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波
摘要:在新高考方案实施的背景下,浙江省部分参加高考的学生单报了三类科目。本文就单报三类科目学生的有效管理,包括“双轨制”管理、评价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三类科目学生;专职班主任;双轨制;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245-02
一、三类科目学生的界定
根据高中新课改和各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差异,2009年浙江省开始实行了新课改高考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选择考试科目类别。“三类科目学生”是指在新高考方案下单报三类科目的考生。三类科目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相对薄弱,并且在学习或行为习惯上有或多或少的缺陷。三类科目学生,是浙江省新课程改革、新高考下的产物。如何加强管理,关注学生的成长和个性发展,是学校教学管理中面临的新的课题。
二、本校对三类科目学生管理的研究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学生分类教学势在必行。三类科目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三类科目学生管理的研究,是学校管理中面临的新的挑战。
1.开展分类组班,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是否按照高考类别而进行的分层分类分班,尤其是三类意向学生的分类组班,这是教学管理者的理念问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分类组班,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扩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2.设置专职班主任,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专职班主任是指不担任本班教学工作,专门从事班级管理的教师。专职班主任由于授课任务不重,更有精力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在教育学生加强学习的同时,更充分担负起帮助、指导、促进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的职责。
3.实施走班制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更进一步强调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要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改变全年级几百名学生“同读一本书,同做一样练习”的做法。走班教学正是落实新课程理念,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改革的一种积极的尝试。走班制的初步实施,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五项原则”:差异性原则(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自主性原则(自我管理,自我调节)、民主性原则(民主平等、尊重学生)、实践性原则(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导向性原则(正确引导,鼓舞激励)。
4.实施“双轨”方略,增强管理效能。学校管理系统内各种要素不停地变动着,具有流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要突破成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双轨制的管理方略,可以随机调控,以适应各种可能变化,增强管理行为中的效能。①正、副班主任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正班主任主要负责日常班级管理工作,班委的制订,两操,与任课老师之间保持紧密联系,随时掌握班级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学习的态度,定期与家长保持联系反馈学生在校情况等;副班主任主要承担德育责任,由学校领导及年级组长担任,负责对行为偏差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对学生的穿着打扮进行统一要求、规范等工作。②教师和学生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引入教师和学生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突出班级学生的主人公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决策管理。如班级规章制度的制订,学生干部的选举,学生的评优等。相对于以班主任老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而言,“双轨制”的管理,要求班主任在班级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也对班主任的民主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建立合理的评价管理,确保班级管理的实效性。新课程所提倡的发展性评价方法,要求我们对学生的管理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极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的评价机会,使评价日常化。我校建立了三类科目学生的评价管理制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过程,希望通过对过程的考核评价,来激励他们。①在考核对象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体现分层、分类管理的理念。②在考核主体上,针对一般学生的考核适当强调班干部领导职责,体现班干部主导的理念。③在考核标准及内容上,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德、智、体、美为主要依据,确立考核评价体系的取向,确立考核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使考核评价体系具有客观性、规范性、可比性和量化特点。
三、结论与思考
“三类科目学生管理”的研究,可以有效地促进三类科目学生学业水平的发展和行为习惯的改进,帮助三类科目学生塑造完整的人格,同时提升了科任教师及班主任老师的教学与管理水平,也为今后三类科目学生的教学与管理提供了示范和借鉴作用。在三类科目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与不足,需要今后不断改进。在实施分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深深地意识到,走班教学中的学生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而且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制约着对三类科目学生的有效管理。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对教育教学的研究不够,表现在理论素养偏低、理论前沿知之不多、科研意识和运用科研方法的水平不高、缺乏综合研究的能力等。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勇于参与教育实践,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接受、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科研成果,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更快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的通知[Z].浙政办发[2008]23号.
[2]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意见等普通高中课改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Z].浙教基[2006]135号.
[3]赖华强.班主任工作案例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4]姜晓丽.“走班制”分层教学实验研究初探[J].校园英语(教研版),2009,(2).
[5]冯洋,等.学校课程开发管理[M].乌兰察布:远方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