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级工艺专业平台管理模式的创立与实践

2012-06-07 09:48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生产部
航天工业管理 2012年10期
关键词:分中心工艺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生产部

“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把增强工艺创新能力作为发展工艺技术的战略基点和推动工艺现代化的核心,在军工行业建立了一批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专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出台了工艺创新工作的若干规定,构建了集团层面的工艺创新体系机构,要求所属各院加强工艺创新,推动工艺技术进步。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肩负着国家多个重点航天型号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十二五”提出了全力打造创新型、能力型、效益型航天高科技产业的目标,但研究院工艺管理目前存在3个“不完全适应”的问题:

一是工艺技术发展与防御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新概念装备预研和新一代装备高精度、高可靠、小型化、轻量化、应用环境严酷等条件对新工艺、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二是工艺技术水平与当前科研生产的需求不相适应。研究院承担着日益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但目前工艺技术水平与型号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有优势、有特色的工艺专业发展存在局限,工艺技术和工艺装备没有形成整体实力,型号产品部分关键核心制造技术流失在外,部分型号批生产制造瓶颈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些都制约了研究院科研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工艺人才队伍建设与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不相适应。研究院工艺人员虽然在数量上得到了一定补充,但缺少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处于被动式救火的工作状态,不能满足当前型号研制和批生产对工艺的需求。

鉴于上述问题,研究院决定在院级层面构建工艺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增强研究院工艺创新能力,培养工艺专业人才,提升研究院整体工艺水平。因此,工艺专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搭建、管理及如何发挥作用成为工艺管理部门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工艺专业平台的架构及优势

基于院级工艺专业平台的架构是,通过建立一批具有研究院特色的院级工艺分中心形成研究院工艺专业创新平台。紧密围绕研究院发展战略和科研生产任务需求,从全院工艺创新工作的顶层策划着手,系统地分析并确定工艺专业技术发展的方向及重点;将原来分散在各单位的工艺专业资源集中起来,建立电气互联、计算机集成制造、材料应用、先进焊接、总装调测、特种加工、精密成形、精密加工等专业工艺分中心并挂靠在优势单位,实现优势互补、技术资源共享。

基于院级工艺专业平台的管理模式为,各工艺分中心直接涉及实体单位和生产一线,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宗旨、职责任务、管理模式和运行程序。以研究院工艺专业技术统筹发展的理念,首次打破院属各单位之间长期以来的技术壁垒,突破各专业之间的隔阂,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建方案,在研究院建立了一批工艺分中心作为全院工艺专业技术研发的支撑机构,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技术联合体,使工艺研发体系有了着力点和生命力。

该平台创建了“院级指导、挂靠厂所、共同参与”的组建模式,建立了以项目带动、院所(厂)两级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建立了多层次人才培养和3年评估机制,使工艺分中心的良性运行有了管理上的保证;同时激发了各个参与单位和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工艺技术创新的活力。

通过工艺分中心制定工艺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引领和带动工艺专业技术发展;制定工艺分中心工作程序来规范管理;编制年度工艺分中心工作策划和专题计划,通过定期监督检查和量化考评,使工艺分中心的工作落到实处,实现闭环管理;形成了一套具有研究院特色的院级工艺分中心管理办法和工作程序,并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工艺专业平台的创新管理

1.创立分中心机构

研究院目前正处于由研制为主向研制、生产并重的转型阶段,以往工艺专业和技术资源分散在院属各单位,技术信息闭塞,甚至出现重复性技术研究,难以在专业技术上形成合力。工艺专业平台的建立有效整合了全院工艺专业技术资源,将工厂、研究所作为技术投入和工艺创新的活动主体,建立了一批工艺分中心作为全院工艺专业技术研发的支撑机构,形成了一个优势互补的技术联合体,使工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有了活动平台。

工艺分中心机构的定位是研究院统一领导下的工艺专业技术支撑机构,是非法人资格的技术联合体,挂靠在具有专业优势和保障能力的院属单位。目的是以工艺分中心建设为平台加强工艺技术研发,推动各单位工艺专业的技术交流,强化先进适用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积极推动工艺技术人员的培养,充分发挥分中心的咨询服务作用,促进研究院整体工艺技术进步和制造能力的提高。

工艺分中心机构设置包括分中心领导、日常办事机构、工艺研究团队和咨询专家组,实行主任负责制。分中心主任由挂靠单位人员担任,全面负责分中心的组织和管理运行工作,副主任协助主任进行各项工作的组织和落实。咨询专家组是分中心的技术咨询组织,对分中心的专业技术发展方向提出指导建议,参与项目的评审和成果评价,指导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等。分中心日常办事机构由挂靠单位、成员单位的工艺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分中心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和具体业务工作的开展,并协调分中心成员及有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工艺研究团队由分中心组成单位相关工艺专业人员构成,负责开展具体工艺技术研究工作。

工艺分中心的组建方案由研究院组织评审后备案,各分中心机构组成及分工、主要成员由研究院确定。分中心组织机构的创建,从体系、顶层设计、基础能力上为工艺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工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平台。

2.分中心管理机制创新

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各分中心每年负责提出工艺技术创新项目,经研究院审查后列入院质量技术基础工艺项目指南,在论证立项方面给予支持。分中心跟踪本专业的前沿技术及发展方向,制定本专业技术发展战略和规划,开展情报研究,每年发布本专业技术发展的信息简报。研究团队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预研工作,鼓励申报和承担国防基础科研、先进制造技术、工艺共性技术等项目,参与型号工艺攻关和工艺优化,分析和解决科研生产中重大工艺技术难题。每年组织评选优秀工艺项目,对工艺创新活动中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

工艺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加强工艺专业技术领军人物等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选拔一批中青年工艺技术带头人,建立一支有研究院特色的专业学科配套、年龄结构合理的工艺研究队伍。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承担重大项目选拔技术带头人、锻炼技术骨干,通过举行技术交流和讲座带动年轻工艺师进步。有步骤地推荐军工行业工艺专家、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工艺大师、研究院工艺专家,成为研究院工艺人才培养的摇篮。

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以项目带动院、所(厂)两级的多元投入机制。工艺技术研发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分中心承担的国家、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及研究院的项目,除了研究院支持分中心日常管理的经费以外,各分中心的挂靠单位及成员单位提供场地、人员、设备以及自筹经费投入,保证工艺分中心的运行和相关业务的开展。

考核评估机制。研究院对分中心以听取总结汇报、审查资料、现场检查等形式进行年度考核,从运行保证措施情况(20分)、工艺研发与技术成果(30分)、实用技术及推广应用(15分)、培训交流与人才培养(20分)、运行情况及计划完成(15分)五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这五个方面又进一步细分成46个小项,且每个小项均有分值标准。考核结果分为优、良、差3档,与下一年度研究院综合计划工艺分中心管理经费预算挂钩。

对分中心实行动态管理,每3年进行一次评估认定,对分中心职责的履行情况和运行状况等进行评估打分,对评估结果优秀的分中心从院级项目上给予支持,对评估结果差的分中心限期1年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调整挂靠单位。

3.分中心管理方法创新

通过探索和实践制定了研究院工艺分中心管理和工艺创新工作管理办法,保证了研究院工艺分中心的科学运行和有效管理,落实分中心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使其规范化和制度化。

通过工艺分中心制定各工艺专业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引领和带动工艺专业技术发展,提出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项目建议,积极争取项目论证立项。针对所承担的研究院质量技术基础工艺项目研究、预研、工艺攻关及优化等项目,分中心应及时进行专业技术成果总结,形成标准规范,并积极申报成果和专利。找出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准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制定并不断完善工作程序以规范管理。分中心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会,主要总结上一年的工作成果和经验并布置下一年的工作。编制年度工作策划和专题计划,经审核后纳入研究院年度工艺专题计划,并定期监督检查工作的完成情况,使分中心的工作落到实处,得到闭环管理。

分中心每年至少组织2次专业技术交流、培训活动,包括成果发布、专业培训、技术研讨、技术调研和行业协会活动等。每年对本专业取得的技术成果进行优选,对先进适用技术制定详细的推广实施方案,明确推广技术的名称、推广单位、应用成效等内容,并组织实施。

三、工艺专业平台的实践效果

1.专业技术优势力量效果明显

研究院工艺分中心聚集专业特长,形成合力优势,在争取“十二五”国家国防行业级项目论证与立项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以计算机集成制造工艺分中心为主论证的某数字化制造平台技术重大项目、电气互联工艺分中心为主论证的“高可靠微组装与系统级封装技术”和“微波3D-MCM高密度组装技术”2个重点项目均已立项。精密铸造与精密加工联合攻关,攻克了某型号整流罩骨架变形控制技术难题;材料应用艺分中心在树脂基复合材料缠绕成型技术、高比份铝基复合材料加工等方面拓宽了专业面,在研究院首次制造出某重点型号复合材料发射筒,为新一代装备的研制提供了技术储备。

2.突破了一批关键工艺技术瓶颈

通过开展工艺研究,突破了30余项关键制造技术,解决了一批影响型号工程研制的重大制造技术难题和瓶颈,提升了一批核心产品的制造能力,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型号产品的研制生产中。例如LTCC多层基板制造、微波MCM技术工程化、MES应用、复杂薄壁大开口舱体精加工防变形控制、三维工程可视化、移相单元磁控溅射镀膜、锌镍合金电镀、高功率低损耗微波铁氧体材料制备、高强耐热镁合金应用、厚板铝合金机器人摆动自动TIG焊、搅拌摩擦焊等技术,其中一些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3.推进了技术交流与成果应用

在交流培训与咨询服务方面,开展了微组装技术交流、表面贴装技术交流、产品可制造性设计与评价技术讲座、车间执行系统技术咨询、氢脆知识讲座、真空热处理技术交流、激光快速成形技术交流、皮秒激光细微加工技术咨询、数字化焊接技术交流等21项活动。在成果及应用方面,制定或修订航天标准8项,院级标准8项,所(厂)级标准17项,申报专利9项(授权4项),发表论文52篇,获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工艺创新优秀项目一等奖9项,工艺创新优秀项目二等奖9项。高密度互联基板、印制板水清洗、有铅无铅混装焊接、MES应用、虚拟装配、激光焊接等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

4.培养了专家型人才和技术骨干

近3年,研究院注重塑造大师级人才和培养年轻技术骨干人才,2人成为军工行业级工艺专家;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首次聘任的5位工艺大师中3位来自研究院的3个工艺专业带头人,7人被选入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工艺专家组,院级专家型工艺人才51人,目前工艺分中心正在培养的青年技术骨干有15~20人。这些人才为带动和提升研究院整体工艺技术水平和能力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分中心工艺技术研究院
对锰硅合金冶炼工艺技术问题的解析与研究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西宁)分中心成立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河南分中心成果展示
HL-2M真空室试验段制造工艺技术
薄煤层综掘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