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翼霜,张继松,张美琪
(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 嘉兴 314000)
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气囊需合理充气以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还可避免口咽分泌物进入肺部,防止误吸,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1]。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气囊一旦漏气破裂,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呼吸频率增快、紫绀、经皮氧饱和度(SpO2)降低、人机对抗等表现,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和低氧血症而危及生命[2]。临床常用处理措施为更换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但是有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立即更换套管。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本院ICU对9例人工气道气囊漏气又无法立即更换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的患者,使用气囊漏气补偿装置,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1 对象 本组9例,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32~78岁。5例气管插管患者,其中3例困难插管(2例多发伤患者,1例糖尿病患者突发心搏呼吸骤停),生命体征不稳定;1例上颌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创面大;1例胃修补术后患者,预计短期内(<24h)可脱机拔管。4例气管切开患者(3例脑外伤,1例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气囊漏气发生在气管切开后1周内,窦道尚未形成,病情危重,其中1例在抗凝治疗中。
1.2 导管气囊漏气破裂的判断标准 在排除外部呼吸机管路及气囊外部充气部分无漏气的情况下,用注射器向气囊充气管内反复注入气体,指示气囊压力仍反复下降,使用呼吸机时听到口腔中有漏气声;呼吸机分钟呼气量低限报警[3]或高泄露率报警。
1.3 气囊漏气补偿装置的结构及使用
1.3.1 准备用物 氧源,氧流量表,湿化瓶,测压管3根,三通开关1个,250ml矿泉水瓶1个,气囊测压表,无菌蒸馏水。
1.3.2 操作方法 矿泉水瓶内盛无菌蒸馏水,液面高度约30cm;三通开关连接三根测压管,a端伸入矿泉水瓶液面下,使管口距液面25cm,b端连接氧源或空气源,打开氧流量表开关,调节氧流量为0.1~0.5L/min甚至更小,保持a端气泡逸出速度为2~5个/s,使用气囊测压表将气囊充气,压力30cmH2O,迅速将c端与外露充气气囊紧密相连接(使充气气囊内的单向压力阀处于开放状态)。见图1、图2。
图1 气囊漏气补偿装置示意实物图
图2 气囊漏气补偿装置示意简易图
本组9例机械通气患者经补偿漏气后,口腔中漏气声消失,呼吸机气道压力能维持在正常水平,呼吸机漏气率<30%,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氧合较前上升。结合相应综合治疗措施后,5例气管插管患者中,2例插管困难患者2~3d后成功脱机拔管,1例插管困难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更换气管插管,1例口腔术后患者补偿漏气48h后成功脱机拔管,1例胃修补术后患者16h后成功脱机拔管;4例气管切开患者在气管切开1周窦道形成后更换气管切开套管。
3.1 气囊漏气补偿装置的作用原理 人工气道是危重患者抢救及生命支持时的重要通道,人工气道的完整性是实现其功能的前提条件,而完整性最容易遭到破坏的就是气囊。气囊漏气后,气囊破口大小及破口相对于气道的位置影响气囊的漏气。气囊漏气补偿装置根据帕斯卡原理制定,在漏气补偿装置中气囊压力由a端距液面的高度决定,距液面高度越高,压力越大,只要充气速度>漏气速度,即a端持续有气泡冒出,气囊压力就能维持在相应水平附近;气囊漏气减少或增加时,a端排气相应增加或减少,而气囊压力基本维持不变。本研究显示,9例患者采用气囊漏气补偿装置,均获得较好效果。
3.2 使用气囊漏气补偿装置的注意事项 最适宜的气囊压力为25~30cmH2O[1],因此使用此装置,可根据患者情况调节a端距液面的高度,以调节气囊压力,既达到充分封闭气道,又不使气囊压力过高,以尽量小的流量持续、稳定的充气,减少整个系统内气体压强的波动,保持a端气泡逸出速度为2~5个气泡/s即可;严密观察患者面色、SpO2、生命体征及呼吸机潮气量、气道压力等参数的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使用该装置虽能暂时解决气囊漏气的问题,但对于需要长期呼吸机支持的患者应选择合适时机及时更换人工气道。
[1]赵丹宁,张红伟,李晓芳,等.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4,19(23):70-71.
[2]权明桃,江智霞,袁晓丽,等.人工气道气囊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4):308-310.
[3]任卫红,周丽.机械通气中通气量报警信号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2):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