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李晓川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持续萎靡不振,令航运公司举步维艰。在这种背景下,加上国内各种拉动内需政策的纷纷出台,使得国内众多航运公司和港口码头纷纷把目光转向了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继而迅速助推了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大发展。然而,在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如火如荼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安全因素,给行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潜在威胁。
2012年,随着国家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效果的进一步体现与国内消费市场的迅猛发展,内需增长动力将逐步由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内贸集装箱运输需求继续呈现良好增长势头。各大港口纷纷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航运公司投入大吨位船舶,开辟内贸集装箱航线,我国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
在各种积极因素的推动下,内贸集装箱运输在国际航运市场陷入低迷之际更是显得一枝独秀。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郑勉透露,近几年内贸集装箱市场态势一直不错,货源不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2000~2001年生产的集装箱都面临周期检验,相关部门以及企业积极配合,但由于货源量充足,内贸集装箱供应比较紧张,导致检验工作进度缓慢。国内集装箱的周转率很高,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的周转率仅为11天,而一般国际的贸易箱是3~4个月。
从目前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的现状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货源结构由普通货物进一步向轻泡物、高值物甚至高危物方向转变,这就对集装箱行业的安全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同时催生了特种箱的大量出现。二是向运输网络化发展。目前无论是水路、铁路还是公路,都初步形成了运输网络化发展的模式。三是向大型化、专业化、科技化发展,这为适应各种运输需求提供了可能。四是向多式联运方向发展,铁水联运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迅速崛起,也给集装箱制造带来了生机。加之国际集装箱运输普遍采取低速航行策略,导致空集装箱回笼速度变慢,从而增加了航运市场对于集装箱的需求,在2010年曾一度出现“一箱难求”的现象。这对连续19年蝉联世界第一集装箱产销大国的中国而言,都是利好消息。而对于国内集装箱企业,谁能尽快开发出适合国内多种运输方式的内贸集装箱,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曾几何时,业内人士评价集装箱的发展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伟大奇迹之一。集装箱最大的成功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能够让一个载重几十吨的庞然大物实现标准化,并且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从而使运输业真正实现“门到门”服务。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的企业开始制造罐式集装箱产品,近年来,伴随着世界集装箱制造业分工的调整,罐式集装箱的制造中心正逐步向中国转移,我国制造的罐式集装箱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与外贸集装箱运输业相比,内贸集装箱运输起步较晚,高速发展的背后也见证了内贸集运标准规范的变迁。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每二年一次换版,至今已运行至2012版,该规则是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组织在海运危险货物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制定的国际准则,是强制性的技术规范,其名称虽为“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而其范围是适用于联运,它对危险货物的划分方法与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的划分方法是一致的,中国是该规则的签约国。《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对罐式集装箱的设计、选材、制造、检验和试验均有详细的规定。
我国1999年修订《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时,为了适应当时罐式集装箱技术发展的要求,将罐式集装箱列入到该《规程》中,但是一些常压罐箱没有被包含在《规程》监察范围内。近年来国家特种设备主管部门对《规程》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将其一分为二: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后者已于2012年6月1号开始实施,其同样适用于压力容器的这种罐箱,其把罐体、操作设备、辅助设备以及框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加之近十年来,国内先后制订了JB/T4780《液化天然气罐式集装箱》、JB/T4781-2005《液体气体罐式集装箱》、JB/T4782-《液体危险货物罐式集装箱》和JB/T4784《低温液体罐式集装箱》等技术标准,形成了中国罐式集装箱的标准体系。中国船级社也根据技术的发展,适时地修订了《集装箱检验规范》。
尽管如此,由于中国罐式集装箱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工厂加入到罐式集装箱的制造行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在运输监管环节的缺失,一些未经证明符合《国际集装箱安全公约》及相关规范的罐式集装箱、可移动罐柜、罐式汽车等产品进入到水陆联运环节,给危险货物的水陆联运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罐式集装箱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其可便捷的实现各种运输模式的切换而无需中途装卸货物,另一方面是罐式集装箱在型认可中通过各项强度、刚性、抗冲击性能等的试验,其外部框架对罐体、操作装置和辅助装置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使得它具有比罐车汽车更好的运输安全性,尤其体现在危险货物的运输环节。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载有约35吨液氯的车辆与另一辆车相撞导致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造成公路旁3个乡镇村民重大伤亡,当天晚上,中毒死亡27人,送医院治疗285人,组织疏散村民群众近1万人,造成京沪高速公路宿迁至宝应段(约110公里)关闭20个小时。2005年8月4日,国质检特函〔2005〕618号发文,“关于落实《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有关意见的通知。”规定:为保证毒性介质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降低车辆在发生交通事故时的危害,对于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的介质,应当采用罐式集装箱,或气瓶分装等限制容量的方式盛装和运输。毒性程度划分按照HG2066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害程度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规定。并对罐式集装箱尺寸、强度、操作箱、安全附件、试验方法、吊装方式及其罐体提出具体要求,规定罐式集装箱框架强度还应当通过主管部门认可的型式试验。
中国是《集装箱安全公约》的缔约国和《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的签约国,中国在履行国际公约和国际规范为提高中国危险货物罐式集装箱认可检验的国际公信力方面,依然任重道远!另外,罐式集装箱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相对于水路更容易出现疲劳、受损的情况,对此,相关方渴望有具体的规范指导制造企业以及运输企业如何克服诸类问题。
集装箱运输行业国际标准化的统一,是所有缔约国与非缔约国共同的追求,国际上有《1972年国际集装箱安全公约》、《1972年集装箱关务公约》以及后来联合国出台的《运输危险货物建议书》、《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等等,而区域性的相关规范,正向着国际统一规范协调,比如欧洲的《危险货物公路运输欧洲协议》(ADR),无论从编排模式、条案对应以及相关实验要求都跟联合国的相关标准达成一致。我国根据自己的情况,也有相关的规范出台,并根据技术的发展进行适时的修订。
中国船级社作为中国政府唯一指定的集装箱专业检验机构,伴随着中国集装箱行业一起成长。长期以来,CCSC紧跟国家和行业发展大局,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为我国集装箱制造业的国际化和标准化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除了多次修订再版《集装箱检验规范》以外,还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展了“集装箱船关键技术研究”,编写有《材料与焊接规范》、《中型散装容器检验指南》、《集装箱定期检验指南》、《工业产品检验指南》等,开发了“罐式集装箱强度校核软件”,这为我国内贸集装箱行业向国际化、标准化方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随着中国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强劲发展,CCSC也顺势而为,逐渐加大了内贸集装箱标准规范方面的研发,将内贸集装箱运输特别是铁路集装箱运输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由出口箱市场向内贸集装箱市场转移,目前,CCSC正在致力于两个新的指南的出台——《内贸集装箱检验指南》(拟定)以及《应变强化罐式集装箱检验指南》。
从目前这两部指南来看,基本上都是基于CCSC多年的技术积淀,以及与国内众多企业尤其是一些大型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不断汲取业界技术“养分”的结果。比如,近两年,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推出了适应铁路重载运输的20英尺新箱型,CCSC作为技术检验机构也积极参与到这个项目中,从箱型的开发、设计、样箱的试验、检验、制造等,CCSC都全程参与,试验的标准主要是按照CCSC新箱试验标准完成。经过多方密切合作,成功研制出新一代铁路20英尺通用集装箱(外形尺寸6058*2550*2896毫米),有利地推动了内贸集装箱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CCSC正是通过与这些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获得技术积累,而这对内贸集装箱检验指南》(拟定)的出台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至于《应变强化罐式检验指南》,同样也是CCSC在自己研发的基础上,吸收中国集装箱工业界技术结晶而成的杰作。CCSC集装箱检验部高级工程师赖永才告诉记者,应变强化技术的特点是奥氏体不锈钢制的内容器制作完毕后,在计算的可控内压下进行强化处理使之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强化处理的容器,通过强化处理,材料的许用应力强度得到提高。该技术得到相关行业领导的鼓励,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固定式低温液体容器的制造,同时在移动式低温液体容器中也得到应用。所以,CCSC在《应变强化罐式检验指南》中,对工厂的认可,以及工厂的能力、人力、设备、场地、工艺及相关试验等要求都体现出来。该指南计划在今年年底出台,届时,国内应变强化式集装箱的生产与运营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内贸集装箱事业的发展,CCSC在推动内贸集装箱标准规范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建设,密切与箱东、箱厂的合作,从规范标准、科研设计、检验建造和贸易市场等多方面积极参与,CCSC除了对常规的生产材料、关键配件进行严格把关以外,还接受业主的委托,作为箱东代表对产品进行检验,这些都获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和支持,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如中铁铁龙公司)纷纷与CCSC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接受CCSC提供技术帮助和服务,并委托CCSC作为新造箱箱东代表驻厂进行特种集装箱检验,控制每一个环节。对此,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郑勉认为,中铁与CCSC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目前合作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且成果显著。在我们公司箱型的研发过程中,均得到了CCSC的大力支持和协作,从技术方案论证、样箱制作、方案优化、图纸设计和审批、批量生产等,都渗透着CCSC的帮助和支持。未来我们希望继续扩大合作范围,在铁道部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模式下,探索更广泛的合作领域。多年来,我们公司也一直致力于内贸集装箱标准规范方面的发展,CCSC制订的《内贸集装箱检验指南》(拟定)和《应变强化罐式集装箱检验指南》如果能得以顺利出台的话,这对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绝对是一大利好,这将使内贸集装箱发展更加规范化,在“安全、质量和环保”等方面的表现将更加突出。
中集集团集装化研究院的何思东认为,在我国内贸集装箱的发展初期,这样的《指南》出台是十分必要的,有益于在早期就规范内贸集装箱检验、安全运输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指南》应符合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国情和路情,并切实具有可操作性。另外,我国内贸集装箱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我们应从环保、科学、经济角度发展内贸集装箱运输。CCSC可从自身丰富经验中,为内贸集装箱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CCSC集装箱检验部总经理周兴表示,目前,中国是集装箱产销大国,全球95%的集装箱在中国境内制造,全球主力箱型几乎都在中国生产,同时最先进的集装箱检验技术也集中在中国。虽然我国内贸集装箱事业起步晚,也依然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但我们集装箱工业界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技术和成功经验,在各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相信内贸集装箱事业的发展,将很快迎来一个质的飞跃。对此,CCSC将一如既往地向业界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为内贸集装箱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