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热点纵横
9月11日,国家海洋局印发了《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与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目前,我国政府共分2次公布了我国部分领海基线及基点的地理坐标,一是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的声明》,宣布了我国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共77个领海基点的名称和地理坐标;二是2012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宣布了我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和17个领海基点的名称和地理坐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要求,国家应对领海基点划定保护范围,实行特别保护。为了指导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工作,国家海洋局制定了本办法。
2012年9月11日起,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预报台正式发布钓鱼岛附近海域的海洋环境预报。9月10日,中国政府宣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海洋观测预报活动的,都应当遵守该条例。此前,国家海洋预报台只是在海洋预报中进行大尺度的东海海域海洋环境预报。9月11日起,在继续保持原有海洋预报的基础上,国家海洋预报台将每天对钓鱼岛附近海域的未来24小时海况、海浪和海温等海洋要素变化情况进行预报。
8月24日,执行西沙群岛地名普查现场调查任务的“中国海监71”船、“粤湛江8313”船和“中粤32”船在海南省三亚市靠港,这表明历经2个航次共34天的西沙群岛地名普查现场调查任务圆满完成。本次调查取得了3项成果:摸清了西沙海岛名称及其历史沿革、地理位置、面积、岸线长度和已有海岛名称标志等基础数据;了解了西沙海岛的人口状况和海岛开发利用情况;掌握了西沙群岛的岸滩、港口、动植物资源等第一手资料及西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环境状况。此次调查是我国近20年来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对西沙海岛地名情况进行普查,获得的丰富资料和数据将为三沙市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海岛保护、海洋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对于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9月27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完成考察任务后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历时93天,实现了我国北冰洋科学考察的多个“首次”。本航次航行18600余海里,“雪龙”号科学考察船首次穿越北极航道往返大西洋和太平洋,开创了我国船舶从高纬度穿越北冰洋航行的先河。
9月18日下午4时,“海洋六号”船全体科考队员经过108天连续奋战,完成返航途中的最后一个环境监测站的作业。这标志着“海洋六号”船全面完成了大洋第27航次的科考任务。“海洋六号”船于6月2日起航,整个航次历时119天,航行1.2万海里,共分3个航段。全体科考队员经受了8个热带气旋的袭扰,克服了作业海区海况差、远离祖国大陆等困难,出色完成了为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的技术保障和警戒护航、特定海区海山富钴结壳和富钴结核资源调查及调查区环境与生物资源调查等三大任务。9月19日凌晨1时,钢缆保养工作结束,“海洋六号”船备车起航开往巴士海峡,9月20日下午通过巴士海峡,抵达南海,回到祖国怀抱。
9月28日,中国世界遗产海洋项目申报工作研讨会在厦门召开,这标志着我国启动了世界遗产海洋项目申报前期工作。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世界遗产海洋项目,加强对全球最具代表性的海洋区域的保护,并促成了多项世界遗产海洋项目的申报和评定。目前,全球范围内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海洋项目已达45处,入选的国家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美国等32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辽阔的海域、优美的海洋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因此,有必要加大相关工作力度,挖掘国内潜在的海洋世界遗产项目,促成其申报和评定,从而彰显我国海洋景观和海洋文化的魅力,并推动国内海洋环境和海洋文化的保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