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松
摘要: 步入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改革迅速发展,使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分析新形势下学校外部环境、学生主体、学校及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出发,指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 新形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以人为本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发展的空前机遇,国内高校在与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交流与竞争中,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产业等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然与世界先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接轨,带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如何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中保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树立健康正确的文化心态,都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几个主要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学生管理体制面临新考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使学生教育管理面临新的变革;高校后勤社会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问题。针对以上高校学管工作问题,给出以下对策。
一、大胆创新,开拓管理模式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改变过去“封闭式”的教育管理模式为“开放式”的教育管理模式。某些教育管理可以由学生参与,管理主客体应双向传递信息,达到教育与管理的和谐统一,由单纯重视知识传递向加强能力,提高素质的管理育人的方向转变,使大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开拓,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对新环境、新事物、新挑战的适应能力;有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与别人合作共事、善于交流的能力。
二、加强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教育
自信心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按捺不住的驾驭渴望,是人们战胜自然,战胜自我的优胜心理,是人们在接近目标过程中的一种积极姿态。自信心是学生成长动力系统中最强的原动力,也是管理者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佳法宝。
管理者要鼓励大学生“参与和竞争”。试想:如果一个学生对什么都没有“感觉”,也没有勇气,那么他将失去一切竞争机会而两手空空,他将永远是某一方面的弱者。在着力培养大学生参与意识的同时,必须十分珍惜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换言之,每个人的自信心都依靠成就感培养而成。一份小小的成就感,会增长一份自信,这份自信会推动大学生完成更大的任务,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比如,学校每学期都举行很多活动和比赛,学生敢于参加,这种意识和勇气本身就值得称道。要积极地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任何一个闪光点,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的可塑性,让他们树立起成功的信心,创造世界。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创新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1.突出思想政治素质,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既是党和国家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又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要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契机,加大“两课”教学改革力度,增强“两课”教学在德育中针对性和吸引力,充分发挥“两课”教学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要做好学生德育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中心任务,使这一工作贯穿学生工作始终。
2.改革教育内容与形式,用先进思想引导大学生。
面对新形势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生工作实际,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着眼于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及时增加教育新内容,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水平。要根据时代性,利用信息技术拓宽领域抓好教育;要按照阶段性,分年级有所侧重抓好教育;要增强针对性,区分不同层次指导抓好教育;要突出主题性,利用纪念日继承传统抓好教育;要注重导向性,通过树立典型用榜样带动抓好教育。
四、以文化素质教育为着力点,创新素质教育的途径
抓好大学生素质教育必须做到:在思想认识上,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既要给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又要严格要求;既要强调个性发展,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又不能抛开全面发展这一主旋律,片面地、孤立地强调个性发展。在工作思想上,要形成自下而上层层抓,院、系、班明确分工重点抓的良好教育氛围,既使学生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又为广大学生提供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空间舞台。在实施途径上,要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好第一课堂的主导作用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始终。要依托学生会、社团组织、班团集体,利用各活动等,围绕加强学风建设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坚持将开设各种类型的选修课及各种知识与技能讲座相结合,广泛开展校园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五、加强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大学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他们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但近几年来的从有关资料看,当代青年的抗挫折能力令人担忧,因此,加强青年人的抗挫折能力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当代青年的心理抗挫折能力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青年人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和教育,无论是对青年个体的全面成才,还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都具有深远意义。
管理者要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理想、信念的支撑,就能勇敢地向挫折和磨难挑战。大学生的抗挫折心理潜能的开发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相互支持。学校应该把抗挫折能力教育培养作为一个教育目标,把此项内容引入教育计划,从正面教育培养青年的抗挫折认知能力。
六、切实抓好学生管理者队伍的建设
只有提高学生管理者的整体素质,才能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适应现代形势和需要,再上一个更高的层次。学生管理者要具有较全面的素质,不仅要懂得如何做人,还要懂得如何做学生的工作。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管理者队伍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努力把这支队伍建设成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精干高效、专家学者型的工作队伍。
21世纪是一个高新技术发展的世纪,一个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世纪,在这个新世纪中,经济系统、科技系统、社会系统、教育系统的组织、结构、运作机制、管理本身都将发生变革。学生管理工作者要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真正担负起教育管理一代人的历史重任,要在实践中探索建立本身特色的管理科学,对本身的管理实践进行研究综合、创新,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李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成人教育,2006,(6).
[2]费江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管理新理念.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1).
[3]陈艳.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创新.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3).
[4]刘淑提.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中国高教研究,2001,(1).
[5]李广才等.关于高校学生德育与管理工作创新的探讨.中国高教研究,2001,(1).
[6]周友平.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教育探索,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