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珍
教育格言
●我的人生观:用最纯净的心,做最专业的事。
●我的价值观:做一名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同行认可的教师。
●我的教师观:希望自己所做的是陶冶儿童心灵、启迪儿童智慧、点亮儿童生命的事。
●我的学生观: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快乐的童年、阳光的心态、健康的体魄。
●我的教学观:让孩子获得带得走的能力和方法很重要,让孩子学会思考更重要,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思想最重要。
●我的教学信条:“爱”是通向学生心灵的唯一路径。
教学主张:追求有思想的数学课
对于数学的学习而言,体会、感悟和运用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那么什么是数学思想呢?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的一些观点,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这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数学思想比数学知识具有更高的概括抽象水平,是基础知识的灵魂,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数学教育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思维活动,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
一、“数学思想”教学观的课堂实践及其重要性
数学课堂教学固然应该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数学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学习这些结论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科学发生、发展的根本,是探索和研究数学所依赖的基础,也是数学课程教学的精髓,正如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所说的那样:“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走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随时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从他的话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并使其终身受益的是把具体数学知识都忘掉以后所剩的东西——数学思想。富有思想的课堂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富有思想的课堂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和精髓。笔者非常欣赏黄全愈先生对教育的理解: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他告诉我们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中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充盈孩子的思想,启迪孩子的智慧。
二、“数学思想”教学观的课堂探索与研究
1.系统解读教材,让数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有本有源,稳扎根基。
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在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时指出:《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说的“数学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他还指出由这些数学思想演变、派生、发展出来的思想还有很多。例如“数学抽象的思想”派生出来的有:分类的思想、集合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变中有不变的思想、符号化的思想、对称的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等等。而由“数学推理的思想”派生出来的有:归纳的思想、演绎的思想、公理化的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联想类比的思想、逐步逼近的思想、代换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等等。由“数学建模的思想”派生出来的有:简化的思想、量化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优化的思想、随机的思想、抽样统计的思想等等。在这些思想中有些思想适合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加以渗透,有些则不太适合。通过实践与研究,笔者对小学数学各册的教材进行认真系统的研读,梳理了不同年级、不同领域的教材中适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材内容。
2.经历“三重境界”,让数学思想在课堂上开枝散叶,花果飘香。
哲学观点认为,发展一般体现为三重境界,分别是授人以“鱼”、授人以“渔”和“悟其渔识”。我的课堂教学发展也在此契合。在这三重境界中,授人以“鱼”、授人以“渔”,大多数教师都已经耳熟能详,也是发展的必经阶段,无须赘言。但对第三重境界——“悟其渔识”,许多教师感悟不深。何谓“悟其渔识”呢?打个比方:授人以“鱼”、授人以“渔”分别可以看做是教师在课堂中教给孩子知识——授人以“鱼”;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孩子探索,教给孩子获得知识的方法——授人以“渔”。如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中不仅教给孩子探索知识的方法,还引导孩子体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见识和经验,创造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在课堂中注重引导孩子们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这样就能达到“悟其渔识”的境界。“悟其渔识”的课堂就是富有思想的数学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痴心追求的课堂,“富有思想的数学课堂”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能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孩子们因为体会了数学思想,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再也不必靠加班加点地做练习来提高分数了,真正实现了减轻负担、高效提质。但在课堂教学中,这三重境界是相辅相成逐步上升的过程,是教学必经的三个过程,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有所跳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既要重视知识的获得,也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更要正确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留给学生充分的感悟、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的时间与空间,适当及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孩子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达到“不教而教”的教学最高境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风格:“简约”与“灵思”
数学课堂教学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追求形式简约而内蕴丰盈的课堂,建立“无情地剔除所有的累赘,保持事物简单化”的教育理念。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独特的简约之美,正如数学家陈省身说的那样:“数学简单,数学使一切科学变得简单。”数学的简约之美,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学会取舍、筛选和提炼,学会有选择地放弃,回归数学知识的本质,舍弃不必要的繁琐,追求简约的课堂。简约的数学课堂的具体表现是:导入自然、开门见山;手段简化、低耗高效;授课清晰、删繁就简;结构紧凑、张弛有度;课堂训练有的放矢;小结简洁、精妙收笔。
简约并不等同于简单,简约是外在的形式,外在形式的简约的目的是为了内涵的丰盈与不简单。用最简单的方式实现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最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丰富、深刻的思想,这是学习数学的妙趣所在。
“灵思”可以理解为灵巧、灵活、灵动的思维,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灵光一现。在简约的基础上提倡学有灵思,这样的课堂才真正体现“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教学境界。
(本栏目责任编辑:黄常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