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微萍
目前,封闭式的作文教学和无端地设置各种条条框框的作文训练,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得本来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作文课变成了僵死的机械操作。作文的过程成了学生冥思苦想、抓耳挠腮的过程。小学生作文程式化、成人化、政治化的现象相当普遍,而真正反映孩子童心、童真、童趣的作品却寥若晨星。
如何挣脱作文教学中的种种人为束缚,走出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来?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及新课改的要求,我进行了“开放式”作文教学实验研究,实现作文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地开放,让作文课“动起来”,让作文真正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活动。
一、作前准备“动起来”——源头活水
作文教学是一种兼容性很强的综合训练,如果仅局限于每周两节作文课的训练,拘泥于学校、教室里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习作前的准备、酝酿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指导四年级学生“写家乡的一种植物”这篇作文前一周,我让学生做三件事:1.观察思考。和家人或亲友去“踏青”“郊游”,看看家乡有哪些植物?这些植物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2.动手做做。采集家乡的一些植物,看看、摸摸、闻闻,也可以从网上下载有关植物的图画、剪剪、拼拼、画画。3.阅读品味。向学生提供8篇描写植物的文章,其中有儿童作品、名人佳作,供其阅读。
写作前,放手让学生去实地观察,去网上查找,去文中阅读,去自由地体验生活,主动收集写作第一手资料,获得习作的源头活水。在酝酿构思时,学生就有所思、有所感、想表达、要表达,大有一吐为快之感。这样习作前的准备就“活起来”了。
二、作文课堂“动起来”——打开思路
作文课堂教学,要针对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想方设法让作文课堂活起来。以下是我在教学中设计的几种作文“动”课类型,供同行们借鉴。
1.作文活动课
把生动有趣的活动引起课堂,为作文课提供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创作冲动,让学生有更为宽广的写作题材。
四年级《记一次跳绳比赛》的作文活动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1)班级跳绳比赛:①每组推荐两名跳绳最好的运动员,作好比赛准备;②每组推荐两名裁判员,作好评判准备;③运动员和裁判员上场并一一对应;④跳绳比赛开始;⑤冠亚军决赛;⑥冠军表演。
(2)回顾班级跳绳比赛的经过;
(3)把班级跳绳比赛的经过写下来。
这两节作文活动课上得热烈而有趣。学生置身于紧张而又激烈的跳绳比赛中,激发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一串串文字在笔下流出,在不知不觉中写出了400-500字的文章。作文语言生动活泼,内容详实具体,不但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还写出了比赛时的热烈气氛。
2.作文应用课
为了让学生的作文尽可能地用起来,满足其成就感,不仅要抓好课本规定的应用文教学外,还要让应用文真正进入学生实际的交往活动中,我在三年级设计了这样一个作文应用课的“套餐”,深受学生的喜爱。
(1)写“寻物启事”。
①作文课开始,我告诉学生,我的一个包在学校里丢失了。包里有一本备课笔记本、一支钢笔、一串钥匙、一百多元钱。请同学们帮我写一则“寻包启事”,以便尽快把包找回来。②学生写作积极性很高,争着写“寻包启事”,想尽力帮助老师。③和学生共同商讨后,我在其中选出一篇公认为是最好的“寻包启事”,贴在校园的橱窗里。
(2)写“感谢信”。
①包终于找到了,是一位二年级小朋友捡到的。我又请大家再帮我写一封感谢信,表扬那位拾金不昧的同学。②同学们又抢着写感谢信。③和学生共同商讨后,我又挑出一封公认写得最好的感谢信,送给那位拾金不昧的小同学。
这个作文应用“套餐”,完全改变了以往教师出题、学生做题的传统方法,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应用文真正进入学生实际生活中。让作文在应用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作文任务,学生不再把作文视为苦差事,而视为一项快乐的活动。
3.作文模拟课
把作文过程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大量的阅读例文中,学习、运用规范的语言。
在指导学生“写家乡一种植物”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文模拟课:
(1)看“片”导入,激发情趣。作文课刚开始,我就播放一段多媒体制作的课件:茂密的树木、碧绿的草地、美丽的野花……多彩的画面,柔和的音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家乡到处都是绿色,家乡多美啊!
(2)点击“火花”,拓展思路。引导学生联想“郊游”时所见的家乡的植物,生成“植物火花图”;启发学生从电视、电脑、课外书等方面交流有关植物的知识,以扩展“植物火花图”。
(3)借鉴范文,自由表达。这是作文模拟课的关键之所在。首先,引导学生讨论老师推荐的8篇描写植物的文章,你认为哪一篇写得好?好在哪里?其次,师生共同评议例文《我家那会变色的地毯》,使学生体会小作者运用那些奇特而又合理的比喻,使文章趣味横生。再次,教师从选材、构思、遣词造句等方面引导学生品析其它例文,在“火花图”上圈点,完成“植物火花图”。
(4)课堂交流,完成初稿。这节作文课打破了以往作文课中写作和生活相脱节的僵死的状况,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在大量的阅读例文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将范文中的规范语言内化自己的语言,激发其强烈的表达欲望。在轻松活泼的氛氛中,一篇篇洋溢着丰富而生动情趣的作文完成了。
三、作文批改“动起来”——各得其所
作文的批改、讲评,以前都是老师的专利,这对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很不利。因此,要开放作文的评改途径,让学生真正参与评改,各有所得。
学生写好《家乡的植物》这篇作文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批改作文的:
1.自批。学生大声朗读习作,自己检查作文中的错别字及句子不通顺的地方,特别强调“大声”读出,再现情境。
2.互批。同桌交换互批,取长补短,培养合作精神。
3.集体批。请一位学生上台以导游的口吻向旅行团成员介绍家乡的植物,看谁的介绍最令游客满意?不满意的如何改进?请全班同学充分发表意见,共同修改。
4.再包装。要求学生给修改后的习作配上插图,可以自己画也可以剪贴,与同学合作办一期《我爱家乡一片绿》的小报,班级将举行小报评比;也可以将习作读给家长听,征求意见再修改后,向学校广播电台、报刊杂志社投稿。真正让学生的习作通过修改后,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更强的学习动力。
作文是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在新课程已实施近九年的今天,我们不能再进行封闭式教学。只有开放,只有让作文课真正“动”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作文教改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