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尤颖
战舰上的“玫瑰”
撰文/尤颖
随着“辽宁”号的下水,中国第一批航母上的女兵阵容也逐渐浮出水面。这支由24名女性组成的队伍,从踏上航母的那一刻,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后的舆论也一直在讨论:航母上该不该有女兵,女兵能不能胜任航母上的工作等。
对于航母需不需要女兵这个话题,“辽宁”号显然早已有了答案,因为在其设计中,已经为女兵们留出了位置。在航母上,有一块专为女兵设计的生活区,可以全方位地满足女兵的生活、学习等需求。
据了解,从“辽宁”号挑选舰员开始,女兵队伍的选拔就已经拉开了序幕,各个部队中都有专人进行考核。而对女兵队伍的考核尤为严格,所有岗位都是2选1,有些特殊或重要的岗位,甚至有4名女兵同时竞争的情况,最后的优胜者才能够登上“辽宁”号。尽管在“辽宁”号千人的队伍中只占到5%,但每一个精挑细选的女兵都是“辽宁”号上不可或缺的,她们坚守在巨大航母的各个岗位上,奔波在总长达20千米的通道中,执行着自己的任务,承担着自己在这座巨大的“海上城市”中的使命。
与“辽宁”号上的24名女兵相比,海军中的普通女兵显得低调许多。而事实上,这个群体在我国海军中已经存在了21年,甚至海军陆战队中,亦有她们的身影。
1995年6月,中国海军拥有了第一支女子海军陆战队,这支队伍经过严格的训练,成为与男子陆战队实力相当的两栖侦察部队。而中国海军女兵上舰执行任务,则有更为久远的历史。1991年,南海舰队某医院船开始南沙巡诊,船上的17名女兵成为中国第一批上舰执行任务的女兵,距今已有21年的历史。
在这21年中,数不清的中国女兵登上舰艇,前往世界各国,执行多项任务。2001年,7名女兵登上西沙群岛,承担通信保障任务,开启了女兵登岛的历史。2002年,4名女兵参加了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从青岛出发,与502名男兵一起穿越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15条世界著名的海峡水道,途经红海、爱琴海、地中海等22个主要海域海湾,横跨68个纬度,6次穿越赤道,访问了新加坡、埃及、土耳其、乌克兰、希腊、葡萄牙、巴西、厄瓜多尔和秘鲁等10国10港。
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在舰艇上的中国女兵越来越多。2009年7月,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驶向亚丁湾,这一次,随编队出海的官兵中有7名女兵,这是中国女兵第一次以战斗员身份远航。在近半年的日子里,这群女兵在医疗、技术检验、广播文艺等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中国女兵随舰出征开了个好头。
之后,女兵参加亚丁湾护航编队似乎成为了惯例,每年都可以在舰队中见到她们的身影。与此同时,她们的岗位也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可以在战斗值班岗位上独立值更;而海军也在不断扩大女舰员的工作范围,选取女舰员参加适应性训练,包括生理心理、抢救卫生、游泳救生等技能训练和航海操舵、雷达观察、指挥控制、声呐侦测等专业培训,尝试使女兵执行海上战斗值班任务规范化、常态化。
正是这样的尝试,让海军的女兵们获得了操舵舰船与指挥岗位的机会;也正是这样的机会,让24名女兵成功登上“辽宁”号,成为航母上亮丽的风景。
事实上,航母上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已经在世界各国海军中存在了多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就开始探索让女性登上舰艇,协助作战。如今,在航母上的女舰员已经可以参与作战的各个环节,包括指挥、火力控制等部门都有她们的身影,甚至舰载机飞行员中也有女性。
“列克星敦”号是美军第一艘接纳女兵的航空母舰,从此打破了航母上男性一统天下的局面。之后,女兵在航母上的身影越来越多。2001年下水的“里根”号航母,4500名官兵中有500名为女性,占到总人数的1/9,而且其中不乏华人女性的面孔。
随着登上航母的女性比例越来越大,女性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在美国海军的“斯坦尼斯”号航母上,掌舵的就是一名19岁的黑人少女,尽管掌握着5000人的航母方向,但她依然表示毫无压力;而在“里根”号上也曾有过18岁女兵领航,她们的存在都为航母的正常运行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