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建,廖燕萍
(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江西抚州 344200)
数学是高中阶段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探究教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就明确指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应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中,提倡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1]。这为探究式教学走进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目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开展的效果并非十分理想,因此,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高中数学教学的规律,本研究试图分析总结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素,提出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五段法模式,以期对提高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有所裨益。
关于探究式教学或数学探究式教学,目前我国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内一些学者[2~4]对此虽然进行过界定,但还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这都无外乎与三方面有关,即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探究的问题与情境。因此,本研究认为,数学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围绕某个问题,运用探究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和发现新问题、创新新思维的过程,目的是不断探究、发现、解决数学问题和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其实质是师生双主体、双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基于高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在建构主义、主体性教育和合作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探究式教学的内涵,本研究认为,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四大要素: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发散探究、评估和总结推广(见下图)。这五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和程序
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始于情境。因此,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一方面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同时也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需要指出的是,情境创设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用最科学的教学手段、学生最了解的数学史、最直接的场景来创设情境。
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也是决定探究式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探究式问题要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问题本身要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来提问,忌讳为问而问,而是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来探究,同时要考虑到开展问题探究的主客观条件,比如资料、人力、学生认知能力、兴趣等,当然也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发散探究是探究式研究的核心载体和必要手段。它强调在问题指引和教师指导下,学生充分利用发散性思维,多途径、多领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既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也强调学生独立思考,特别是强调学生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在探究中认知,在探究中发展。
评估是多向的。从评估主体来看,它既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估,也指学生之间的互评。从评估对象来看,它既指师生评价各自的探究过程,也指师生评价各自的探究结果。这一要素对于及时指导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
总结推广是评估的扩展和延续,既是深入探究的终点,也是深入探究的起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自我反问、自我提问、自我反思,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的多角度、多层次和多方位性,强调方法新、异、优,使探究方案更优化、探究策略更合理化、探究结果更具真实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学生探究,引导学生思维迁移、知识迁移、能力迁移,真正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良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科学合理的选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内生动力,是保证学生专注学习的重要因素。然而,通过课堂观察发现,不少教师对探究性问题准备不够充分,事先论证不够有力,提出的问题可探究性不强,展示型问题居多,开放性问题偏少,且提出的问题的随意行较强,什么问题都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可谓“为探究而探究”,偏离了探究式教学的初衷,等等。这就要求我们高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提高对探究式教学内涵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数学教学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不断探究的过程”上来,精心设计可探究、能探究且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且这些问题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要求。
传统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器。随着建构主义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新型师生关系也在不断建构、不断发展,其中体现在课堂中就是学生、教师的变化问题。特别是探究式教学的提出,它更多的是强调学生作为探究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的尝试、体验和探究,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扮演的是促进者、合作者、评价者等角色。因此,进入探究式教学课堂,学生应在教师的帮助下,以主人翁的态度,明确探究目标,思考探究问题,掌握探究方法和策略,理清和交流探究思路,总结和分析探究结果,在整个过程中充当主导角色。需特别指出的是,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观,更多以参与者的身份,合作者的态度,启发者的影响力,去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促进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切记勿主导课堂,满堂灌,而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启发学生,积极营造一种探究活动的氛围。
探究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在教师和学生的帮助与合作下,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种教学的核心载体就是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堂辩论等形式,这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使用探究式教学的共识。然而,通过课堂观察发现,一些教师的探究式教学形式化比较严重,更多的注重探究结果,忽视探究过程。主要表现在:(1)教师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的探究时间较短,失去了探究的时间要素。(2)课堂上虽然比较热闹,但真正在探究的学生较少,教师缺乏统一的引导和指导。(3)教师更多地强调探究结果,注重结果的对与错,而对学生探究思维有所忽视。(4)探究的主体仅仅集中在少数成绩好的学生上,“跟风”探究的学生比较多。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反思,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坚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探究氛围,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寻找探究问题的途径,让学生懂得探究什么,如何探究,面对探究问题怎么做等,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课堂、学习思维的主人。
学习本身不是目的,关键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应该说,教师的评估和总结推广,既是教师反思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学生形成自我认知的基础。因此,教师评估和总结推广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然而,目前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多的是强调学生认知评价,忽视情感评价,更多地强调以分数论英雄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使用探究式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规律相违背。因此,作为现代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强调学生发展过程的重要性,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学习兴趣、交流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素养等方面上来,将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和谐统一起来,从探究精神与态度、探究方法与能力、探究行为与习惯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要积极总结推广探索过程中的好方法、好思维、好措施,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能力迁移、情感迁移,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我国运用时间不长,特别是在高中数学教学领域。但它对改变我国高中数学教育观念、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认真分析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深入探讨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对于提升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能得到广大教育研究者和同人们的关注,以期提出更多的、更好的、更切合实际的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切实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徐学福.探究学习的内涵辨析[J].教育科学,2002,(3).
[3]何李来,李森.论数学课题探究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5,(3).
[4]张汝新.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现状与改进建议[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