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宝 薛 蓉 冯艳红 戴玮玮 李 丽 吴卫锋 邱 洁 杨永峰
慢性乙型肝炎炎是一种持续性和进展性的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安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经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拉米夫定上市之前,还没有一种能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传播的药物。在拉米夫定上市以后,使患者的病毒学、生化学得到控制。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产生耐药的问题越来越严重,1、2、3、4年耐药率分别为 14%、38%、49%、66%[1]。部分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会出现肝病加重,或者发展为重型肝炎[2],。因此,针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如何选择药物重新治疗,并达到优化的治疗效果,也是临床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临床普遍选择联合阿德福韦酯,或者只选择阿德福韦酯治疗。我们鉴于替比夫定存在较高的HBeAg 转换率,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改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从替比夫定的Ⅲ期临床研究发现,无论HBeAg 阳性患者还是HBeAg 阴性患者,治疗1年或者2年的疗效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治疗两年后HBeAg 转换率高达29%[3],Lai[4]和Marcellin[5]等的研究表明,与其他核苷类似物比较替比夫定拥有较高的HBeAg 转换率。阿德福韦酯在体内迅速代谢为母体药物阿德福韦,作用于DNA 多聚酶的不同靶点,抗病毒的位点不同于拉米夫定。因此,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不具有交叉耐药,阿德福韦酯有较强的活性[6]。我们应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32 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一、病例选择 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 例。诊断参照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7]的标准。有慢性HBV 感染史,HBsAg 阳性6 个月以上,HBeAg 阳性或阴性,年龄 21~55岁之间。有证据证明系拉米夫定耐药的病人。LAM耐药的判断标准:1)接受至少 36 周 LAM治疗后,HBV DNA>1×105拷贝 /毫升;2)接受至少 24 周 LAM 治疗后,HBV DNA 水平曾 <1×105拷贝/毫升,但在以后的检测中发现HBV DNA≥1×105拷贝/毫升;3)在治疗过程中,确证为YMDD 变异和HBV DNA≥1×105拷贝/毫升。排除标准:合并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CV、HDV;合并其他肝脏疾病如酒精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二、治疗方法 32 例患者给予替比夫定(北京若华公司)600mg/d,阿德福韦酯(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10mg/d 治疗;28 例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10mg/d治疗。两组疗程至少1年。
三、检测 HBV DNA 采用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仪器为PE5700 型基因扩增仪,试剂由深圳匹基公司提供;HBV标志物检测采用ELISA 法(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肝功能采用日本奥林巴斯公司AU2700 全自动生化仪及配套试剂检测。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治疗前后HBV DNA 阴转情况 治疗期间两组HBV DNA 阴转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见表1。
二、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 水平变化 见图1。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HBV DNA 水平在治疗初期迅速下降。在12周时出现平稳下降,以后保持在低水平;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在12 周时下降明显,其后也平稳下降,但水平高于联合治疗组。在初期有效的病例在治疗末期部分患者出现了病毒学反弹。
表1 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 阴转率(%)的变化
三、治疗前后ALT 变化情况 联合治疗患者血清ALT水平下降迅速,在12 周左右基本正常,52 周时93%患者肝功能正常;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在12 周时肝功能也基本正常,但在52 周时只有75%肝功能保持正常。
图1 两组患者HBV DNA 水平变化
四、HBeAg 转阴和HBeAg 血清学转换情况 联合治疗组HBeAg 转阴率为37.5%,阿德福韦酯治疗组为7.0%,联合治疗组HBeAg 血清学转换率为18.8%,阿德福韦酯治疗组为3.5%较(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
五、安全性评价 在整个治疗期间,联合治疗组有1 例出现乏力、肌肉酸痛和血清CK 升高。加用易善复治疗后症状缓解,CK 恢复正常,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治疗的一个里程碑。自从它上市以来,减轻了很多患者的痛苦,也挽救了一大批患者的生命,它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已被确认,但长期用药后易出现病毒变异和耐药,却不易解决。
针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学术界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8]。替比夫定在抗病毒和降低病毒的耐药性上优于拉米夫定,且具有较高的HBeAg 转换率,目前有明确的证据说明它在抗病毒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我国有一大批患者在出现拉米夫定耐药后直接改用了ADV 治疗。本组资料说明单药治疗在52 周时HBV DNA<500 拷贝/毫升者超过90%,大于75%患者肝功能正常,也解决了这些患者耐药的困境。我们考虑到替比夫定具有较高的HBeAg 血清学转换率,且具有强效快速抑制血清HBV DNA的能力,所以选择了联合方案。
本研究在治疗期间患者HBV DNA 迅速下降,在12 周后出现平稳下降,至52 周时联合组患者血清HBV DNA 仍保持在低水平。联合治疗组在安全性及耐药性方面均获得了肯定的结果。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2):81-89.
[2]Fungs K,Lok AS.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patient with antiviral resistance.Antivir Ther,2004,9:1013-1026.
[3]Liaw YF ,Gane E,Leung N,et al.2-Year GLOBE trial results:telbivudine is superior to lamivudin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Gastroenterology,2009,136:486-495.
[4]Lai CL.Leung N,Teo EK,et al.A 1-year trial of telbivudine,lamivudine,and the comb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e antigen-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Gastroenterology,2005,129:528-536.
[5]Marcellin P,Chan HLY,Lai CL,et al.In hepatitis B patient treated with either adefovir or telbivudine,maximal early HBV suppression at 24 weeks predicts optimal one-year efficacy.J Hepatol,2007,46(suppl 1):s193.
[6]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7]侯金林,于乐成.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优化.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9:45-49.
[8]贾继东,侯金林,尹有宽,等.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预测探讨.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15:34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