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了新要求,也对高职院校办学提出了新挑战。目前着力解决在办学定位、凸显特色、校企合作、内涵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才是高职学院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办学;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30-0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了近10年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示范院校建设以来,高职教育已迈入追求内涵发展、注重质量提升、创新管理机制的新阶段。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阶段,经济形态开始转型,基础产业结构正发生着巨大变化,由此引发和促进了企业由规模扩张转为效益提高,产业集聚方式由规模效益转为以技术为核心的相互合作,发展的机制逐步融入国际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这种发展背景下,产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有了新要求: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在人才、专业、生产与研发上将深度结合。作为专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就需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及时调整适合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办学定位、发展方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办学必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增强办学活力,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以下简称“四个合作”)的新时期高职教育办学方针,化解目前高职教育面临的若干矛盾,才能跟上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为此,笔者就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
一、办学定位与新时期要求还存在着偏差,应及时校正
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对高职院校来说发展与挑战并存。新时期高职院校一般具有行业性、地方性特征,要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就必须深入研究行业和区域经济,及时掌握其发展的新变化,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和办学规模,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培养适合行业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如果不考虑本区域经济的实际,就会既出现本区域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短缺,又出现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存在着忽视区域性、行业性和自身特点,盲目设置专业,导致办学不能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甚至无用武之地。以上问题充分表明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建设、办学特色与质量、服务区域等方面定位不准或出现了偏差,导致高技能人才短缺与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为了进一步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高职院校应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努力培养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的高素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在办学质量上必须由重外延式发展转向重内涵式发展;在发展方向和目标上必须融入本地经济,面向市场设置专业,面向就业培养人才。
二、示范院校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应凸显特色
自2006年国家启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以来,高职示范性院校建设在更新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构建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特别是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招生就业、校企深度合作、扩大社会服务等方面起到了推进作用,也为引领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把握国家高职教育改革方向、明确建设重点、提升建设内涵的重要作用。但是,示范建设并非是3年建设期的示范,而是高职院校追求卓越的永恒目标。示范建设的核心,就是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目标定位、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其独特内涵就是社会所公认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高职院校要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关键在于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只有做到面向市场设置专业,面向就业培养人才,面向实践培养“双师”教师,挖掘自身办学优势,总结自身发展特点,不断深化示范院校内涵建设,才能真正起到发挥示范院校的引领作用。然而由于许多因素的制约,示范性建设在办学特色上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部分已经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或正在建设中的部分省级示范院校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管理体制等大体相同,存在着发展目标缺失、特色不鲜明、精品课程不精、品牌教师缺少等诸多问题。这些突出问题如果不深刻思考,不认真解决,将会导致千校一面、不具特色,将直接影响示范院校建设成果和示范引领作用。因此,示范院校在做好如何推广示范性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带动高职院校整体提升的同时,应把握好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明确建设的重点,提升建设的内涵,紧紧结合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以“四个合作”为主线,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培育自己的特色专业,不断深化示范院校内涵建设,努力提升办学质量,打造核心竞争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切实发挥好示范院校的引领作用。
三、工学结合机制缺失致使校企合作存在误区,应辟新途径
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机制是指以学校为主体,以政府政策引导、项目激励等方式,调动企业和社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并为高职教育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方参与合作运行、共同分担风险的一种机制。工学结合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用人单位要求,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与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其本质就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它需要实际部门的配合与参与才能完成。但是我国目前高职教育进行工学结合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障碍,政府还没有出台有关的政策法规来规定实际部门承担工学结合的法律义务,缺少相关的政策措施来鼓励实际部门参与校企合作。由于工学结合机制的缺失,致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着校企间个体关系替代了应有的制度与机制,校企合作内容仅局限于解决毕业实习和少数学生就业问题,企业把校企合作作为获取廉价劳动力的一种方式等主要误区。走工学结合发展之路,势必要直面校企合作的难题,化解难题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一是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工学结合的社会体系;二是以高职院校为主体,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构建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三是企业要提高校企合作意识和校企合作能力,提高从对方发展中延续并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认识,积极与相关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共同承担教学管理任务,为自身发展壮大培养人才,通过多种形式让顶岗实习学生愿意留在企业,形成校企合作良性发展的崭新局面。
四、教学与实践学时比例不合理致使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应尽快调整
现在诸多高职院校使用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分专业的具体情况,不考虑具体的课程性质,基本上一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驱动、项目载体等思路进行编制且实施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时数由原来的各占50%调至分别占40%和60%,甚至调至30%和70%,而且有一段时间还强调校内生产性实训要占整个实训的80%。总之,有用实践教学来替代理论教学的倾向。由此可以看出,实践教学从学时安排上看有足够的实践时间,但从实际教学的内容上看,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有以下四点。一是分具体专业和课程,针对技术活动全过程熟知和熟练的不同要求合理安排教学与实践的比例,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根据培养需要合理实施;二是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应遵循“生产性”的原则,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和领先水平,注重设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尽可能采用企业设备和生产实际相一致的仿真、模拟、生产工艺型的实验设备,让学生真正练好技能,切实实行零距离上岗,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应加大投资力度,增强与企业、行业配合,提高实训质量;三是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的规章制度,引导和规范学生准确定位,有序落实顶岗实习方案和各项措施;四是抢抓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力调整后创造出的一大批就业岗位需要顶岗实习就业的机遇,积极建立“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的校企合作培养协议,让学生对生产性技术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完整训练,以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五、专业设置和建设滞后导致品牌与特色不具独特性,应及时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名称虽然“响亮、动听”,但许多与普通高校雷同,市场所需的实用型、操作型的各种专业缺少,且存在着一般专业多、紧缺专业少;长线专业多、前沿专业少;目前需求的专业多、未来需求的专业少的现象。但从高职教育特点来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遵循“社会有需求、招生有生源、实习有依托、毕业有出路”的原则,始终瞄准市场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设置专业,并根据社会需要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因此,在市场需求变化节奏加快的今天,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灵活、及时,一方面要不断增设超前的新专业,如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信息服务化新趋势领域、现代物流、社会服务等出现的新业种的专业;支农、惠农、强农的新技术方面的专业等。另一方面要与区域社会或行业发展保持充分的沟通和良好的互动,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对本行业领域的技术前沿、内在运作规律、人才需求最了解的优势,从行业、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加强现有专业建设的调整、改革、改造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真正创出品牌、树立特色,并以此为龙头构建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群,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给学生开辟一片较为宽阔的就业天地,给学院拓展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给企业、行业输送符合岗位要求的优秀人才。通过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实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时晓玲.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四个合作”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0-09-20(1).
[2]黄乐览,黄伟萍.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发展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0,(8):24-25.
[3]肖福玲.高职院校如何确立自身的办学特色[J].教育导刊,2010,(2):56-58.
[4]肖秋莲.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机制缺失及完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2):110-113.
[5]鲁昕.职教要为国家产业体系建设培养技能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1-03-31(1).
作者简介:虎保成(1963-),男,回族,甘肃天水人,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