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德俭
摘要: 中学语文教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义不容辞的职责,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则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作者认为作文教学除了完成单元教学的目标外,还应该加大学生平时练笔的力度,采用多种形式练笔,养成经常练笔的习惯。这样才能打好基础,练出质量,练出水平。
关键词: 作文教学练笔方式
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单元教学的要求,按照语文课堂教学的习惯做法,两周写一篇作文,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仅仅靠一学期10篇左右的作文训练,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在难上加难。《课标》对写作教学的要求这样表述:“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由此可见,作文教学达到单元教学的目标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加大学生平时练笔的力度。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勤学勤练逐步提高的过程。只有采取多种练笔方式,形成经常练笔的习惯,才能逐步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拓展思维,发挥想象,达到写作时酣畅淋漓的表述。
所谓“练笔”,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提升写作水平的一种方式。练笔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不同形式的训练所达到的训练目的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常见的练笔方式有哪些呢?它们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又有哪些帮助和作用呢?
一、仿写
仿写,就是仿照某篇课文的写作训练。仿写时首先要搞清仿写对象的体裁,常见的体裁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新闻报道等。其次看表达方式。是写人还是叙事,是说明还是议论,是描写还是抒情。最后是把握写作特点。文章的特点包括: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表达、表现手法等。例如:在教《背影》这篇课文时,这是一篇写人的散文,写得最感人的是父亲的背影,因此我们就要抓住课文的动人之处仿写。文中总共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看到父亲的背影作者就流泪,这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是动人之处;写父亲买橘子的细节,连用许多动词表现父亲的艰难,是动人之处。父亲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包含无限关爱,亦是动人之处。写父亲“背影”的文章不多,借“背影写父爱的更少,背影中包含着太多太多的情感因素,所以命题立意的独到之处更是动人的地方。抓住这些去仿写既能激发学生情感,又能锻炼他们多角度命题立意的能力。因此这篇课文在写作方面有诸多可取之处,只有抓住值得仿写的地方,才能真正达到练笔的目的。又如:在教学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时,从内容看,课文着重表现了对普通劳动者“长妈妈”的颂扬和悼念之情,所以重在写人;从写法看,文章先写她的很多缺点,接着写给我买《山海经》的事再褒扬她,显然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仿写时就应从这两点出发有重点地去仿写,这样的仿写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拉近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他们更真实地感悟生活。
二、扩写、续写
《课标》对第四学段的“写作”规定:“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扩写和续写都是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的写作训练。扩写是遵从原文基础上,对字、词、句、篇的扩充训练,与缩写相对应。续写则是指在某一思路指引下,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补写未完成的部分,或者在遵从原文基础上,对文章结尾展开合理想象的写作训练。扩写和续写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因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练笔方式。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此诗是借悲秋之景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扩写时一定要紧扣景物特征去描写,其中“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夕阳”这些悲秋之景是扩写的重点,只有抓住形容秋景的“枯”“老”“昏”“古”“西”“夕”这些词,才能将其扩展开来,缀连成句,句连成段,段连成篇,达到扩写的目的。而游子此时的心情又表现于“瘦马”“断肠人”的描写中,“瘦马”可以让人联想到游子的长途跋涉,奔波劳累,羁旅之苦;游子看到这凄凉的秋景,内心又是何种滋味呢?这更让人浮想联翩。所以扩写需要发挥联想和想象。再以续写莫泊桑的《项链》为例来说,小说结尾当玛蒂尔德花费十年时间还清债务时,却意外发现所借项链是假的,其讽刺意味达到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这时的马蒂尔德会怎么想呢?是讨回公道,要回项链,挽回所失呢?还是悟出真谛,改过自新,一笑泯千愁呢?续写随着学生不断地追问,不断地联想和想象,其情节自然会层出不穷,人物命运自然变幻莫测。
三、改写
对于“改写”《课标》这样规定:“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所以改写就是在原文思想内容基础上改变形式进行的写作训练。如:改变文体,诗歌改记叙文,记叙文改说明文;改变语体,文言改成白话;改变结构,顺序改倒叙,重新组织材料;改变人称,第一人称改第三人称,第三人称改第一人称。改写,先要认真领会原文思想内容,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点和主要故事情节。然后确定怎样取舍材料和组织材料。还要能恰当运用语言和人称等。以杜甫《石壕吏》为例,这是一首反映历史事件的叙事诗。诗以“我”的视角叙事,记述了“安史之乱”中,官吏石壕村夜捉人的事情。所以改写应以第一人称为主,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叙事。既可采用顺叙,又可采用倒叙。诗歌还通过对石壕吏和老妇人的对比描写,反映官吏的凶狠残暴,人民生活的凄苦悲惨,表达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憎恶。所以本诗刻画的重点应是石壕吏的逼问和老妇人的致词。除了这些,学生还应在文白转化中,做到用词生动贴切,叙事自然流畅,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清楚了这些,学生的改写也就顺理成章了。经常做改写训练,“改”中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写作的知识和技能,做到触类旁通,为我所用。
四、缩写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是《课程标准》的又一写作要求。缩写是指在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压缩原文的字数、篇幅,使长文变成短文。缩写时,要分清原文的主干和枝叶,以确定取舍详略。必须细读原文和缩写要求,把握中心和重点,恰当地摘取原句或概括文意,但不要生硬摘取,胡乱拼凑。对于不同文体,缩写还有不同要求。缩写记叙文,原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要写清楚;缩写说明文,原文中说明的事物特征或事理要阐释明白;缩写议论文,要保留原文论点,主要论据和简要的论证过程。例如缩写《苏州园林》,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课文先总括了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征——图画美,然后从大处(四个“讲究”)和细微处(三个“注意”)具体加以说明。抓住了说明对象的这些特征,缩写时如何安排内容详略,采用何种说明方法,说明结构布局,就会胸有成竹。经常进行缩写训练,能提高学生获取主要信息进行概括的能力,能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
五、读后感
对于阅读而言,“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因人而异,读后的体验和感受千差万别。所以不管读者年龄大小,水平高低,阅历深浅,读后的感受都是独特的,相对独立的。正因为如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写读后感就显得更简单,更易行。读后感的写作重在一个“感”字上,必须紧扣“感”字去写,而不是对文本的简单复述,抄录。例如:读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要求学生给雨果先生写一封信,这就是一篇典型的读后感写作训练。雨果是一位法国作家,但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恶行径却毫不掩饰,不循私情,给予了辛辣的讽刺和挖苦。他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伸张正义,是非分明,态度坚决,对被侵略国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对于这种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民族情感的评判和认同。学生读后肯定有许多感触,他们对雨果会产生怎样的情感,会对雨果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这种写作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树立是非观念,又能将自己的想法真实再现。这种真情流露无需强迫,无需挤压,无需呻吟,无需做作,自然天成。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想没有比这更好的训练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练笔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无法穷尽。除了以上所举方法之外,还有写日记、做读书笔记等。但不论采用哪种方式练笔,都将会弥补作文教学的不足,在切实有效的训练中逐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