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创新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2-06-21 09:57陈克正曾宪武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校企创新能力阶段

刘 云,陈克正,曾宪武

(青岛科技大学 1.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教务处,山东 青岛 266061)

0 引言

IT的创新性要求从事该产业的人员是一个创新性的人才,不但要求应具有宽广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而且还要求应有较强创新意识,能产生新性的成果。

目前我国IT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学层次单一、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当前的培养体系存在严重的不足,不能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1]。

为了弥补这些差距,国内许多高校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主要是:①调整了教学目标,建设新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以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2-5]。如在课程体系方面,加强了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采用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②更新了教育理念,学习国外先进的办学模式,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6]。

本文将以我院软件工程的教学实践为例,以期探索IT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 “三三”培养模式

“三三”培养模式是指在教学中,依据培养目标将教学过程分为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于一个明确的培养层次。该模式即是三个培养阶段,三个培养层次。

1.1 三个培养阶段

1)通识培养阶段

该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辩证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富于反思与批判精神。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四步”教学法,即采用“教授—自习/练习—探讨/辩论—总结”的教学方法。第一步,由教师给出课程各章节/单元的重点及线索;第二步,指导学生自习时阅读相关文献,布置由易到难的习题;第三步,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对这些文献的观点和结论进行探讨或辩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第四步,学生提交文献学习报告,教师对其观点给予点评。

2)专业素养与能力培养阶段

该阶段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本学科专业的研发、应用与工程能力。设置的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

专业技术课程主要设置了“电路设计”、“程序设计”和“微机/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与设计”等。在教学中采用了边学理论、边实验的教学手段,实验的难度与综合度逐渐加强。

实训课程是专业课程的提高与综合,课程是在企业中进行教学的,是以企业中业务的流程和工作要求为教学大纲的。校企双方组成的“双师”共同承担,完全仿真企业研发过程。

3)综合提高阶段

综合提高阶段是为了达到最终的培养目标而进行的。IT专业应以培养理论研究型、技术应用型和工程建设型人才而制订的,为此应实现以下的培养目标。

(1)理论研究型—培养具有深厚信息科学理论基础、能从事信息及信号处理、通信理论、计算机理论及算法和电子技术应用理论的创新型人才。

(2)技术应用型—培养具有较深厚理论基础、拥有较强信息技术能力的,能从事新信息技术开发的创新型人才。

(3)工程建设型—培养具有较扎实基本技术的,能从事各种信息技术交叉、融合、并能进行多种技术集成的工程型创新人才。

通过综合提高阶段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能产生初步创新成果。本阶段的培养是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来实现的。执行时由学生自主选择导师,由导师选题或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所选的课题应具有一定的前沿性、综合性及部分创新性。

1.2 培养的三个层次

1)基础能力培养层次

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的积累,使学生既能掌握应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能具备较强的基本技术能力。

2)专业能力培养

主要培养学生从事诸如信息及信号处理、通信与系统、计算机软硬件的研发、以及电子技术应用等地某一专业方向的科研能力、设计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3)创新能力培养层次

培养学生从事理论、或从事技术、或以及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完整的培养层次如图1所示。其中,基础能力培养层是整个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是以上两个层次的基础。

图1 培养层次结构

1.3 创新素质的评价

学生创新素质的评价应从以上三个阶段的培养效果来评价。通识培养阶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语言及写作能力;专业素养与能力培养阶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综合提高阶段主要评价学生的论文/设计成果。其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创新素质评价表

2 IT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

近年来,随着青岛市与日、韩等地区的软件外包业务增长,外商对软件的质量与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要求所培养的软件人才能不但能设计一般的软件,而且要求应能设计具有创新性、综合性和大型化的软件。为此,我院的软件工程专业在教学中逐渐探索出了上述“三三”培养模式,在校企联合办学中走出一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办学路线。

2.1 培养目标及学制的调整

我院将培养目标调整为:以软件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等工程研发能力为培养目标,面向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学制改为“2+1+1”,即2年的在校学习、1年的实训学习以及1年的企业实习。

2.2 “三三”培养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层次细分为基础能力培养层次、专业能力培养层次、企业应用能力层次和实践创新能力层次,培养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每个层次对应于一个培养阶段。

图2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层次结构

1)基础能力培养层次

基础能力培养层次是在校内完成的,该层次的培养阶段是对应于通识培养阶段。通过公共、基础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专业课程学习能力。

2)专业能力培养层次

该层次对应于专业素养与能力培养阶段。层次的培养阶段设置的课程有专业技术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实战训练,在校内由校企教师共同完成教学、管理、实战训练等教学环节。

学生通过基础与专业能力层次的培养后,具备初级程序员的水平,能胜任小型软件的研发工作;并能逐步适应企业工作的环境,适应工作流程。

3)企业应用能力层次和实践创新能力层次

该层次对应于综合提高阶段,在企业进行教学,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培养目的。该阶段分为两个环节:① 环节A—通过不同难度的项目和中、高等难度的实训,培养学生设计较复杂软件工程研发能力。经过该培养环节,学生应达到中级程序员的水平,能胜任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软件开发工作。②环节B—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软件开发能力进一步升华和提高。该环节是通过校企提供的“创业孵化”、毕业设计和企业实习等教学手段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软件工程校企联合教学范例

软件工程校企联合教学范例是严格按照实际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开展的,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1)客户需求

在全仿真的环境下,学生首先在熟悉客户业务资料后,模拟与客户交流,得到客户的需求,然后对客户的需求进行总结,形成完整的需求文档。

2)需求分析

对用户所提出的需求进行详细的系统分析,并经过研发团队的讨论后形成初步设计总体方案,然后再与客户进行协商,最后确定设计总体方案。

3)系统设计

根据总体方案,进行概要设计和界面设计,并与客户协商修订后,最终确定系统设计方案。

4)详细设计

进行数据库设计和功能详细设计,并对详细设计反复优化,确定详细设计方案。

5)代码设计与测试

对详细设计进行编程,并对各软件模块进行测试、联调和修改。对测试和联调过程中出现的软件缺陷进行修订,最后对整个软件进行集成和发布。

3 结语

采用上述教学模式后,学生不论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能力的提高、个人技能的拓展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上,还是系统工程能力的提高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我校在2011年齐鲁软件大赛上,获得了3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就业方面,20%的学生海外就业,30%以上的学生进入大型外资软件企业工作,40%以上的学生就业于国内企事业单位,一次性签约率达到95%以上。

由此可见,在校企联合办学中采用“三三”培养模式,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我院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实践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1]曾宪武、刘云、周祖荣等.通信综合实验实系统的教学效能分析研究[J].北京: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39-143

[2]赵智敏,朱跃钊,汪霄,张晓清.产学研合作教育:启动培养创新型人才之匙[J].太原:系统科学学报,2010,18(4):63-66

[3]孙根年.课程体系的优化的系统观及系统方法[J].武汉:高等教育研究,2001,22(2):86-90

[4]孟庆繁,逯家辉,王贞佐,等.强化实践基地的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J].上海: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2):16-19

[6]赵波,张志华.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电子信息类高校为视角[J].哈尔滨: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138-140

猜你喜欢
校企创新能力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