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君 杨美荣 王丹凤 苑 杰
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人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临床发现,许多糖尿病患者存在睡眠障碍,而睡眠质量差会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效果[1]。社会支持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从社会心理刺激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支持应该被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本研究拟探讨社会支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为实施糖尿病患者心理治疗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选取唐山地区2011年10月~2012年12月于唐山市中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200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7)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84例,女116例,年龄29~63岁,平均(50.21±6.85)岁,病程 9 个月~18 年。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病种、病程等。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2]:用于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的应用和日间功能7个维度,每个维度以0~3分计分,很好计0分,较好计1分,较差计2分,很差计3分,各维度得分相加为总分,得分范围为0~21分。PSQI得分<8分为睡眠质量较好,≥8分为睡眠质量差,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3]。③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4]:用于评价患者社会支持状况,量表的评分包括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因子。按社会支持总分排序,高分端27%为社会支持高分组,低分端27%为社会支持低分组。
1.2.2 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的标准化问卷,为保证被调查者的隐私权,调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由患者自行填写。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按PSQI得分<8分为睡眠质量较好,≥8分为睡眠质量差的评价标准将被2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睡眠质量好组(n=18)和睡眠质量差组 (n=182),其中,睡眠质量较好组SSR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睡眠质量差组。见表1。
表1 不同睡眠质量者社会支持各因素得分情况(x±s,分)
按社会支持总分排序,以高分端27%为社会支持高分组,低分端27%为社会支持低分组的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社会支持低分组(n=54)和社会支持高分组(n=54),其中,社会支持低分组的催眠药物使用及PSQI总分两项得分高于社会支持高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社会支持得分组睡眠质量比较(x±s,分)
SSRS总分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使用得分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1)。 见表 3。
表3 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r)
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良好的睡眠质量对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5-6]。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坚持长期的综合治疗,同时需要负担巨额的经济支出,这使得患者心理负担加重,负性情绪增多,从而导致糖尿患者睡眠质量下降[7]。国内外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8-9]。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社会支持即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因素。社会支持是人通过社会联系获得他人或团体的支持,即个体与他人或团体的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不但影响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也改变了个体应激适应和应付能力[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水平可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获得社会支持多,对支持的利用度高则睡眠质量较好,与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11-13],原因可能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到了较好的支持、理解、关心等,这样不仅使患者在物质方面接受更好的治疗,还可以让患者出现的负性情绪和心理负担得以缓解和减轻。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显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等多个方面都与社会支持相关显著。这表明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关注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同时,要重视其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鼓励患者的亲人、朋友及其他的社会关系多关心、支持患者,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多提供心理安慰和生活上的关心帮助,引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心理承受力和心理适应力。同时,也要鼓励患者本人主动寻求接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提高对支持的利用度。这样从多个方面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进而使其睡眠质量得到改善,最终促使糖尿病患者拥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疾病、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提高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对改善其睡眠质量有积极意义。
[1]周素彬,汪大望.睡眠质量对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02,4(12):1236-1238.
[2]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特刊):292-294.
[3]王刚,张景行.一般人群睡眠质量的现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6):430-432.
[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7-131.
[5]Aldrich MS.Sleep medici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95-259.
[6]穆世铭,简天容.健康教育对抑郁症病人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8A):1984-1985.
[7]汪涛,李敏.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2):180-180.
[8]Inui A,Kitaoka H,Majima M,et al.Effect of the Kobe earthquake on stress and glycemin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Arch Int Med,1998,158(3):274-278.
[9]朱熊兆,龚耀先,姚树桥,等.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影响的追踪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01,9(1):5-9.
[10]苗丹民,石茹.心身疾病预防机制、预防与康复[J].现代康复,1999,3(10):1154-1155.
[11]Koopman C,Nouriani B,Erickson V,et al.Sleep disturbances in women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Breast Journal,2002,8(6):362-370.
[12]张玲.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J].广西医学,2004,26(3):335-336.
[13]黄俭强,陈琪尔.老年人睡眠质量与孤独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