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萍
正常人体通过“天然起搏系统”控制心脏搏动的节律。心脏起搏器通过模拟人的天然起搏系统发放电脉冲,使心脏有规则地搏动。心脏起搏器可以改善心脏的功能,使它有规律地泵血[1]。植入心脏起搏器后,病人头晕目眩、晕厥和眩晕的症状明显减轻,感觉精力更充沛了,有些病人必须完全依赖心脏起搏器来保持心脏的搏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对2008年5月~2009年12月成功植入起搏器的25位患者进行随访,发现他们术后满意度不一致。现将调查结果及指导报告如下。
2008年5月~2009年12月入住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的起搏器植入患者25人。农民3人,城市居住老年人18人,城市居住年轻人4人。调查对象均已婚。男18人,女7人,年龄35~78岁。
1.2.1 调查工具
①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及费用支付方式。②患者满意度问卷:包含对生活的影响、起搏器的功能、是否出现疲劳、呼吸短促等不适、是否进行过起搏器程控等方面调查。采用5分计分法,大于或等于4分为满意,低于3分为不满意,3~4分之间为基本满意。
1.2.2 资料收集
采集收集之前,首先取得他们的同意。之后严格按照问卷的要求,让他们写出自己真实的自评,发放问卷30份,收回25份,有效率83.3%。
25例患者,文化程度以中学及以上居多。其中工人8人,干部10人,农民3人,教师4人。费用支付方式:社会医疗保险16例,农村合作医疗3例,城镇医疗保险3例,自费3例。单腔起搏器5人,双腔起搏器20人。一人出现晕厥一次,未进行程控分析,其他人均进行过程控分析,未出现不适症状。
25例患者中,72%认为对生活没有影响,基本满意,28%抱有焦虑思想(其中1人没有进行起搏器程控),认为自己与正常人不一样,担心出现并发症,从而不敢正常生活。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经济负担是部分患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农民尤其是年轻农民认为起搏器费用高,加上后续的随访、更换电池的费用都是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次调查组中年龄大的农民是程控时随访的患者,安装两年发生了电极磨损而更换电极,因为没有劳保,安装起搏器也是孩子的想法,这一次更换电极对他产生很大的情绪反映,认为质量不过关。还带来了经济负担。
患者认为电能或磁能会干扰心脏起搏器的工作,另外从省电的角度考虑,不敢和其他人一样来去自由,表现为对将来生活和工作失去信心,担心工作不能胜任,由此可见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社会康复是护理干预中不容忽视的方面。在目前社区护理服务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医院主动承担起这一责任,提供出院后的延伸服务,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3.1.1 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本组患者的随访中 有8例表示出院后很难适应新角色,潜意识存在焦虑情绪,我们定期进行随访,在取得信任的基础上,通过面谈或电话交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电磁干扰。电能耗尽是必不可免的,教会患者每天起床数脉搏,触摸脉搏是最简单的系统监护方法之一,检查自己的脉搏就可以间接地检查起搏器的功能。监测脉搏应坚持,尤其是在安置初期及电池寿命将至时。初期探测脉搏可了解起搏器情况,末期探测可及早发现电池剩余能量[3]。努力按照医生指导去做,按时程控分析,这样一切都是安全的,并对患者积极的合作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增强其信心。
3.1.2 家庭社会支持
我们为患者建立同伴支持系统,鼓励分享自我护理经验,使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动员家属、朋友及单位等支持系统的配合,不仅关心患者,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现实,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给予经济上支持。本组植入两年农民老者因经济负担重,我们与供应商联系后减免了大部分更换了电极的费用,帮助其渡过了困难期。
3.1.3 学习适应心脏起搏器伴随您的生活
鼓励多与他人交谈 ,有助于缓解情绪,多于医生、护士、朋友或家人交谈,参加病人联谊会,与其他植入起搏器的病人交流体会,可以让患者感觉自己并不孤单。运动是减少压力,获得力量和增强信心的好办法。压力太大容易使人疲劳,增加患上其他疾病的机会。此外,睡眠也会受到影响,造成情绪不稳定和容易发怒。每日进行两次20~30分钟的闭目静坐是放松的好办法。睡午觉或早晨缓步行走也能帮助您平缓心情。远离酒精和咖啡因,不要抽烟,这些生活习惯会加重焦虑和抑郁情绪。按时程控患者的起搏器,告诉患者这是安全的。
随访有效的帮助我们了解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情况,为我们开展医疗服务工作提供了事实根据。
[1]藏红云、韩雅玲.永久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1):23-24.
[2]郭继鸿.心脏起搏器基础教程[M].天津:科技出版社,2007:55-57.
[3]康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护理体会及健康指导[J].当代医学,2010,16(4):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