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明 杨 猛 刘雪梅
株洲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南株洲 412000
目前,我国逐渐进入老龄社会,心肺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心血管疾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部分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合并严重冠心病。该院自2008年5月—2011年2月诊治患有冠心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6例,所有病人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有行PCI指征,其中部分患者已行PCI术,部分患者未行PCI术,现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冠心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诊治效果。
全组共 36例,男 34例,女 2例,年龄 60~86岁,平均年龄73.2岁,21例有吸烟史。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0%,其中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Ⅱ级10例、Ⅲ 级18例,Ⅳ级8例。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1]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根据患者是否行PCI术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加药物治疗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例)
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慢性鼻炎、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贫血、先天性心脏病、肺栓塞、胸腔积液、气胸、心包积液、神经精神性和肌病性呼吸困难。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抗栓、调脂、预防心室重构、抗感染、止咳化痰,心衰患者加用利尿、扩管等对症处理;PCI+药物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通过电话随访及查找患者因冠心病和/或慢性支气管炎再住院病历,平均随访23.7个月(9个月~3年)。
按NYHA分级方法,评定心功能疗效。疗效标准为:显效,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者;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及2级者;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者;恶化,心功能恶化1级或1级以上;死亡。
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系统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样本率采用二项分布检验。
单纯药物组总有效率47.37%,PCI+药物组总有效率64.7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两组出院后疗效的比较
单纯药物组再住院为31.58%,PCI+药物组再住院率为41.18%,两组出院后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单纯药物组死亡率为21.05%,PCI+药物组死亡率为5.88%,两组出院后死亡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出院后再住院率的比较
表4 两组出院后死亡率的比较
冠心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均为老年常见多发病,两病均可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黄伟青、梁子敬[2]做了一项研究表明造成老年性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心肺联合疾病占所有呼吸困难急症病人的70.42%。最常见的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合并冠心病急性左心衰发作。对于冠心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左心衰发作可以导致肺淤血,继发肺部感染;慢支急性发作或合并肺部感染时,心脏负荷加重,可以出现心衰。此外,乔怀宇[3]等研究表明,COPD可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使合并COPD的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其原因为COPD患者长期缺氧,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后可通过氧化应激和炎症作用导致血管内皮功能不全[4-5],而内皮功能不全可启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从回顾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冠心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行PCI术+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在改善心功能、减少再住院率及死亡率上疗效相当,故对于冠心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不常规建议行PCI术,可以单纯药物治疗为主。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需要更多循证医学支持。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10.
[2]黄伟青,梁子敬.老年心肺联合疾病院前急症发生特点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5,19(4):196-197.
[3]乔怀宇,黄国明,涂小文,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7(30):1961-1963.
[4]林惠通,吕国荣,王振华,等.慢性宫内缺氧对子代兔成年期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内膜病理改变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17(2):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