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丽,楚久英,张玉明
摘要:纺织工程作为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极为重要。然而纺织落后区域实践教学条件较差,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实践教学体系的拓展模式研究并将其赋予实践,是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实践教学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拓展模式;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65-02
纺织工程专业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工科专业,实践动手能力是学生必备的素质,其实习和实验环节在培养目标、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然而,就目前情况看,我国纺织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材与实训条件等都不尽完善,特别是像我校这样地处北方区域,纺织产业极其落后,纺织企业很少,尤其具有纺、织、染、服装一体的大型企业几乎没有,校外实习条件很不完善。而我校处于纺织落后区域,对于纺织专业的教学投入也相对不足,实习经费极少,实践教学基础条件十分薄弱。基于在这样的困难条件下,基于在当地纺织业极不发达的条件下,如何在现有实践教学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研究,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式拓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构建实践教学拓展模式
以往我们的实践教学模式是:(1)校内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是验证性实验及结合理论教学的课程设计。(2)校外实习:到纺织企业参观工序流程,聘请有关专家做专业报告。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在此基础上,必须开展实践教学模式的拓展研究,以达到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方面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中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对于纺织人才实践方面的质量需求。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拓展模式包括三大部分:实验教学拓展模式、实践教学拓展模式、校内外实习基地优势整合模式。
二、实践教学拓展模式的实施
1.实验教学拓展模式。将实验教学由原来单纯的课程实验拓展为“课程实验+拓展实验+能力训练”,原来的实验教学主要是完成课堂学中涉及的原理和概念等验证性实验、认知性实验、常规性实验和单工序上机实验等内容。增加“拓展实验+能力训练”则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强调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比如,织物结构课程设计,它是《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环节,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由织物分析实验、小样设计、上机织造三部分组成。在这个实验环节上,引入企业设计真题,由学生独立进行三个部分的全仿真试制,从样品分析、织物设计到小样织造直至最终拿出成品。学生织造出来的产品和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比对,分析、查找差距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并对该产品的创新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使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实践教学拓展模式。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由过去的观摩参观式拓展为“专题式+研讨式+方案式”。现在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实习难。虽然我们在长春东方纺织集团、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等地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但是由于实习经费严重缺乏以及实习条件的某些不便,不可能长时间在校外基地实习。因此就要合理安排实践内容,有效利用基地资源,围绕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构建实践教学模式,采用“专题式+研讨式+方案式”。学生在认识实习时先进行全流程的观摩参观,然后分工序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带队教师进行讲解。同时把企业生产中存在的较难解决的质量问题布置给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生产实习时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负责一个专题,深入车间与工序,参与生产实践,深入研究该专题涉及的工序设备、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等内容,实习答辩时作专题发言,然后集体进行讨论,对企业生产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拿出自己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几个实习小组相互弥补,就能在较短的实习期内,理解和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这样通过强化在企业的实践与实战,实现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方面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中的有机结合,达到综合训练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3.校内外实习基地优势整合模式。将独立进行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拓展为“内外结合+双师现场指导”。校内实习基地的优点是有多媒体设施、有图书资料,讲解清楚,缺点是试验设备极其陈旧、原始,看不到现代化技术装备。校外实习基地的优点是有最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产品从投入到产出具有完整的工艺流程,技术工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和生产过程全方位的操作,亲身感受企业大生产的现代化管理;缺点是生产现场噪音嘈杂,听不见讲解,看不到机器内部构造,工序多,实习时间短暂,有些工序只能走马观花,记忆不深刻。因此将校内外实习基地结合起来就能发挥各自的长处。①将企业的高级技师请进校内实验室。实验室的实验设备虽然陈旧,但和现代化设备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只不过现代化设备自动化、电气化程度更高,设计更加精美。因此请工人技师解剖实验设备,在安静的实验室环境中详细讲解其构造、原理及与企业生产线上设备的不同之处,以及生产工程中重点工序的设备管理和技术要求。专业教师则重点从专业理论进行现场提问和解答。在拆装设备的过程中,师傅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工人技师和专业教师双师现场指导,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②在企业现场进行双师教学。对于实验室没有的实验设备,学生对其感性认识差,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因此生产实习时安排学生进入保全队,跟随工人师傅学习平车、揩车,并跟随师傅到各部件维修室学习维修过程,了解各部件功能及工艺要求,有问题随时请教。带队教师进行现场讲解,边看、边讲、边分析,将课堂教学内容搬到企业进行现场教学,获得最好的实践教学效果。③借助校外实习基地资源优势,改造实验室设备。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对照校外企业的先进设备,利用企业的零部件齐全及机件加工能力强的优势,同时借助于工人师傅的高技术水平,对校内实验设备的某些部件和装置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具备更多的实验功能,以用于实验教学、研究生论文实验及其科研项目。在设备改造过程中,由工人师傅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包括制图、跑工厂加工机件及安装调试等,这对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各部门、单位的协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帮助。这种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习基地相互借鉴、优势互补模式,能够使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走社会、企业、学校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道路,共同完成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使学生获得在校内无法获得的生产实践经验,特别是能够直接接触现代化企业生产过程,感受和体验在企业的实践与实战,锻炼和提高面向社会的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拓展模式的实践,加强了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推进了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建立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加强了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加强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这种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使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都发挥了最大的作用,有力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高效率和实践教学的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