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龚剑
浮游or躲猫猫?
编译/龚剑
浮游生物是生活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的生物,因为自身完全没有移动能力,或者移动能力弱小到忽略不计,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动,只能浮在水面生活,随波逐流。人们将这类生物统称为浮游生物,其中浮游植物比浮游动物更为弱小。浮游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很广,从炎热的赤道至冰封的两极,无论是江河湖海、沟渠塘堰,各种坑洼积水、潮湿地表、墙壁、树干、岩石、甚至沙漠、积雪上都有它们的踪迹。
浮游植物是海洋中最常见、最多的物种,也是水生动物的基础食物链,所有的海洋生物都可以将它当作自己的盘中餐,就连一些浮游动物也以浮游植物为食。这可谓海洋中真正的弱肉强食了。想要一见浮游植物的庐山真面目,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从大海或池塘中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都能看到。
显微镜下的浮游植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它启动了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在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之前科学家们的研究表明,浮游植物自身没有移动能力,它们也因此得名“浮游”。可是,根据罗德岛大学最新的实验表明,浮游植物似乎可以控制在水下行动的运动方向,它们主动游向光线和养分,有意识回避捕食者。这种发现让研究者惊讶不已。
2012年9月,罗得岛大学的海洋科学家们发现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居然有回避捕食的行为。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人类观察到如此微小的水生植物具备“意识”,懂得和捕食者进行追逐战。根据实验结果显示,被观测的浮游植物可以控制自己的路线,“有意识”地游向养分和阳光,而对于以它们为食的其他生物,有远离和回避的行为。浮游植物也许是透过捕食者的化学气味分辨,或者是通过人类尚且不知道的途径识别危险。被观测的浮游植物一旦感受到有捕食者靠近,就会发生向远离捕食者方向移动的行为。浮游植物不仅可以嗅出危险的味道,还能自己控制移动方向,这绝对不是与海水流向一致的巧合。如果单细胞海洋植物开始存在“意识”,主动寻求阳光、养分,躲避捕食,那么以浮游植物或者吃浮游植物的生物为食的鱼类及哺乳动物想要吃饱就没那么容易了。
对于浮游植物的移动和辨查行为,罗得岛大学博士研究生伊丽莎白·哈维和她的导师苏珊·门登非常肯定。为了进一步对浮游植物进行观测,她们在实验水域里开辟了一片低盐区。一旦进入低盐区,浮游植物就像是进了避难所一样,捕食鱼类由于无法在低盐区生活,便只好饿着肚子离开。环境变得安全之后,这些浮游植物就会很快开始进行繁殖。令门登感到意外的是它们的繁殖速度。浮游植物的生活和繁殖都需要特定的条件,可是在实验环境下,很多条件不具备或者不充足,它们竟还是能够进行迅速繁殖。显然这是一种生物的进化表现,对外界环境的依赖变得不那么必要了。
门登和哈维并没有对其他海洋植物进行观察,无法预测其他植物是否也具备了这种能力,但她们认为如果浮游植物真的有了“意识”,对于它们自身是好事。捕食者通常会将浮游植物一口气吃掉,容易造成对浮游植物的过度捕食。浮游植物数量减少,对海洋食物链和全球生态系统也可能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科学家们还是很乐于看到浮游植物变得“聪明”,学会思考,这对于整个海洋环境都会有好处。
海洋中,很多哺乳动物,各种鱼类、海鸟都以浮游生物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