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古人说: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何为智者?遇事不惑者也。遇到一件事,一个问题,能够全面、客观、有深度地进行综合分析、思考和比较,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然后,认清目标,矢志不移,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水滴石穿,终成正果。智与知不同,知是知识,一学就会,但只是表层知识,并不形成性格,不一定能变成信念与行为。而智是“知”下加“日”,即有了知识后,还要日日潜思精炼,天天悟道行道,才能提升成智慧,升华成性格;才能遇事登高望远,高屋建瓴并且持之以恒,一以贯之。能做到智和勇,不是容易的事。
当年,白居易曾向一位高僧虚心讨教佛法的真谛究竟是什么?高僧说就8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这还不简单,连3岁孩子都懂得。”高僧说:“3岁孩子懂得,80岁的人做不得。”真是一语道破天机。的确是这样,古今中外都一样,懂得是容易,但做到却不易,这就是人性的弱点,这也是健康教育乃至一切工作的焦点、热点、难点所在。
这种“智”,即理智、才智和睿智,要从青少年抓起,有了“智”,天下就没有什么难事了。这样一来,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膳食、坚持运动、心理平衡、控制高血压、控制糖尿病等所有问题都会变得十分自然,十分顺畅,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样,我国的各种慢性病总体上发病率将能下降一半以上,人均健康寿命再延长10年,达到72.3岁,直逼世界最先进的日本——健康寿命74.5岁。而且医药费和卫生资源消耗将大大下降。如按下降1/3计算,那就等于每年节约5000亿元人民币,而且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生命质量大大提高,全面的小康社会将早日到来。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医疗条件的大大改善,我国人均寿命也有了很大提高。有人戏言,古人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应该往后延长20年了。但也应看到,生活中有一些人总是患得患失,与忧愁、烦恼相伴,寿命自然大受影响,可见,想得开、看得深,对延年益寿是有积极意义的。
《论语》提出“智者寿”的养生哲学,《淮南子》进而演绎成:“智欲圆而行欲方。”后人便以“智圆行方”作为成语,阐明凡事考虑要圆通灵活,行为要合乎规律、不苟且,这样才能长寿,这是很富有哲理的。老人离岗后,思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诸方面产生种种不适应,滋生孤独感、隔绝感、无用感,这是每一个人都难以避免的。智圆行方,才能遇事想得开、放得下、看得透,心态平衡,自然益寿延年。
心理学认为,智者区别于凡人的表现形式虽多,但其核心只有三个方面:一是视野,即看问题的广度。越出个人的圈子,放眼周围乃至社会,就能自我开脱、处世超然,进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而洒脱豁然地生活。否则,患得患失,整日生活在不愉快之中,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极大。二是视程,即看问题的深度。既要看到今天,还要看到昨天、明天,从而明白“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旧人”的道理,摆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忧愁。三是视焦,即辩证地看问题。通过纵横交错,进行客观的比较与衡量,寻找自己的位置,摆正自己的心态,这是很重要的。俗话说得好:“看人骑马心如烤,看人推车气自平。”只有辩证地看问题,才能宠辱不惊,知足长乐。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尊老爱老,日益成为社会的风尚,但外因毕竟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智圆行方的老人,才会真正理解了生命的真谛,潇洒豁达地享受生活,感受改革开放给自己带来的幸福;从容不迫地享受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生活。那乐观豁达的人生,自然也使自己生命充满了活力,这是让人何等羡慕啊!
信哉,“智者不惑”,真是一“智”千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人生都是好时节”。愿更多的智者,享有更美好的明天。 【编辑: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