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答案”革命还是改良

2012-06-24 05:45鲁勇丽
新教师 2012年11期
关键词:标准答案圆圈黑板

鲁勇丽

好像一呼百应,对“标准答案”人人喊打,恨不能一下置之死地而后快。而喊打的直接原因是因几个典型案例而起。我们不如冷静下来,再客观地分析下这几个典型案例。

曾经有一道考题,题目是“雪融化了之后是什么?”一个孩子答“春天”,结果被老师判定错,因为标准答案是“水”。

很多人认为,这是多么漂亮的一个答案,却被判错,“标准答案”摧毁了创新能力。这个答案漂亮不漂亮要看这个题目是在什么课堂出现的,如果是在语文课上,这个答案非常漂亮、非常诗情画意,可如果是在自然科学或化学课上,这个答案就不是很准确了。

“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乡,于是吟起了一首诗。这首诗是什么?”一个学生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结果同样被判卷老师打了个×,“标准答案”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如果我们只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古人写思念故乡的诗句很多,这个答案没有错。可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创新思维,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严谨,要学会审题。这个题目中明确出现了“春天的夜晚”,那么,学生就应该在写思念故乡的诗句中找出描写春天夜晚的诗句。

老师在黑板上画个圆圈,问幼儿园小朋友是什么,小朋友说是月亮,是苹果,是饼干……答案丰富多彩;老师在黑板上画个圆圈问高中生是什么,高中生说是圆圈;老师在黑板上画个圆圈问大学生是什么,大学生面面相觑,不敢说。

好多人以此为例,痛斥“标准答案”教育下,学生的思维退化。可是我们结合现实设想一下,如果大学生说黑板上圆圈是月亮,是苹果,是饼干,那么,面面相觑的应该是老师和家长了,我们的大学生竟然还停留在这么幼稚的思维阶段。我觉得案例中幼儿园、高中生、大学生的表现都是正常的,都是符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思维。

可见,对“标准答案”不做具体的分析,一味地批判是不合理的。

有人认为,“单一的标准答案”对学生教育的最大威胁,就是摧毁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消解学生独立思考的动力和课外阅读的兴趣,令学生的学习丧失智慧和乐趣。但教育不是只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也得教会学生严密的思考和逻辑推理能力,我们的好多工作需要创新,也需要严谨。

也有人说,在文科教育中设置强制性标准,往往是教育机构无能的表现。一些教育机构或从业人员,为了降低批阅的“劳动强度”,避免不同答案可能带来的诸多“矛盾纠纷”,而用“单一标准答案”来“一言以蔽之”。那么设想一下,在中国这样人口多、人情重的国度,没有“标准答案”,教育升学如何操作?而且从业人员的素质、观念、视野不同,对试题理解程度不同,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能实现教育相对公平吗?教育体制不变,高考制度不取消,“标准答案”又如何终结?

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存在一些不合理,但因此就提出一些非此即彼的论点是偏颇的,我们应该在现实中合理地、全面地看待一些问题。现实中,的确有一些“标准答案”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但这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何况我们教育者已经开始了对“标准答案”的改良。我们现在不叫“标准答案”,而叫“参考答案”;我们考试答案阅卷要求中已经出现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的字句;我们的教学评价也开始突出开放性;课堂问题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思路思考,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有独到的思路和见解;发散性试题越来越多,不只是用唯一的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路。

在文科领域“标准答案”越来越被质疑的年代,在教育创新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应不断改变思想,创新理论,使我们的答案在标准的同时,更加公平、合理。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副所长王建朗说,“改良是社会发展的常态,暴力革命则是非常态。然而,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革命与改良的发生是不依据于个人或群体的良好愿望的,它完全取决于社会矛盾的发展状态。”对“标准答案”来说也是如此。社会还没发展到有更适合国情的,可替代“标准答案”的制度,“标准答案”也并非非要终结不可。教育是一项深远而全面、系统的工程,我们应该全面权衡,积极改进,使教育向良性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博兴第一中学 本专题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标准答案圆圈黑板
吃饭喝水伤身体?吃饭喝汤养生?快看看协和医院的标准答案
擦黑板
长在黑板上的诗
晓黑板
李耀进:没有标准答案,唯有用心用情
黑板
丢失了标准答案
移圆圈
奇思妙想话圆圈
悠悠的圆圈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