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爱华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内涵,背诵文章。理清思路既可以整体把握,也可以细处着手。
关键词:语文教学;理清思路;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22-01
思路,指的是写作时作者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所谓的理清文章思路就是要通过分析文章的选材取材、结构层次、线索脉络、详写略写、过渡照应等探索作者定型的思维过程。
理清思路是理解文章的枢纽,是形成阅读能力的根本,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在阅读教学中,只要能抓住文章的思路,就能带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各项工作的全面实施。理清思路是培养理解与概括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领悟作者情感流动、记忆一篇文章的必由之路。
1.理清思路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阅读首先要求达到真正的理解,而达到真正的理解,自觉的注意思路的开展是重要方法之一。”叶圣陶所谓“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就是这个意思。他认为阅读理解要从理清思路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极有意义的。
2.理清思路有助于理解词句的含义。阅读的时候,我们事实上也上了路,进入了作者的思路,跟着作者的思路走。循着作者的思路,从过来的路可以推知下一步。思路是一步接一步的,第二句是从第一句来的,第三句是从第二句来的,懂得了第一句和第三句,可以推知中间的一句。理解的对,就讲的通。理解不对,就讲不通。可见,利用思路的连贯性,可以解读词句。检验理解正确与否,可以看看跟上下文连贯不连贯。
3.理清思路有助于背诵。学生最头痛背诵课文,尤其是古文,理清思路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理清文章的思路犹如透视,其间的条理脉络一清二楚,了然于胸,文章就容易装在脑子里了。背诵有时会“卡壳”,下一句一时想不起来,如果从旁提示一两个字,全句又马上可以背下去。这是怎么回事呢?没有把握思路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思路清楚,前一步后一步走的是什么路径一清二楚,就不至于发生“卡壳”了。理清思路,大有利于背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大致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对于思路中“毛细血管”似的脉络又能不断领悟,又有利于锻炼自己的思路,倘若思路还没有理清,急于背,那就事倍功半了。需要背的时候,又难免“卡壳”了。
例如,教学《兰亭集序》,在感知作品,理清思路时,第一段,师生共同探讨思路,我做出了这样的板书:(1)时间、地点、目的
(2)人物群贤…… 少长……
(3)环境此地有…… 又有……
(4)活动一觞一咏……
(5)天气·……天朗·……惠风……
(6)感受信可乐也
师生刚分析完,我让学生看着板书回忆第一段内容,大多数学生能记得差不多。再看着文章熟读两遍,多数同学都能背诵下来了。
叶圣陶先生说:“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理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
那么又怎样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呢?我们应该在备课中,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要把作者的思路摸清楚,首先从细处着手,要抓住语句间的组合关系。文章是由段落层次组合而成的,其内容是根据语段的大意来综合的,各語段间、层次间,不管怎样排列,但它所表达的内容都是要围绕中心的,各个语句间都有一定的语脉,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把握住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先看一句跟一句怎样联系,再来看段,一段跟一段怎样联系,一段一段清楚了,全篇文章也就清楚了。这是从局部到总体,完全符合阅读过程,特别是初读的过程。不能大致理清一个个局部的思路,总体思路也无从摸起。
但是,精读,研读,是反复阅读揣摩的过程,从局部到整体,从整体到局部,循环往复。理清了总体思路,也有助于深入细致地理清局部思路。一般说来,理清总体思路难度小些,理清局部思路难度大些。教读是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初中阶段已经一再训练“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所以,从训练上说,教读一篇课文,可以先训练理清总体思路,再训练理清局部思路。
理清总体思路的基本方法:第一步,分析课文段、层次(这里的“段”也说“部分”);第二步,分析各个部分之间、各个层次之间的联系。
文体不同,划分层次的方法也有不同。记叙文可以根据事件的发生发展、情感的变化、地点的转换等来划分;议论文则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体式,如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总分式来划分;分析说明文时应该抓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要点。
一般文章的写作思路大体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
1.并列式。其思维方式是平行关系扩展,段与段之间表现为横向关系,内容一般是谈几个方面的问题或一个问题的几个侧面。如《春》中绘春部分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以及人们的迎春图,这五幅图画从逻辑上讲是并列关系。
2.层进式。这种方式表现为上下文之间相互衔接、向前推进,思维形式是纵向延伸;事情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如鲁迅先生的《故乡》,抓住了三个发展阶段,“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捕捉住此阶段与彼阶段的转换处,就能较好地整理出这类文章的思路。
3.总分式。总分式实际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这三种形式。如《我的老师》开头就点题,然后回忆了与老师的交往,突出了蔡老师对作者的巨大影响和学生们对老师的依恋,最后写到与老师的分别结束全文。采用这种总分总式的结构就显得思路很清晰。
总之,要了解文章的思路,就要懂得各种体裁的不同写法和特点,还要领会文章结构的安排,这是作者思路的具体指归,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为理清思路而分析课文的段和层次,无论段、层次的划分,还是段意层意的概括,尽可以也必须跟通常的做法有所变通,有的板书设计好,好就好在能体现课文的总体思路,一目了然。
当然,理清文章思路的途径较多,关键要注意到线索、过渡与照应、段落的划分、首尾段的安排以及重要的字词句、标题的提示作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