缩短,所编写的教材能够反映最新成果。因此,学生也比较认可高校自己编写出版的教材。从教学参考资料的选用上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选用最多的还是教材,其次是财经(证券)报刊。财经网站和学术文章的使用并不多。目前本科会计学专业的教学上还没有做到教学材料丰富多彩的程度。在英国,教材都是指定学生阅读的教学材料的一部分。在美国,除了教科书以外,《华尔街日报》、《财富》杂志、《商业周刊》等报刊以及学术论文等也都是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需要改革 从(表4)调查的结果上看,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是课堂讲授要以引导启发为主,系统阐述为辅;其次是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再次是社会实践和校内模拟实践教学相结合。这说明这三种是目前各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知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是模拟操作(模拟教学)、教师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模拟(模拟教学)和案例教学以形式活泼、实践性强等特点备受国外高校会计专业学生们的青睐。随着我国国际化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必将得到更大的应用。而自学、讲授
表1 学生对课程重要程度的评价
注:每个项目是按1-7分来打分的,分数越高代表在该项目上做得越好和习题演算并不受学生的欢迎。尤其不喜欢文章的研讨方式,这与本科生的背景有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考试方式仍然以笔试为主(占95.00%),倡导多年的考试方法改革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在美国和英国,考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撰写学术论文,实验报告、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报告等。相当一部分试题以案例分析为主,没有统一的答案,教师主要根据学生对分析问题的深刻程度以及对整个会计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性的把握程度来评分。
表2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表3 会计技能要素的评价
表4 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表5 对实践教学目的的认识
(四)对实践教学目的认识清楚,但效果不够理想 (表5)对实践教学目的的认识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锻炼动手实践能力、会计和财务知识、培养决策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对实践教学的目的有较清晰的认识,说明高校都比较重视实践教学。毕业实习单位的选择表明,各学校在选择毕业实习单位时,企业和事务所是最常见的选择,这与会计专业的性质有直接的关系。会计作为操作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地实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去企业中实习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并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方向有所指导。但是从现实层面上看,为在校本科学生提供较多的实习机会是不太现实的。目前的毕业实习方式还主要是分散实习(占54%);有实习单位的带教老师的只占17%;有学校老师随时指导的占12%。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会计本科教育并不是把一名经验丰富的职业会计师应具备的所有知识和技能都传授给学生,而是教会他们为获得并保持职业会计师的资格所需要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成为职业会计师做好准备。因此,会计学专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使其就业后能够不断地通过自主学习更新知识,满足未来日益复杂的会计工作要求,成为可持续性发展的会计人才。同时,加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研究,形成有效机制,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行业职业资格和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借鉴《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框架》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将原本重会计专业知识拓展到相关领域的其他知识,加大对非会计知识的教育,特别是信息技术知识和有关企业的知识,尤其需要重视会计专业学生正确的专业价值观的建立。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采取以目标为导向的新的会计教育方式,采用启发式、双向性、多元化的会计教育新方式。摒弃以教科书为基础的、以会计准则为主的、讲授与习题解答式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由单向向双向交流转化;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化;由注重问题结论向注重解决过程问题;由注重记忆训练转变为原理的应用。老师授课应从单向性的演讲转变成学生主动参与的以讨论为主的双向性的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法的多元化,通过采用模拟教学、案例分析、小组协作、业界人士讲学、公司实习、课堂研讨等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学手段要实现计算机网络教学、会计教学软件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
(三)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鼓励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建立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熟悉行业职业资格。会计教师首先要实现角色的转换,由课堂上的主讲人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引导者;教学任务由课堂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为主。此外,会计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等素质。“学校不能指望教员们用过时的知识和技能去帮助学生适应多变的世界。(阿尔伯切特,1998)”。会计教师应当成为全球化的教师,并拥有最新的、更广的商业和会计知识。注意与社会和职业界发展和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商业世界。教师们还必须是最新的科研项目和最新的商业报纸杂志的忠实读者。
[1]陈立齐:《从“死记”到探索的美国会计教育》,《中国会计研究与教育》(第1卷第1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傅磊:《会计教学的借鉴与思考》,《会计研究》1994年第5期。
[3]里查德·E·弗拉赫惕:《美国会计教育改革与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会计研究》1997年第9期。
[4]李心合:《论会计教育目标》,《会计研究》1998年第3期。
[5]李晓明:《ACCA考试新大纲对会计教学改革的启示》,《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第6期。
[6]林志军、熊筱燕、刘明:《中国会计学专业中知识及技能要素的发展》,《会计研究》2004年第9期。
[7]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学专业及会计学专业研究的现状与对策》,《会计研究》2004年第2期。
[8]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事件调查证据》,《会计研究》2007年第3期。
[9]W·史蒂夫·阿尔伯切特:《会计教育发展的对策》,《会计研究》1998年9期。
[10]周宏、张巍、宗文龙、杨霁:《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会计研究》2007年第4期。
[11]Accounting Education Change Commission and AmericanAccounting Association.Position and Issues Statements of the Accounting Education Change Commission[R]AAA Accounting Education Series,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