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围棋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2012-05-02 00:59俞培锋何铁勇
考试周刊 2012年18期
关键词:棋手素质教育

俞培锋 何铁勇

围棋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是智慧体操,是战斗的游戏,是变化的艺术,是趣味的科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普及围棋;2000年,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围棋协会共同倡导发起了“千宫百万”青少年棋艺培训和等级测试活动;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文,要求在学校开展三棋活动。这些举措都旨在让这一中国古典文化为造就下一代发挥作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诸暨市围棋学校是诸暨市围棋教学的窗口示范学校,2002年7月,学校被评为“全国十佳围棋育苗基地”。自1989年创办以来,校围棋队囊括了诸暨市少儿围棋赛历届团体冠军,12次荣获绍兴市少儿围棋赛团体亚军。近年来,学校对“围棋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以下我就围棋与素质教育,即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关系,谈谈认识。

一、棋与智育(文化科学素质)

围棋是一项内涵丰富、棋理深奥的体育项目。内涵丰富在于围棋和哲学、逻辑学、数学、社会学、军事科学等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学科都可在其中找出围棋的影子,每个问题都可用棋理来诠释。

革命导师列宁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棋是智慧的体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甚至认为:“不下棋就不可能充分增强智能和记忆力,下棋应当作为智能修养的科目之一列入小学教学大纲。”

智育,包含了知识和思维两个方面的内容。围棋具有四千年的悠远历史,学生在接受围棋知识的同时,也在不自觉中受到了古老东方文化的熏陶:远古时代,“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春秋战国时出现了“通国之善弈者弈秋”;清初“棋圣”黄龙士,以及呕心沥血弈成经典之作《当湖十局》的范西屏、施定庵。

通过学棋,认识中国古代的座子棋、屈辱的近代围棋及今天围棋的辉煌,认识日本、韩国的围棋文化,认识聂卫平、马晓春、李昌镐、赵治勋,认识“金角银边草肚皮”这些精妙绝伦的古谚。

现在,在欧美许多国家的学校里都开设棋类课程,专家们认为:在学校里开展这项活动,可以极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化,增强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围棋棋盘19×19,共计361个点,棋局的变化犹如浩渺的星空。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指出,棋局的总数3361,约为10的172次方,古语云“千古无同局”。

《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对局双方在对弈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脑力活动,不断思索,反复比较,选择最佳着点,时时进行形势判断,根据双方之实空的差距,不断调整自己的作战方案。

围棋棋艺构思的过程,是一个推理的过程。

布局阶段是围棋整盘棋的战略部署阶段,其构思更强调整体性,要求从全局的角度考虑每一个棋子所处的地位,在己方中所起的作用和对对方所产生的制约影响,使每个棋子的效力都能充分发挥出来。

到中盘,棋局进入复杂阶段,往往出现死棋与活棋、地域广阔与狭窄等的矛盾及相互转化,收官阶段也常产生官子大或小的矛盾转化。

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演绎能力、应变能力、比较能力、筛选能力等,把学生尽量培养成聪明的人。

柳斌同志说:“素质教育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只有主动发展,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围棋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让孩子主动发展的过程。围棋集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于一体,吸引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围棋每一局都是新的,每一次选点的不唯一性、不确定性、不可测性,都能充分地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充分体现孩子的个体能力和思维优点,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构思。这对培养思维的前后、左右、上下、正反、远近、宏微、虚实、异同等多种能力都是极有裨益的。

二、围棋与德育(思想道德素质)

围棋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发展史,蕴含丰富的德育教材。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尧帝以来,中经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以至唐、宋、明,直至清初,古代围棋发展到高峰,称霸世界,显示了当时中华民族的强盛。随着清朝统治的衰弱及近代遭受外患内难,围棋之花凋零落败。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围棋艺术也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得到发展。但是,遭受长期劫难的中国围棋却是如此的脆弱、苍白。1961年,日本访华团的女棋手伊藤友惠五段竟八战全胜,打败了八位中国的一流高手。陈祖德同志在《超越自我》一文中写道:“这不仅仅是围棋棋手的耻辱,而且是民族的耻辱,是国耻。”睡狮觉醒,中国棋手奋起直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演出了辉煌的十一连胜,日本一流棋手纷纷称臣,扬了国威,争了国气,并且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围棋热潮,一大批青少年纷纷投入到围棋活动中。更可大书一笔的是,1996年马晓春两夺世界冠军,1997、2004年俞斌两夺世界快棋冠军,2001年俞斌再次夺取LG杯世界冠军,2005年常昊夺取第五届应氏杯冠军,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印证了“国运盛,棋运盛”,这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了解了历史,才可以瞻望未来。“安而泰者危,存而骄者亡”,要达到理想的乐园,必须不松懈、不停滞、继续前进。

围棋需要拼搏精神。1985年,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出现了一对三的危险局面,中方主将聂卫平以“哀兵”姿态出击,发扬顽强拼搏精神,连续敲开日本围棋队对中国设置的“双保险”——超一流棋手小林光一和加藤正夫,最后战胜日本队的擂主藤泽秀行,取得了第一次围棋擂台赛的胜利,从而揭开了战胜日本超一流棋手的新的篇章。

围棋强调个体是集体的一部分,重视的是整体利益。围棋的个体是平等的,没有特殊职位,在实践中,集体的价值大于个体,这一点非常重要,棋手们往往为了扰乱或牵制对方而牺牲几个子,更有智者,会制造局面引诱对手去救一些不重要的子。

中日合拍的获奖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讲述了一个中国围棋手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送儿子去日本学围棋的悲剧故事。电影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引人深思,“围棋代表了什么?”事实上,围棋是两国之间和平、文明与友好的象征。

围棋是教人“耐心、冷静、勇敢、博大、谦逊”这些美德的教材。围棋能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文化礼仪。

家长们普遍反映,学棋的孩子变得更懂事、更有礼貌、更尊重别人。确实,学下围棋的过程就是学会做人的过程。

三、围棋与体育(身体心理素质)

纹秤对弈,情绪高雅,静中有动,有着无穷的生活乐趣和艺术魅力,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围棋技术深奥,在世界的室内比赛中,被称为最高战略思想的体育。

围棋比赛是一项竞技体育,不仅能比较棋手的水平,还要受身体素质的影响,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不会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围棋赛中。

当代的专业棋手在钻研棋艺之外,还不忘进行体育锻炼,足球、高尔夫球、保龄球等都是棋手们强身的项目。

然而,在古代,尤其是日本古代的“争棋”是最激烈、最残酷的比赛形式,由于对局的胜负关系到流派兴衰、地位和名誉,棋手们无暇顾及身体锻炼,呕心沥血,一生投入到棋艺的钻研之中,从而上演了一幕幕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

文元5年(1740年),秀伯在与春硕因硕争棋中吐血病倒,争棋中途调停后不久,秀伯离开人世(25岁);天保6年(1835年),赤星因彻在十二世本因坊丈和势不可挡的铁腕打击下,吐血身亡;明治17年(1884年),水谷缝治在与高桥杵三郎的争棋结束后猝然逝去。本因坊后嗣道的21岁夭折,策元24岁死去。可见,身体素质是何等重要。

此外,围棋的胜负与对局者的心理素质有着极大的关系。一代宗师吴清源,14岁东渡扶桑,以一颗“平常心”在异乡奋斗50年,打遍日本棋坛无敌手,被誉为“昭和之棋圣”。青年棋手李昌镐,冠以“少年姜太公”的雅号,以一颗冷静无比的心横扫韩国棋手,威震世界棋坛,16岁勇夺世界冠军,彪炳战绩,无人能敌,当今世界第一人名副其实。聂卫平以下放农场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铸成的不屈个性,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上演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十一连胜,高超的棋艺,加上沉着、冷静、坚强不屈的优秀心理素质,铸就了一颗耀眼的棋坛明星。

在紧张的比赛中,围棋培养人的平静、耐心、自律,还要掌握进攻与防守的分寸,日本棋手喜欢一句佛学术语:“无心”。它描述了一种视世界清澈无比的超自我的平静的精神状态,棋手在某一处争强贪胜会失去大局。

心理成熟的高手在受到一时挫折时,兴奋点会迅速地绕过无益的心理冲突区域,马上另辟蹊径,另求取胜之道;即使输了棋,也暗下了“十年磨一剑”的决心。马晓春曾在中日“名人”对抗赛上,屡屡受挫于小林光一,但他“输得起”而终于赢得下。由此可见,棋手综合棋力达到巅峰后,他的对局心理正常与否、稳定与否,就是决定胜负的砝码。

下围棋,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意志及毅力的培育,反应能力及应变能力、创造能力的培育,以及沉着、冷静的个性,自我控制能力、判断能力、临场应急指挥能力的培养。

四、围棋与美育

围棋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自古以来和琴、书、画并称为四大艺术,是中华民族古老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数千年来,围棋以其高雅、复杂、深邃、微妙的内涵深受知识阶层人士的钟爱。

王维“当轩对棋弈,四面芙蓉开”;杜甫“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簾看弈棋”;白居易“花下放狂冲黑饮,灯前起坐辙明棋”;文天祥“夜静不收棋局,日高犹卧纱厨”。南宋陆游最爱下棋:“时拂楸枰约客棋”;客人来了,“消日剧棋疏竹下”;黄昏终局,“暮窗留客算残棋”;客人走了,“客归童子拾残棋”;明天还要到和尚庙去弈,“僧扫虚窗约结棋”。

围棋古称“木野狐”,诗人爱她,画家也爱她。晋顾恺之的《水阁会棋图》、唐周舫的《围棋绣女图》、宋李唐《水庄琴棋图》、无任日山的《琴棋书画图》、明周臣的《松窗对弈图》、清任伯年的《弈棋图》等。

陈毅元帅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利用战争的间隙,部队休整之机,用下棋寻找作战的灵感,放松自己,曾作诗:“围棋树下镇日闲,君醉起舞我欲眠;风动落英香满座,拈花微笑更陶然。”

围棋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和谐的,围棋大师吴清源说:“围棋是一种和谐的艺术。”和谐的棋型,和谐的棋势——似“高山流水”、似“蜻蜓点水”,像平原、像沙滩、像星空,神态各异,形态万千。

围棋是美的。自然的东西都是美的。纯朴的下法,舒畅的下法给人以美感,自然的下法就会形成美的意识,美的棋形,所谓“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宇宙流”宗师武宫正树,执著地描绘“雄浑壮丽、天马行空、自由奔放”的黑白画卷,“美学博士”大竹英雄宁输不下愚形,“流水不争先”的高川格,坚信平平淡淡才是真。

四千年来,前辈棋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一张张棋谱,都是一张张精美的艺术品,使人赏心悦目,充分反映了先辈追求“无言之美、无声之美、无色之美”的审美理想。学习这些棋谱,使同学们感受美,认识美,而对弈的过程则更是创造美的过程,是对美的构思、设计和实现。

不难看出,围棋对于培养孩子发现美、感觉美、认识美、创造美等诸多能力是极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围棋教学在培养孩子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良好素质起着辅助、铺路石的作用,它能使孩子形象、直观地认识素质教育,接受素质教育。当然,围棋教学不等于素质教育,但是围棋教学工作者要不断钻研,勇于探索,在围棋与素质教育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架起一座桥,使围棋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棋手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级分
为业余棋手诊脉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90后棋手走在路上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业余棋手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