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

2012-05-08 04:41李唯一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2年8期
关键词:文句古书书页

李唯一

外公家的书房,宽敞而明亮,一本本古书在古色古香的家具衬托下格外典雅,如同一位气度雍容的老者,述说着他丰富的一生。

从前,这些书是外公在读。我能想象年轻时的外公在一个阳光灿烂,清风荡漾的午后,端坐书桌前,一手握著书卷,一手执着毛笔,在古书上落墨披览。他时而蹙眉沉思,是在考量文辞的深意;时而面露欣喜,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桌旁的青茗升起袅袅青烟,淡雅的茶香氤氲在书房里。阳光洒落在书页上,斑驳的落影里有点点光彩闪动。微风拂过时,书页作响,是宁静中轻轻的伴奏。外公就在这样的日子里,读完一本又一本古书。从《诗经》到《楚辞》,从《说文解字》到《文心雕龙》,从《陶庵梦忆》到《随园诗话》,外公从古书里找寻到了无尽的学识和人生的智慧。

现在,这些书传到了我手里。古朴的线装书依旧平整如初,只是书页在历经了多少岁月流逝后,早已泛黄发脆,似乎一碰即碎。倒是那油墨味道在时间中沉淀得愈发馥郁,深吸一口,不由陶醉了。翻开书页,清丽的毛笔字已有些晕染,但仍不能掩盖古书曾经的精致。手捧书卷,品读优美的文句,我不由得为那些清词丽句而深深叹服。在宁静的午后读着这些古书,我似乎真的见证了大唐盛世“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盛况;亲历了宋朝“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的悠闲生活;体味了“姜女不尚铅华,似疏梅之映淡月;禅师不落空寂,若碧沼之吐青莲”的深邃含义。再翻上几页,外公曾经的批注历历在目,托着这些书,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古人的智慧,还有上一辈人的哲思。

外公曾动情地对我说:“这些古书承载了中华千年的文化,其博大精深,恐怕是一辈子也读不尽的。但是偶尔翻看,却能修身养性,达观人生。好好品味吧!”小时候我并不能理解这番话语,现在想来,却觉得深刻至极。这些古书似和风细雨涤荡心灵,简炼明隽的文字,更是叫人含咀无穷。品读古书,品味其中或中庸或无为或出世的思想,总能抚平我心中的褶皱,还我宁静的心灵。真有种“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之感。

古书本不古,只是在一代代的流传中承载起文化传承的使命,被附上了历史厚重感。正如藏书越久,其墨香越浓,古书流传的越久,其意就越深刻。我想,外公的这卷卷古书,当会作为对下一辈的期待而代代传承。

学校:湖北宜昌市夷陵中学

总评:这是一篇写古书、尚古意的文章,以外公藏书、读书、传书而谈古书之用,且文章也从书质和文句上表现了“古”意,也隐约传达了古为今用的期待。不足之处大体有三:一是主题的定位,藏书、读书、传书之用,都很模糊,也未能真正落脚于现实问题,这就弱化、虚化了文章价值;二是材料的选取,虽然引用了诗书美句,但并未能向一个中心合围,使材料流于浅泛、堆砌之弊;三是关系的建构,古书与外公、外公与我、古书与我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丰富一些,深入一些。

(诊断人:黄春黎)

猜你喜欢
文句古书书页
说春秋时人言及的古书“九丘”
用关键文句展示作文的思维层次——以“八省联考”卷作文“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为例
我和古书
《野隐好读上古书》(美术作品)
用灿烂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
你听,从书页吹来了春天的风
一套古书 一段痛史
文本解读,“文”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