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保健,从“心”做起

2012-06-04 09:31孙清廉
祝您健康 2012年1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硬化血脂

孙清廉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所有死亡原因的1/3是由心脑血管疾病所致。而在1700万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中,80%分布在低中等收入国家。在2000~2020年中,心肌梗死在死因排序中将从第五位跃居为第一位,脑卒中将从第六位跃居第四位。上个世纪的最后50年,由于经济发达国家采取了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等措施,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死亡率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已呈下降趋势,而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以及俄罗斯却呈明显上升趋势。

可以看出,心脑血管疾病在现代所有疾病中,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所以,我们要想延年益寿,养生保健首先要从“心”做起。特别是每年的11月至下一年的元月,是全年中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最高时期。所以,严寒冬季的养生保健,更应该重视护“心”。

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逐年增加的原因

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心脑血管疾病之所以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是宣传教育力度尚小,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避免或控制致病危险因素的重要性。如在我国,烟民的数量和超重肥胖者不但没有减少,还在逐年增加,而且缺乏运动的“静息”生活方式正在成为一种时尚。2004年卫生部报告的“中国城乡居民健康营养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达1.6亿,血脂异常者达1.6亿,糖尿病患者达2000万、空腹血糖受损者达2000万,肥胖者达6000万、超重者达2亿,烟民更是高达3.3亿、被动吸烟者高达9亿。1998年,我国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13秒就死亡一人,这个数字让人触目惊心。

北京市1984~1999年,成人胆固醇水平增加24%。而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胆固醇水平每增加1%,冠心病患者就会增加2%,以这种规律计算,北京市冠心病患者增加了近50%。根据英国的调查研究显示,心肌梗死的死亡原因77%归因于胆固醇,增高。在近15年间,北京市中年男性心梗死亡率增加1.54倍。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很多中年人虽然身体较胖,胆固醇升高,生活压力较大,但没有心血管疾病的忧患意识,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危险人群,对完全可防可控制的疾病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以致因小失大,这不能不说是十分可悲的。

心肌梗死是可以预测和预防的

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发病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而引起的。其形成过程存在多种危险因素,除少数不能改变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和家族史)外,其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缺乏运动、不合理饮食,以及由这些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所引起。在这些因素作用下,则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猝死。

从各种危险因素的出现,到动脉粥样硬化最初的改变,往往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经过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沉默”和演变,到中年之后才会突然发病。在这个过程中,最好的医疗技术也不能替代预防作用。从年轻时期就重视采取预防措施,不但成本较低,还会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一个全身性、弥漫性的血管疾病,而且是可防可控制的。经51个国家的对照研究表明,90%的心肌梗死可以被9个因素预测,其中8个危险因素按轻重排列为:血脂增高、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紧张,不难看出这些危险因素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一个积极的因素则是坚持少量饮酒(饮少量葡萄酒最好)。该研究还指出,如果能做到以下3点:戒烟、血脂下降、血压达标,6名心肌梗死患者就有5名可以预防。美国近30年来,人均寿命延长了6年,其中3.9年归功于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可以这样说,动脉粥样硬化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最大风险,重视养生保健,对你的血管健康多关注,实际就是对你的人生养老保险进行的重要投资。

此外,不正常的气候变化特别是严寒和酷暑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如寒冷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细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升高。由于冠状动脉狭窄,会引起心肌缺氧加重;寒冷还会使血液中纤维蛋白元浓度增加,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引发血栓形成。这两种原因均会使心肌梗死和脑中风发病率增加,甚至会导致猝死。所以,顺应自然,保持人与大自然的平衡,也是十分重要的养生内容。

构筑全面防线,抓好“六防”

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模式,近20年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重视从源头治理,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构筑全面防线,特别是抓好“六防”,是当务之急和预防重点。

(1)防危险因素。从青少年开始就要重视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其重点是:生活规律;重视运动健身;戒烟少酒;饮食多品种多变化,做好科学搭配,保持低脂、低糖、低盐和高维生素,适当多吃蔬菜和水果,保证营养平衡;适当节食,防止营养过剩,防止发胖,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和情绪,克服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避免生气动怒,保持情绪稳定;顺应自然,关注气候骤变,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减少各种诱发因素,对防止与减少发病是非常重要的。

(2)防相关疾病。对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应该坚持对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使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3)防血栓形成。对患有动脉硬化、冠心病的病人,长期服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等抗血栓药,如阿司匹林、潘生丁和中药丹参、川芎、红花或复方制剂,预防血栓形成;应用“他汀”类药物稳定血管内斑块,防止出现心血管事件。

(4)防严重后果。若一旦出现血管栓塞迹象,必须争取在6小时内将患者送进医院进行急救,开通血管,恢复血流,抢救心肌。即使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果有健全的体制,也不可迟疑,以降低死亡风险。

(5)防再次复发。对抢救成功的患者,应努力做好疾病的二级预防,预防复发。

(6)防心力衰竭。即使是小面积的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也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所以要提高警惕,主动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对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的预防策略,一是要早:从青少年时期就应启动;二要采取综合措施:对多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三应进行强化:对中年及高危人群进行强化干预;四要坚持到底:需要终身进行预防治疗。此外,还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抓好宣传教育工作,“有胸痛要早去医院”;二是院外做好早识别、早复苏、早转送;三是院内开辟绿色通道。

(编辑汤知慧)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硬化血脂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你了解“血脂”吗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